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祖臨終前立下一祖訓 為何子孫後代沒有一人遵守?

清朝的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清王朝近300年統治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也是歷史上白手起家的典範之一。

努爾哈赤年輕時,以父祖留下的13副遺甲起家,不斷向周邊擴張勢力,後來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即為清朝的前身。

不過,愛新覺羅家族開創一代王朝的事業,並不是一代人完成的。努爾哈赤25歲起兵,在58歲建立後金稱帝,而在68歲崩逝時,尚在大明天啟六年(1626年),明朝的國運未盡,後金仍還只是偏霸一隅。只是後來遇上李自成之亂,給予了愛新覺羅氏天賜良機,才得到了入主中原,建立起新的大一統王朝的機遇。

清太祖臨終前立下一祖訓 為何子孫後代沒有一人遵守?

努爾哈赤臨終前,愛新覺羅家的事業還處於草創階段。而一個政權要得到延續,必須制定相應的政治制度,規定權力如何傳承。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大多數採用的是嫡長子繼承製,以保證皇統繫於一脈,不能旁落,但努爾哈赤顯然有不同的想法。

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政權後,雖然敕封了自己的幾位子侄為四大貝勒、四小貝勒的“八固山之王”,但對於未來何人能繼承他本人的“汗位”或皇位,努爾哈赤始終諱莫如深。

隨著努爾哈赤逐漸年老體衰,他的兒子們對這種繼承人缺位的現象的擔憂愈加明顯。因此,在天啟二年,也就是後金的天命七年(1622年),八位固山之王約好,同時覲見努爾哈赤問道:“我等何人可嗣父皇,以登天賜之大位,俾永天祿?”

清太祖臨終前立下一祖訓 為何子孫後代沒有一人遵守?

這句話問出來,言外之意有詛咒努爾哈赤早死的意思,若努爾哈赤年輕十年,必然會嚴懲帶頭的人,但此時他自知年邁,不得不認老,必須為自己身後的事業做出指示。《武皇帝實錄》記載,努爾哈赤回答道:

“八固山王,爾等中有才德、能受諫者,可繼我之位。若不納諫,不遵道,可更擇有德者立之。倘易位之時,如不心悅誠服而有難色者,似此不善之人,難任彼意也。”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努爾哈赤最初設想的制度,並不像中原王朝一樣指定一個太子,然後父死子繼地將政權一直延續下去,而是類似於西方元老議會制的制度。滿洲有八旗兵制,八固山王各為一旗的旗主,通過選舉的方式從中推舉一人,成為新任的皇帝。由於皇帝的權力並非“受命於天”,而是眾人選舉出來的,所以如果大家發現皇帝不夠資格,也可投票把他換掉,另選一人為皇帝。

清太祖臨終前立下一祖訓 為何子孫後代沒有一人遵守?

除了皇帝以外,另外七位固山王也是如此。如果諸王中有能力不足的,也應該從本旗的子弟中挑選一人替換,而且人選不限於該王的兒子。

努爾哈赤的這種政治理想,其根源在於對自己後代的一種大家長式的關懷,希望子孫們能夠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以一人為尊,而排擠打壓其他兄弟。

不過,努爾哈赤的初衷雖好,但卻沒有制定相應的約束機制。八王共議國政的最終決策權如何實現?如果出現4票對4票的情況該如何?不合格皇帝的退位機制如何操作?這些關鍵問題,努爾哈赤都沒有給出答案,因此也只能是一個不現實的政治設想,如果強硬推行,可能反而會導致八王之間的紛爭和決裂。

努爾哈赤之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極的即位,就是沒有通過努爾哈赤的冊立,而是由於兄弟的支持而實現的。努爾哈赤的志向還只是偏安於東北,而皇太極的野心是入主中原,那麼必須保證政令統一,防止內部分裂。

所以,皇太極利用儒家的孔孟學說鞏固皇權,強調天子的地位,削弱諸王的權力,相當於推翻了努爾哈赤的祖訓。從此清朝皇帝“聖聖相承”,後一任皇帝皆由前一任所冊立,努爾哈赤臨終前的遺言,終清一世都沒有真正得到實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