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

“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

65毫米鏡頭。黑白畫面。五十年前的街道彷彿就在眼前。

阿方索·卡隆的《羅馬》,並不拍攝於意大利的羅馬,而是他從小長大的墨西哥城羅馬區(Colonia Roma)。故事在沒有色彩的街道中展開,年輕女傭克里奧(Cleo)為長期與丈夫分離的索菲亞一家工作,突如其來的意外懷孕使得她與這個家庭中四個視為己出的孩子面臨生離死別。而現實之中的阿方索,就是這幾個孩子中“淘氣亂跑”的那一個。電影的世界之中,阿方索的童年與現實世界交叉並行,他最大限度地還原童年場景,將個人細膩的情感融入到動盪的墨西哥城之中。

時光倒回至1961年11月28日。彼時,墨西哥城羅馬區誕生了一名男童,他被取名為阿方索·卡隆·奧羅斯科(Alfonso Cuarón Orozco)。他的父親是為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多年的核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多·卡隆(Alfredo Cuarón)。他有兩個兄弟,長大之後,他們一個成為了電影製作人,一個成為了保護生物學家。

“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

阿方索·卡隆與電影的緣分開始於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UNAM),彼時學習哲學的他在同一所大學的中央電影學院(Centro Universitario de Estudios Cinematograficos)學習電影製作。在那裡,他遇到了導演卡洛斯·馬爾科維奇(Carlos Marcovich)和攝影師伊曼紐爾·盧貝茲基(Emmanuel Lubezki),他們拍了他的第一部短片《復仇是我的(Vengeance Is Mine)》。在墨西哥電視臺的工作期間,他獲得了幾次做助理導演的機會,可視為他導演之路的預演。

1991年,阿方索因拍攝一部關於艾滋病的黑色喜劇片《愛在歇斯底里時》而獲得好萊塢的注目。1995年,他發行了在美國製作的第一部故事片《小公主》,改編自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內特的經典小說。也大概在這一時期,阿方索的電影開始探索其國際化的道路。直到後來,《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的小男孩和他的朋友,《人類之子》中人類無法繁衍的世界,和科幻片《地心引力》裡漂浮在太空的女宇航員,都成為了談起他的名字人們不得不提到的幾部重要的銀幕角色。

《羅馬》是他的一部半自傳電影。彼時,阿方索剛剛滿月,家裡決定僱傭一個保姆專門照顧他,也就是電影中克里奧的原型,來自Oaxaca省Tepelmeme村莊的女傭麗波(Libo Rodríguez)。阿方索與麗波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自己母親,也因此他習慣叫她“媽媽”。這個貫穿了他青春期的女人,承載著童年和少年的阿方索還未清晰的情感——她雖在現實中顯得微不足道,卻被放在了這部影片的正中央,回到了最花樣的年紀之中,經歷著自身命運動盪的同時,也目睹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墨西哥經歷重重矛盾。剝開重重傷痕,阿方索在回憶時說,“這個女人撫養我長大,她給予我的愛超越時間、空間和記憶。”

是羅馬區塑造了阿方索。數十年後,他又塑造了代表了童年的“羅馬”。“只有時間才能驗證一部電影是好是壞”,他這樣說。確實,在羅馬,那個阿方索長大的地方,人們為了這一部因獲奧斯卡獎而名聲大噪的影片而高興,也在拍攝地爭相合影......而那個影片中男孩的身影,直直穿過了人群,走向回憶的深處去。

“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羅馬”的誕生:從墨西哥城到奧斯卡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東方IC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