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俄版《12怒漢:大審判》用片頭和片尾兩段醒目的話語點名了主題。片頭是一個肯定句,“用生活的真諦去尋找真相”;片尾是一個反問句,“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這兩段話,加上那隻最後出現的戒指,幾乎就是全片道德前提與主題的完美總結。

可以看出,俄版希望在美版對於法律尊重的基礎上,再摻入更多人性的冷暖。當然,兩部影片的主題之間並非“法與情”的較量,而是提出在永恆的法律之外,一些無法依靠法律裁決來改變的事,最終只能寄託於人性善意的復甦。俄版《12怒漢:大審判》為什麼片長達150分鐘之久,因為野心頗大的導演將這場審判延伸到了法庭之外。故事上就進行了落地化處理,被審判的孩子來自車臣,他的父親死於戰爭,他的養父是一位俄國軍官,熟悉俄羅斯和車臣近代史的觀眾一定知道兩者之間難以彌合的世代恩怨。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俄版《12怒漢:大審判》用片頭和片尾兩段醒目的話語點名了主題。片頭是一個肯定句,“用生活的真諦去尋找真相”;片尾是一個反問句,“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這兩段話,加上那隻最後出現的戒指,幾乎就是全片道德前提與主題的完美總結。

可以看出,俄版希望在美版對於法律尊重的基礎上,再摻入更多人性的冷暖。當然,兩部影片的主題之間並非“法與情”的較量,而是提出在永恆的法律之外,一些無法依靠法律裁決來改變的事,最終只能寄託於人性善意的復甦。俄版《12怒漢:大審判》為什麼片長達150分鐘之久,因為野心頗大的導演將這場審判延伸到了法庭之外。故事上就進行了落地化處理,被審判的孩子來自車臣,他的父親死於戰爭,他的養父是一位俄國軍官,熟悉俄羅斯和車臣近代史的觀眾一定知道兩者之間難以彌合的世代恩怨。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人組成的陪審團性格和職業各異,人人都有厚重的經歷,以此導致他們對於案件有著不同的看法。導演為了塑造人物,讓反轉具有邏輯,讓多位陪審團成員單獨講出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俄版《12怒漢:大審判》用片頭和片尾兩段醒目的話語點名了主題。片頭是一個肯定句,“用生活的真諦去尋找真相”;片尾是一個反問句,“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這兩段話,加上那隻最後出現的戒指,幾乎就是全片道德前提與主題的完美總結。

可以看出,俄版希望在美版對於法律尊重的基礎上,再摻入更多人性的冷暖。當然,兩部影片的主題之間並非“法與情”的較量,而是提出在永恆的法律之外,一些無法依靠法律裁決來改變的事,最終只能寄託於人性善意的復甦。俄版《12怒漢:大審判》為什麼片長達150分鐘之久,因為野心頗大的導演將這場審判延伸到了法庭之外。故事上就進行了落地化處理,被審判的孩子來自車臣,他的父親死於戰爭,他的養父是一位俄國軍官,熟悉俄羅斯和車臣近代史的觀眾一定知道兩者之間難以彌合的世代恩怨。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人組成的陪審團性格和職業各異,人人都有厚重的經歷,以此導致他們對於案件有著不同的看法。導演為了塑造人物,讓反轉具有邏輯,讓多位陪審團成員單獨講出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如第一個投“無罪”票的物理學家,他的故事啟發人們,旁人一個不經意間的善意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生。所以他無法輕易作出決定。猶太人陪審員通過講述自己父親和德國黨衛軍妻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告訴人們摒棄偏見,相信愛能戰勝所有,一切皆有可能。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俄版《12怒漢:大審判》用片頭和片尾兩段醒目的話語點名了主題。片頭是一個肯定句,“用生活的真諦去尋找真相”;片尾是一個反問句,“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這兩段話,加上那隻最後出現的戒指,幾乎就是全片道德前提與主題的完美總結。

