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我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是通過《帝國時代》這款遊戲接觸到歐洲古代戰爭的。

當初火焱最喜歡用的兵種就是騎士,因為騎士移動速度快,很適合作為前鋒去衝擊敵人的步兵隊伍。

當然,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騎士長得帥。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只因為上圖這一身鋥亮的盔甲,就不知道耗費了火焱在電腦桌前多少個日日夜夜。

所以,為了情懷,為了兒時回憶,火焱決心做一場中世紀盔甲的大百科,帶大家一起探尋真實的盔甲世界。

廢話不多說,咱們直接進入正題。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首先,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中世紀盔甲的發展歷程。

毫無疑問,穿著閃亮盔甲的騎士是歐洲中世紀戰爭中最具代表性的標誌。

但其實,盔甲(主要指板甲)這一裝備是在中世紀晚期才出現的。在此之前,鎖子甲(鍊甲)才是騎士的主要選擇。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到了公元14世紀,由於十字弓的出現,鎖子甲才逐漸突出歷史舞臺,由更加厚重也更具防禦力的板甲替代。

但是,由於武器的技術進步,在17-18世紀,火繩槍成為了部隊裝備的主力武器,再次改變了戰爭的格局。

最終,板甲在火繩槍面前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優勢,漸漸地被停止使用,並歸入了歷史教科書以及大眾的想象中。

然後,下面我們就具體來說說這些盔甲的進化史。

1.中世紀騎士盔甲的最初版本

儘管板甲是中世紀歐洲騎士最主要的裝備,但實際上它只是在中世紀的最後階段,即中世紀晚期才被製造出來。

在此之前,騎士們依靠鎖子甲來保護自己。這種裝甲在羅馬晚期的戰爭中就已經被使用了,它是將相連的鐵環縫在布匹或皮革上製作而成的。

然而在中世紀時期,這種裝甲的設計得到了改進——它們不再需要布料或者皮革的內襯了。中世紀的鐵匠通過技術創新將細小的鐵環逐個兒焊接在一起,製成了一件自上到下只有鐵環的裝甲。

下圖就是鎖子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鎖子甲

但由於鎖子甲的製造費時費力,所以只有精英貴族才有能力支付得起。據估計,當時這一套鎖子甲的價值大概相當於一座小型農場了。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鎖子甲

不過,鎖子甲也確實值這麼多錢。因為它非常有韌性,可以通過分散衝擊力來抵禦鈍器攻擊,並且能夠預防刀劍的刺傷。

而且其穿著者也能夠得到足夠的靈活性,所以一問世就成為了戰爭中必備的良品。

歐洲最著名的諾曼騎士就十分忠愛穿著這種類型的盔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諾曼騎士

在戰場之外,鎖子甲還是精英們的身份象徵。

上層階級與社會上其他階層不同,因為只有他們才能買得起這種類型的盔甲。但穿盔甲並不是貴族的專有權利,下層階級也有權使用它們。

不過,下層階級穿戴的盔甲會明顯差一些,它們一般由最便宜也最容易買到的填充襯墊夾克Gambeson組成。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Gambesons

Gambesons採用了被稱為”絎縫”的縫紉技術生產。

它通常由亞麻或者羊毛構成其必需的填充物,有時候也會加入一些廢布和馬毛。在14世紀時,人們還會在其前面縫上鈕釦或者繫帶作為裝飾。

當然,如果一個平民突然間發財了,他們還會買另外一種稱為硬化皮革的高級防具——它們是由煮沸的皮革和其他物質處理而成的。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Gambesons

幾個世紀以來,鎖子甲在戰場上都充當了騎士們的保護神,挽救了不知多少生命。

然而到了公元14世紀,十字弓作為一種簡易但卻威力巨大的武器被廣泛使用。柔軟的鎖子甲再也承受不住這種弓箭的衝擊,所以逐漸退出了戰爭舞臺。

2.中世紀騎士盔甲升級

面對十字弓的強大威脅,人們不得不開發新的護具來保命,於是板甲作為一種新型裝甲被開發了出來,這種裝甲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承受住十字弓的致命傷害。

