'一個皮膚科教授創新“一對一就醫”帶來就業新模式'

"

華聲在線8月21日訊(記者 劉銀豔)皮膚疾患,看似小疾,卻事關億萬人健康,在湖南也涉及數千萬之眾。然而看起病來卻問題重重:一邊是患者在大型三甲醫院40人搶一個號源的“掛號難”,一邊卻是青年皮膚科醫生在某些公立醫院週末才有機會看門診的“沒活幹”。

如今,在湖南知名皮膚科教授謝紅付的努力下,憑藉國家鼓勵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的東風,指導創立專攻“面部敏感與痤瘡+皮膚美容”的雅膚美膚門診部,並擔任技術總顧問,設立規範的診療標準,讓這一矛盾逐步得到解決,也為全省正在實施的“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範本。

"

華聲在線8月21日訊(記者 劉銀豔)皮膚疾患,看似小疾,卻事關億萬人健康,在湖南也涉及數千萬之眾。然而看起病來卻問題重重:一邊是患者在大型三甲醫院40人搶一個號源的“掛號難”,一邊卻是青年皮膚科醫生在某些公立醫院週末才有機會看門診的“沒活幹”。

如今,在湖南知名皮膚科教授謝紅付的努力下,憑藉國家鼓勵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的東風,指導創立專攻“面部敏感與痤瘡+皮膚美容”的雅膚美膚門診部,並擔任技術總顧問,設立規範的診療標準,讓這一矛盾逐步得到解決,也為全省正在實施的“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範本。

一個皮膚科教授創新“一對一就醫”帶來就業新模式

醫療小組治專病

讓患者“看病易”,讓醫者“有活幹”

8月19日下午,像往常一樣,在為一個進入紅腫消退期的玫瑰痤瘡患者變更治療方案後,鄭博嵐醫生開始將患者新的資料錄入電腦。她的電腦裡,分門別類存放著半年來接診的1500餘名患者的資料,以便為每位進入新的治療期的患者變更治療方案時有據可查、有方可依。

“玫瑰痤瘡是一種很常見的面部敏感疾患,但治療卻不是吃一兩次藥就能藥到病除的,需要較長時間的跟蹤隨診。”鄭博嵐告訴記者,她作為接診的醫療小組的責任醫生,除了要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還要隨時接受患者的諮詢,她的手機裡,已建了10多個面向患者的微信群。

身處長沙市中心的高檔寫字樓,寬敞的診室,窗明几淨,透著現代化的氣息。接診間隙,鄭博嵐會躺在舒適的沙發裡,打理微信群,解答患者的提問。充實的工作,日益加強信任的醫患關係,這樣的工作環境讓她很滿意。

其實,2018年初即將碩士畢業時,她也參加了全省公立醫院招聘考試,考進了一家市級三甲醫院並獲得了編制,這是很多醫學院學生夢寐以求的。但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選擇來到這家民營門診部上班。

“如果進公立醫院上班,我可能跟有的同學一樣,頭一兩年沒什麼機會看門診,而是做一些雜事。”鄭博嵐說,“當醫生,吃的是技術飯,我希望一工作就能獨立接診,能更快地積累診療技術,沒有浪費自己的專長。”作為醫學院科班出身,她們本科一般修的是臨床醫學專業,對臨床上的各種問題已有充分了解。而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她師從湖南省著名皮膚科教授謝紅付,平時也能跟著老師看門診實習,為獨立接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能不能獨立接診,就看選擇在哪裡就業。”鄭博嵐說,不少公立醫院的年輕皮膚科醫生工作了相當長時間,還只有週末看門診的機會,著實可惜。

在職公立醫院教授在民營門診部兼職,這在以前,從未聽聞,但現在,隨著國家鼓勵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已不再是稀奇事。

“我1986年參加工作,那時國家對大學生都是包分配工作,我被分配到了湘雅醫院,一干就是30多年,從沒想過還會去外面兼職,是國家的創新創業政策給我們這些醫務人員提供了無限可能,醫院也很支持。”謝紅付告訴記者,國家對社會辦醫的放開,主要是要用活各種醫療資源,他決定擔任技術總顧問並指導創立民營門診部,一是想為醫學院畢業生拓展就業空間,二是想為大型三甲醫院緩解醫療資源過度緊張的矛盾。

作為一名從醫33年的皮膚科醫生,同時又是已培養博士、碩士70餘名的研究生導師,謝紅付深深感到,現在大量的醫學院研究生畢業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有不少勉強進入公立醫院的年輕皮膚科醫生工作量嚴重不飽和,為他們拓展新的就業空間,成了醫學教授們的一種責任。