可以看出,俄版希望在美版對於法律尊重的基礎上,再摻入更多人性的冷暖。當然,兩部影片的主題之間並非“法與情”的較量,而是提出在永恆的法律之外,一些無法依靠法律裁決來改變的事,最終只能寄託於人性善意的復甦。俄版《12怒漢:大審判》為什麼片長達150分鐘之久,因為野心頗大的導演將這場審判延伸到了法庭之外。故事上就進行了落地化處理,被審判的孩子來自車臣,他的父親死於戰爭,他的養父是一位俄國軍官,熟悉俄羅斯和車臣近代史的觀眾一定知道兩者之間難以彌合的世代恩怨。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人組成的陪審團性格和職業各異,人人都有厚重的經歷,以此導致他們對於案件有著不同的看法。導演為了塑造人物,讓反轉具有邏輯,讓多位陪審團成員單獨講出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如第一個投“無罪”票的物理學家,他的故事啟發人們,旁人一個不經意間的善意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生。所以他無法輕易作出決定。猶太人陪審員通過講述自己父親和德國黨衛軍妻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告訴人們摒棄偏見,相信愛能戰勝所有,一切皆有可能。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掘墓人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罪人與好人的一線之隔,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喜劇演員希望觀眾看到他笑臉背後的諷刺和苦痛,他的表演是諷刺和警醒,可世人只當他是娛樂和笑料。前軍官更是在關鍵時刻再度拔高討論的深度,即便孩子被判無罪,可之後他如何生活呢?法律能宣判他無罪,可是能拯救他的還是旁人持續的善意和溫柔。

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認為,俄羅斯人是靠內心和靈魂來生活和判斷,他們不習慣靠書本和枯燥的法律。所以,他拋棄了美國版所反覆強調的“人在法律面前的責任感”以及法律上的“合理懷疑”。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俄版《12怒漢:大審判》用片頭和片尾兩段醒目的話語點名了主題。片頭是一個肯定句,“用生活的真諦去尋找真相”;片尾是一個反問句,“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這兩段話,加上那隻最後出現的戒指,幾乎就是全片道德前提與主題的完美總結。

可以看出,俄版希望在美版對於法律尊重的基礎上,再摻入更多人性的冷暖。當然,兩部影片的主題之間並非“法與情”的較量,而是提出在永恆的法律之外,一些無法依靠法律裁決來改變的事,最終只能寄託於人性善意的復甦。俄版《12怒漢:大審判》為什麼片長達150分鐘之久,因為野心頗大的導演將這場審判延伸到了法庭之外。故事上就進行了落地化處理,被審判的孩子來自車臣,他的父親死於戰爭,他的養父是一位俄國軍官,熟悉俄羅斯和車臣近代史的觀眾一定知道兩者之間難以彌合的世代恩怨。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人組成的陪審團性格和職業各異,人人都有厚重的經歷,以此導致他們對於案件有著不同的看法。導演為了塑造人物,讓反轉具有邏輯,讓多位陪審團成員單獨講出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如第一個投“無罪”票的物理學家,他的故事啟發人們,旁人一個不經意間的善意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生。所以他無法輕易作出決定。猶太人陪審員通過講述自己父親和德國黨衛軍妻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告訴人們摒棄偏見,相信愛能戰勝所有,一切皆有可能。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掘墓人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罪人與好人的一線之隔,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喜劇演員希望觀眾看到他笑臉背後的諷刺和苦痛,他的表演是諷刺和警醒,可世人只當他是娛樂和笑料。前軍官更是在關鍵時刻再度拔高討論的深度,即便孩子被判無罪,可之後他如何生活呢?法律能宣判他無罪,可是能拯救他的還是旁人持續的善意和溫柔。