但板甲並不是一夜之間出現的,它在14世紀逐漸發展,大約在15世紀初形成了完整的風格。

所以從15世紀到16世紀初,由於板甲強大的防禦力,它一直在騎士之間廣受歡迎。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此外,為了保護騎士不受十字弓箭的傷害,中世紀的鐵匠還發明瞭一種類似雨披的外套,上面釘著許多小片的金屬板,這種外套最終在14世紀末演變為胸甲。

但不同於鎖子甲,鐵匠不可能把板甲做成一套完全覆蓋軀幹和四肢的防具。所以為了保護這些部位,人們不得不製作獨立的部件,並與胸甲一起佩戴。

然而,頭盔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相當大的改進,比以前更具保護力。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大頭盔

最初,人們很偏愛大頭盔配鎖子甲的組合。然而,到了14世紀中葉,中頭盔卻逐漸取代了大頭盔,受到了士兵的歡迎。

雖然大頭盔能很好地保護頭部,但它的能見度卻極低,而且通風和靈活性非常差。所以靈活輕便的中頭盔一出生就佔據了市場的主流。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第一版中頭盔

此外,早期中頭盔為了改良通風性,還特意設計了一個巨大開口,供士兵呼吸空氣。但是,裸露的面部往往成為了敵人攻擊的重點。

所以到了14世紀,鐵匠們再次改良了這種頭盔的設計,在中頭盔上又增加了一個類似於遮陽板的面罩。就如下圖一樣: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改良後的中頭盔

這個面罩不僅可以保護面部,同時還能確保視線和活動性不受影響——在非戰鬥狀態下,士兵可以手動抬起“遮陽板”,有助於護具內的空氣流通。

而且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創新,在以後的兩個多世紀裡,頭盔設計一直在遵循這個理念。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中頭盔配camail,中世紀騎士的舒適套裝

後來,一款名為camail的半身鎖子甲面世,它可以完全覆蓋騎士的喉嚨、脖子以及肩膀,以輕便靈活著稱。

所以,中頭盔配備camail裝甲就成了士兵的“舒適套裝”,是中世紀騎士最貼心也是最舒適的戰爭選擇。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camail裝甲

3.中世紀騎士板甲的其他組成部分

事實上,中世紀的板甲還混合了許多不同的元素。這些元素通常會用皮帶和活動的鉚釘相連。

首先,在板甲下,騎士們都會習慣穿一種類似於前文提到的“Gambesons”類型的填充襯墊夾克。

填充襯墊的夾克不僅提供了額外的保護層,還能讓騎士穿著板甲時更舒適。

然後,板甲最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是頭盔和身甲,分別保護騎士的頭部和軀幹。

如前所述,中頭盔是14世紀頭盔設計的一個重大改進。然而,考慮到15世紀和16世紀工藝技術的發展,這種類型的頭甲不再是板甲的最佳伴侶。

所以“Armet”和“close helm”兩種不同的頭盔便應用而生。

下圖是Armet頭盔。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Armet

Armet是一種在15世紀誕生的頭盔,它被廣泛用於意大利,法國,英國,低地國家以及西班牙的軍隊。

Armet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第一個完全包圍頭部的頭盔,同時結構緊湊,重量輕,可以與佩戴者一起快速移動。而且Armet的在佩戴模式和效果上與中頭盔也是比較接近的。

下圖是close helm頭盔。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close helm

然後我再看看這個"close helm"。

"close helm”頭盔是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騎士們非常青睞的一種完全封閉頭盔。

但一直到17世紀中葉,一些火槍兵仍會嘗試佩戴這種頭盔,它的前面有一個可以旋轉打開的面罩。這種頭盔剛好和厚重的板甲對應,因為它們都很重,能承受相當大的衝擊。

當然,細心的歐洲人也不忘記他們的四肢,胸腔以及脖子。

通常來講,保護脖子的護甲會被稱為“bevor”,它是一塊非常獨立的板甲,用來保護脆弱的頸部,以防敵人輕易地就將自己“斬首”。

下面這張圖就是傳統的bevor甲,大家可以看看。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bevor甲被廣泛應用於戰爭,早先一些薩萊和勃艮第頭盔是沒有“護脖套裝”的,所以很容易就會被飛來的刀劍割喉,bevor的出現剛好彌補了這些盲區,讓戰士能心安地在作戰。