年輕的皮膚科醫生沒活幹,是皮膚病患者太少了嗎?恰恰相反,在大型三甲醫院,多到有的皮膚科教授忙得顧不上喝口水,多到謝紅付教授被在網上搶號的患者稱為“最難預約的男人”。

“術業有專攻,如果要開門診部,就從自己最擅長的入手,而不應像有的皮膚診所那樣包羅萬象。”謝紅付告訴記者,皮膚病有2000多種,但常見的是50多種,其中相當一部分又是面部皮膚疾患,像他主攻的面部敏感與痤瘡,需接受治療的患者在我省粗略估計有1000萬人。

他決定開辦專治“面部敏感與痤瘡+皮膚美容”的雅膚美膚專病門診,而門診部的醫生們,則實行醫療小組制這樣的就業新模式,“有責任醫生,也有責任護士,對患者負責到底。”

“門診部開了半年多,僅靠口口相傳,每個醫療小組已積累了一兩千個病患,白天要接診,下班要打理微信群提供後續服務,個個忙得很。”謝紅付高興地說,他也提到,那些在大型三甲醫院掛不到號的病人,現在多了一個選擇,也一樣獲得優質的服務,心中的怨氣也會少一點。

就業新模式帶來就醫新模式

個性化治療方案,長期免費諮詢管理

"

華聲在線8月21日訊(記者 劉銀豔)皮膚疾患,看似小疾,卻事關億萬人健康,在湖南也涉及數千萬之眾。然而看起病來卻問題重重:一邊是患者在大型三甲醫院40人搶一個號源的“掛號難”,一邊卻是青年皮膚科醫生在某些公立醫院週末才有機會看門診的“沒活幹”。

如今,在湖南知名皮膚科教授謝紅付的努力下,憑藉國家鼓勵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的東風,指導創立專攻“面部敏感與痤瘡+皮膚美容”的雅膚美膚門診部,並擔任技術總顧問,設立規範的診療標準,讓這一矛盾逐步得到解決,也為全省正在實施的“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提供了一個新的範本。

一個皮膚科教授創新“一對一就醫”帶來就業新模式

醫療小組治專病

讓患者“看病易”,讓醫者“有活幹”

8月19日下午,像往常一樣,在為一個進入紅腫消退期的玫瑰痤瘡患者變更治療方案後,鄭博嵐醫生開始將患者新的資料錄入電腦。她的電腦裡,分門別類存放著半年來接診的1500餘名患者的資料,以便為每位進入新的治療期的患者變更治療方案時有據可查、有方可依。

“玫瑰痤瘡是一種很常見的面部敏感疾患,但治療卻不是吃一兩次藥就能藥到病除的,需要較長時間的跟蹤隨診。”鄭博嵐告訴記者,她作為接診的醫療小組的責任醫生,除了要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還要隨時接受患者的諮詢,她的手機裡,已建了10多個面向患者的微信群。

身處長沙市中心的高檔寫字樓,寬敞的診室,窗明几淨,透著現代化的氣息。接診間隙,鄭博嵐會躺在舒適的沙發裡,打理微信群,解答患者的提問。充實的工作,日益加強信任的醫患關係,這樣的工作環境讓她很滿意。

其實,2018年初即將碩士畢業時,她也參加了全省公立醫院招聘考試,考進了一家市級三甲醫院並獲得了編制,這是很多醫學院學生夢寐以求的。但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選擇來到這家民營門診部上班。

“如果進公立醫院上班,我可能跟有的同學一樣,頭一兩年沒什麼機會看門診,而是做一些雜事。”鄭博嵐說,“當醫生,吃的是技術飯,我希望一工作就能獨立接診,能更快地積累診療技術,沒有浪費自己的專長。”作為醫學院科班出身,她們本科一般修的是臨床醫學專業,對臨床上的各種問題已有充分了解。而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她師從湖南省著名皮膚科教授謝紅付,平時也能跟著老師看門診實習,為獨立接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能不能獨立接診,就看選擇在哪裡就業。”鄭博嵐說,不少公立醫院的年輕皮膚科醫生工作了相當長時間,還只有週末看門診的機會,著實可惜。

在職公立醫院教授在民營門診部兼職,這在以前,從未聽聞,但現在,隨著國家鼓勵公立醫院醫生多點執業,已不再是稀奇事。

“我1986年參加工作,那時國家對大學生都是包分配工作,我被分配到了湘雅醫院,一干就是30多年,從沒想過還會去外面兼職,是國家的創新創業政策給我們這些醫務人員提供了無限可能,醫院也很支持。”謝紅付告訴記者,國家對社會辦醫的放開,主要是要用活各種醫療資源,他決定擔任技術總顧問並指導創立民營門診部,一是想為醫學院畢業生拓展就業空間,二是想為大型三甲醫院緩解醫療資源過度緊張的矛盾。