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認為,俄羅斯人是靠內心和靈魂來生活和判斷,他們不習慣靠書本和枯燥的法律。所以,他拋棄了美國版所反覆強調的“人在法律面前的責任感”以及法律上的“合理懷疑”。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同時將影片衝突的源頭放到了“車臣問題”這一更大的社會歷史背景當中,由此引入對社會制度,人性,思想的批判與審視。以超越案件本身的高度,表達人們對過渡時期混亂的憂慮,也希望通過故事的結局亮出俄羅斯人真正的良心與悲憫,體現了拋棄成見與仇恨,重尋仁慈與善良,寄望於未來的良好願景。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俄版《12怒漢:大審判》用片頭和片尾兩段醒目的話語點名了主題。片頭是一個肯定句,“用生活的真諦去尋找真相”;片尾是一個反問句,“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這兩段話,加上那隻最後出現的戒指,幾乎就是全片道德前提與主題的完美總結。

可以看出,俄版希望在美版對於法律尊重的基礎上,再摻入更多人性的冷暖。當然,兩部影片的主題之間並非“法與情”的較量,而是提出在永恆的法律之外,一些無法依靠法律裁決來改變的事,最終只能寄託於人性善意的復甦。俄版《12怒漢:大審判》為什麼片長達150分鐘之久,因為野心頗大的導演將這場審判延伸到了法庭之外。故事上就進行了落地化處理,被審判的孩子來自車臣,他的父親死於戰爭,他的養父是一位俄國軍官,熟悉俄羅斯和車臣近代史的觀眾一定知道兩者之間難以彌合的世代恩怨。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人組成的陪審團性格和職業各異,人人都有厚重的經歷,以此導致他們對於案件有著不同的看法。導演為了塑造人物,讓反轉具有邏輯,讓多位陪審團成員單獨講出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如第一個投“無罪”票的物理學家,他的故事啟發人們,旁人一個不經意間的善意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生。所以他無法輕易作出決定。猶太人陪審員通過講述自己父親和德國黨衛軍妻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告訴人們摒棄偏見,相信愛能戰勝所有,一切皆有可能。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掘墓人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罪人與好人的一線之隔,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喜劇演員希望觀眾看到他笑臉背後的諷刺和苦痛,他的表演是諷刺和警醒,可世人只當他是娛樂和笑料。前軍官更是在關鍵時刻再度拔高討論的深度,即便孩子被判無罪,可之後他如何生活呢?法律能宣判他無罪,可是能拯救他的還是旁人持續的善意和溫柔。

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認為,俄羅斯人是靠內心和靈魂來生活和判斷,他們不習慣靠書本和枯燥的法律。所以,他拋棄了美國版所反覆強調的“人在法律面前的責任感”以及法律上的“合理懷疑”。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同時將影片衝突的源頭放到了“車臣問題”這一更大的社會歷史背景當中,由此引入對社會制度,人性,思想的批判與審視。以超越案件本身的高度,表達人們對過渡時期混亂的憂慮,也希望通過故事的結局亮出俄羅斯人真正的良心與悲憫,體現了拋棄成見與仇恨,重尋仁慈與善良,寄望於未來的良好願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怒漢:大審判》無論從電影化語言,藝術性手法,以及主題深度來看都稱得上傳世佳作。耐人尋味的細節,經得起一看再看。結尾的溫柔又令人感同身受,難怪鐵血硬漢普京都為之當場灑淚。其實,整部影片所有的寓意都在那反覆出現的雨中廢墟中。

初次看見,人人都對戰爭後的死寂心有餘悸。反覆出現多次同樣的畫面也沒有改變觀眾對此的“第一印象”。直到影片結尾,判決塵埃落地,導演把那一直沒有徹底聚焦的黑影展現出來。

"