而保護軀幹的板甲部分則被稱為胸甲,起初它只覆蓋身體的前一部分。但在14世紀,胸甲逐漸延伸到了穿著者的臀部。

此外,胸甲還會與背部連接,保護佩戴者的背部。大約在15世紀中葉,胸甲被分為兩部分。上半部分繼續被稱為胸甲,而下半部分被稱為“plackart”。這兩個部分之間會用帶子或滑動鉚釘連接在一起。

下圖就是“plackart”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plackart

除了這些零件外,騎士的胸甲還包括“Faulds”和“ culet”兩個組成部分。

Faulds是一塊穿在胸甲下方的板甲,用於保護腰部和臀部,從1370年左右開始出現在西歐。它們由重疊的水平金屬墊組成,鉸接在一起,非常具有柔韌性。

下圖就是“Faulds”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而“ culet”則會附著在後胸甲上,與“Faulds”甲形成一個防護裙。

下圖就是“ culet”的示意圖。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當然,四肢也是需要盔甲的。

但這些部件的設計要複雜得多,因為它們不僅要提供保護,還要確保騎士的機動性。畢竟,一個不能在戰場上移動的戰士是毫無用處的。

首先,保護肩部的盔甲通常叫做“spaulder”,也就是護肩的意思。

下圖就是“spaulder”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它們一般是覆蓋肩部的單個鋼板或鐵板,然後繫有由皮革或鉚釘帶連接的帶子。然而,到了1450年代,它們還經常被焊接到上部的頭盔,這一特徵一直延續到16世紀才逐漸消失。

而到了在15世紀,“spaulder”甲逐漸進化為保護腋下和肩關節的“besagew”甲。

下圖就是“besagew”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besagew”是一種用於保護腋窩的圓形防禦裝置。由於腋動脈處於腋窩的位置,因此保護它們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歐洲人就算冒著腋臭的風險,也要強行搞出這個奇怪裝置。

然後,保護上臂的部分會被稱為“rerebrace”,而覆蓋下臂的部分則被稱為“vambrace”。

下圖為“rerebrace”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rerebrace是一件旨在保護上臂的盔甲。上部夾板的重疊是它的一種主要特徵。

在14世紀早期,它風靡於英格蘭的部隊中。而作為中世紀晚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完整板甲的一部分,rerebrace承擔了大部分的格擋作用。

下圖是“vambrace”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vambrace”甲是一種管狀或排水溝式的防護裝備,佩戴於前臂與手交界的部分。它們有些是用煮沸的皮革打造的,還有些是用鋼材製作的。

最後,腿上的盔甲和保護手臂的盔甲一樣複雜。

腿上的板甲最初是從“Tassets”甲開始的。

下圖就是“Tassets”甲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Tassets”是一塊保護大腿上部的板甲。它們採用懸掛的形式固定在胸甲上。

“Tassets”可以由單件或分段製成的,通過16世紀生產的滑動鉚釘連接方法裝配在板甲上。

此外,保護膝蓋的板甲被稱為“ poleyn”,而保護腳的護甲則被稱為“sabaton”

下圖底部就是“ poleyn”和“sabaton”的組合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像這樣一套完整的板甲,通常會重達20至25公斤(45至55磅)。但有些特殊材質的板甲還會達到50公斤(110磅)左右。

17世紀,隨著戰場上火器的出現,裝甲板的重量再次被加大了。因為這些新武器的威力足以穿透板甲,只有最厚、最好的盔甲才能抵擋得住它們的傷害。

好了我們再用一張圖片回顧一下本期的內容,看看你到底掌握了多少。

深度解密丨歐洲中世紀的盔甲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的?

所以,在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從人們常用的鎖子甲再到板甲,其實經歷了非常複雜的變化。敘述過了今天的內容後,不得不佩服當年那些鐵匠的智慧以及士兵的決心。

畢竟,戰爭無情,還需多謹慎啊!

文丨火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