作為一名從醫33年的皮膚科醫生,同時又是已培養博士、碩士70餘名的研究生導師,謝紅付深深感到,現在大量的醫學院研究生畢業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有不少勉強進入公立醫院的年輕皮膚科醫生工作量嚴重不飽和,為他們拓展新的就業空間,成了醫學教授們的一種責任。

年輕的皮膚科醫生沒活幹,是皮膚病患者太少了嗎?恰恰相反,在大型三甲醫院,多到有的皮膚科教授忙得顧不上喝口水,多到謝紅付教授被在網上搶號的患者稱為“最難預約的男人”。

“術業有專攻,如果要開門診部,就從自己最擅長的入手,而不應像有的皮膚診所那樣包羅萬象。”謝紅付告訴記者,皮膚病有2000多種,但常見的是50多種,其中相當一部分又是面部皮膚疾患,像他主攻的面部敏感與痤瘡,需接受治療的患者在我省粗略估計有1000萬人。

他決定開辦專治“面部敏感與痤瘡+皮膚美容”的雅膚美膚專病門診,而門診部的醫生們,則實行醫療小組制這樣的就業新模式,“有責任醫生,也有責任護士,對患者負責到底。”

“門診部開了半年多,僅靠口口相傳,每個醫療小組已積累了一兩千個病患,白天要接診,下班要打理微信群提供後續服務,個個忙得很。”謝紅付高興地說,他也提到,那些在大型三甲醫院掛不到號的病人,現在多了一個選擇,也一樣獲得優質的服務,心中的怨氣也會少一點。

就業新模式帶來就醫新模式

個性化治療方案,長期免費諮詢管理

一個皮膚科教授創新“一對一就醫”帶來就業新模式

從2009年起,謝紅付教授開始為門診患者提供免費診後諮詢。謝紅付告訴記者,很多皮膚病是慢性反覆發作,需要較長時間的耐心治療。然而,大多數患者拿藥後在家治療時,有些藥物會出現副作用或暫時性的病情加重,患者感到無所適從,也可能因此放棄治療。要想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對患者諮詢的及時解答和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兩年前,隨著患者逐年增多,這一工作由個人維護變成了團隊維護,但對於病情複雜的患者,謝紅付仍然親自照顧。

“實踐出真知,正因為數年的‘診後服務’,通過對數千例病例的追蹤,我們最終發現,平時我們常說的面部反覆發紅發熱的紅臉蛋,大部分就是玫瑰痤瘡,並提出了中國玫瑰痤瘡診斷標準與治療規範。”謝紅付表示。

謝紅付在全國各地對皮膚科醫生進行巡迴演講時,常會講到作為“網紅”的心得——《如何打造個人品牌吸引粉絲》,那就是“精準的診療方案+良好的診間溝通+診後諮詢服務”。

“在雅膚美膚門診部,提倡的是‘一次就診,終生維護’,每個醫療小組都必須做到這一點。”謝紅付說,醫療小組制這樣的就業新模式,也為他打造一對一管理的就醫新模式提供了方便。

一對一就醫新模式,即通過醫生的精準診斷,為每位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並根據病情變化實時調整,同時實行個性化的長期免費諮詢管理,把醫術發揮到極致而成為一門藝術。

“以玫瑰痤瘡為代表的面部敏感皮膚,其診斷主要不是靠儀器設備,而是靠醫生的經驗與耐心,同時其治療也需要個性化的長期管理。而各大公立醫院皮膚病患者非常多,病種也多,很難做到一對一管理。”謝紅付認為。

“在門診部,我們既要給每位患者寫病歷本,還要建立電子治療檔案,以往在公立醫院看門診時,只是要求患者自己保留病歷,有的沒有保留習慣的,對自己的病史也是一本糊塗賬。”責任醫生解臥龍說。

解臥龍曾在一家省級三甲醫院工作了8年,如今,他也毅然辭職,投身到民營門診部了。“現在公立醫院人才濟濟,晉升的不確定性也很大,晉升不上去,薪酬也就少。在民營機構,薪酬主要與技術、服務掛鉤,評職稱的通道也有,對我們年輕醫生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大的。”解臥龍說,現在老百姓對於既專業又高端的醫療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他也是看準這樣的時機,規劃另一種職業生涯。

“還有好多學生想進門診部,但目前暫時接納不了這麼多。”謝紅付說,目前,門診部已接納5名醫生與15名護士就業,等長沙這個門診部各方面步入正軌,他就可以辦學習班,引導更多的學生學習如何開辦專病門診部,然後在全省各地獨立創業。通過這種就業新模式的推廣,還可以引導皮膚科研究生轉變觀念直接去有專科特色的診所工作,充分發揮自我的潛能,從而緩解只想在大型公立醫院找工作的壓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