硬漢總統普京居然會因為一部電影而流淚,這大概是俄羅斯影片《12怒漢:大審判》最值得炫耀的成績。看哭了普京的經典之作,絕非浪得虛名。

充滿濃厚俄羅斯人道主義關懷的大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絕對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被邀請去克里姆林宮放自己的電影《12怒漢:大審判》。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這是普京第二次請人到總統官邸放電影。上一次是導演邦達爾丘克把自己描寫阿富汗戰爭時,蘇軍英勇作戰的作品《第九突擊隊》放映給總統。影片長達150分鐘,當看到結尾高潮時,普京忍不住擦拭眼淚,他並不隱瞞自己的“脆弱”。當燈光重新亮起時,他說:“導演是賺人眼淚的大師,這次他又成功了。”

的確,就像普京所評價的那樣,《12怒漢:大審判》絕對稱得上經典之作。但影片並非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原創”,而是致敬了1957年的同名經典《十二怒漢》。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影片講述一個在貧民窟中長大的男孩被指控謀殺生父,案件的旁觀者和凶器看上去鐵證如山,而擔任此案陪審團的12個人要於案件結案前在陪審團休息室裡討論案情,且討論結果必須要一致通過才能正式結案的故事。

一開始看起來一邊倒的判決結果,由於8號陪審員的堅持,也隨著對三個關鍵證據的科學推測,起初贊成無罪的氛圍開始在其他十一個陪審員之間擴散。對男孩是否有罪的表決也開始出現戲劇性的改變。

影片的法庭戲節奏利落,結構緊湊,主題嚴肅,絲毫不因故事場景的侷限性而顯得沉悶,而且眾多演員均有精彩表演,將一個深入探討陪審團制度利弊的故事拍出了濃厚的戲劇性和吸引力。另外,該片的場景單調得離奇—全片只有一個場景,簡直可以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的確,演員們的表演入木三分,但影片最成功的地方還是在於縝密的劇本。《十二怒漢》編劇雷金納德·羅斯在充滿理性力量的劇作中,提出了一個偉大的命題:在民主社會中,人們應當如何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在艱難的環境下,我們仍應力圖保持對生命的尊重。

因為羅斯的神奇劇本,使得影片的人物刻畫飽滿,懸念衝突迭起。起先是涓涓細流,中段是波濤洶湧,最後排山倒海一般的戲劇力量,至今仍有力地撞擊著半個世紀後的觀眾。

影片毫無懸念的提名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斬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拿著《十二怒漢》的劇本直接翻拍都不會太差。之後,多個國家選擇了翻拍。其中,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12怒漢:大審判》可謂其中翹楚,有與原版分庭抗衡的實力。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該片最大創新是在形式和故事上都沒有照抄美國原版,只是借鑑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從內容到形式,再到主題都與美國版大相徑庭,顯露了奧斯卡得主尼基塔·米哈爾科夫的大師氣質。

首先是形式上的突破,從剪輯到敘事的徹底顛覆。《12怒漢:大審判》動靜自如,有不少令人驚歎的閃回片段和快速切換。片頭就是一段意識流般的車輪轉動與少年回憶的交叉剪輯,灰白的畫面,失語的母親,焦慮的少年罪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影片對於戰爭的殘酷刻畫。大雨紛飛的街道,殘破的大樓,廢棄的坦克,陣亡的士兵,還有那一直看不清的移動黑點。這個經典畫面在片中反反覆覆出現多次,直到影片結尾,導演才將移動的黑點公佈於眾。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一直被大雨淋溼的流浪狗,口中咬著一隻血淋淋的斷臂,斷臂手指上的戒指熠熠生輝。鏡頭不斷拉近,直到背景模糊,髒亂和血腥的一切都被戒指閃耀出的光芒所遮蔽。這一具有象徵性的表達將影片提升了幾個檔次,成為流傳影史的經典一幕。

另外,為消除150多分鐘片長的不利因素,導演在佔據80%以上的室內場景部分的言辭陳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和耐人尋味的細節。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較俄版與美版《十二怒漢》,你會發現原版中的陪審團觀點關鍵性轉變,都來自難以辯駁的事實證據的出現,是理性和推理扭轉了格局。

但在俄版中,陪審團關於有罪或無罪的格局轉變,卻往往是由於主觀態度與情感認同的產生。美版強調司法體制,以理服人;前者更多以情動人,強調善意的留存。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俄版《12怒漢:大審判》用片頭和片尾兩段醒目的話語點名了主題。片頭是一個肯定句,“用生活的真諦去尋找真相”;片尾是一個反問句,“法律是永恆、至高無上的,可如果仁慈高於法律呢?”。這兩段話,加上那隻最後出現的戒指,幾乎就是全片道德前提與主題的完美總結。

可以看出,俄版希望在美版對於法律尊重的基礎上,再摻入更多人性的冷暖。當然,兩部影片的主題之間並非“法與情”的較量,而是提出在永恆的法律之外,一些無法依靠法律裁決來改變的事,最終只能寄託於人性善意的復甦。俄版《12怒漢:大審判》為什麼片長達150分鐘之久,因為野心頗大的導演將這場審判延伸到了法庭之外。故事上就進行了落地化處理,被審判的孩子來自車臣,他的父親死於戰爭,他的養父是一位俄國軍官,熟悉俄羅斯和車臣近代史的觀眾一定知道兩者之間難以彌合的世代恩怨。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人組成的陪審團性格和職業各異,人人都有厚重的經歷,以此導致他們對於案件有著不同的看法。導演為了塑造人物,讓反轉具有邏輯,讓多位陪審團成員單獨講出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比如第一個投“無罪”票的物理學家,他的故事啟發人們,旁人一個不經意間的善意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一生。所以他無法輕易作出決定。猶太人陪審員通過講述自己父親和德國黨衛軍妻子的悽美愛情故事,告訴人們摒棄偏見,相信愛能戰勝所有,一切皆有可能。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掘墓人通過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罪人與好人的一線之隔,沒有絕對的正義與邪惡。喜劇演員希望觀眾看到他笑臉背後的諷刺和苦痛,他的表演是諷刺和警醒,可世人只當他是娛樂和笑料。前軍官更是在關鍵時刻再度拔高討論的深度,即便孩子被判無罪,可之後他如何生活呢?法律能宣判他無罪,可是能拯救他的還是旁人持續的善意和溫柔。

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認為,俄羅斯人是靠內心和靈魂來生活和判斷,他們不習慣靠書本和枯燥的法律。所以,他拋棄了美國版所反覆強調的“人在法律面前的責任感”以及法律上的“合理懷疑”。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同時將影片衝突的源頭放到了“車臣問題”這一更大的社會歷史背景當中,由此引入對社會制度,人性,思想的批判與審視。以超越案件本身的高度,表達人們對過渡時期混亂的憂慮,也希望通過故事的結局亮出俄羅斯人真正的良心與悲憫,體現了拋棄成見與仇恨,重尋仁慈與善良,寄望於未來的良好願景。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12怒漢:大審判》無論從電影化語言,藝術性手法,以及主題深度來看都稱得上傳世佳作。耐人尋味的細節,經得起一看再看。結尾的溫柔又令人感同身受,難怪鐵血硬漢普京都為之當場灑淚。其實,整部影片所有的寓意都在那反覆出現的雨中廢墟中。

初次看見,人人都對戰爭後的死寂心有餘悸。反覆出現多次同樣的畫面也沒有改變觀眾對此的“第一印象”。直到影片結尾,判決塵埃落地,導演把那一直沒有徹底聚焦的黑影展現出來。

讓普京流淚,令奧斯卡折服的俄羅斯經典神作,150分鐘都覺得太短

在一片蕭瑟和殘酷中,一枚戒指發出耀眼奪目的光彩。那是什麼?是一片黑暗、痛苦、死亡中微弱,但永遠不會逝去的人性之光。只要有它的存在,人類就還有希望,跟著它的光芒,去到應許之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