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

在我們印象中,清朝的政治生態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遵守祖制、祖訓和家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清朝的創建者滿洲女真最初龍興關外,後來入主中原,仍然保留了許多在關外時的制度、風俗和習慣;另一方面在於遵守祖製成憲,經常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具體表現。

比如女真本為遊牧民族,在關外時,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習慣在住所旁直接架起鍋爐,烹飪打來的獵物。後來進了皇宮,滿人也沒有丟掉這個“祭於寢”的祖制,在坤寧宮裡架起大鐵鍋每天用清水煮豬肉。導致在清朝坤寧宮只是名義上的皇后住所,實際上並不能長期住人,皇后一般都被封到別的宮殿居住。

又比如清朝入關後,受漢文化影響,有一部分滿人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進入仕途。但康熙等幾位皇帝認為,舞文弄墨不符合他們滿人尚武的傳統,也丟掉了老祖宗在白山黑水艱苦奮鬥的精神,因此清初的政策導向,一直都不鼓勵滿人蔘加科舉。

雖然清朝的統治者們張口閉口都是家法祖制,彷彿他們祖先說的話就是絕對的真理,但很多時候,又把祖制給丟到一旁,對祖先明確立下的規矩視若無睹。如在皇位傳承這一重大問題上,清朝歷代統治者們把制度換了又換,把老祖宗的教誨全都當作了耳旁風。

"

在我們印象中,清朝的政治生態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遵守祖制、祖訓和家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清朝的創建者滿洲女真最初龍興關外,後來入主中原,仍然保留了許多在關外時的制度、風俗和習慣;另一方面在於遵守祖製成憲,經常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具體表現。

比如女真本為遊牧民族,在關外時,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習慣在住所旁直接架起鍋爐,烹飪打來的獵物。後來進了皇宮,滿人也沒有丟掉這個“祭於寢”的祖制,在坤寧宮裡架起大鐵鍋每天用清水煮豬肉。導致在清朝坤寧宮只是名義上的皇后住所,實際上並不能長期住人,皇后一般都被封到別的宮殿居住。

又比如清朝入關後,受漢文化影響,有一部分滿人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進入仕途。但康熙等幾位皇帝認為,舞文弄墨不符合他們滿人尚武的傳統,也丟掉了老祖宗在白山黑水艱苦奮鬥的精神,因此清初的政策導向,一直都不鼓勵滿人蔘加科舉。

雖然清朝的統治者們張口閉口都是家法祖制,彷彿他們祖先說的話就是絕對的真理,但很多時候,又把祖制給丟到一旁,對祖先明確立下的規矩視若無睹。如在皇位傳承這一重大問題上,清朝歷代統治者們把制度換了又換,把老祖宗的教誨全都當作了耳旁風。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康熙皇帝劇照

一、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八旗共主”制度

滿洲人正式確立以大清為國號,是在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時期,不過清朝真正的奠基者和開創者,實為皇太極的父親,清太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作為清朝的創立者,自然是有資格立下祖制和家法的人。事實上,努爾哈赤在臨終前,就曾經為這一政權的皇位如何傳承立下過祖訓:

“天命七年三月,諭分主八旗貝勒曰:爾八人同心謀國,或一人所言有益於國,七人共贊成之,庶幾無失。當擇一有才德、能受諫者,嗣朕登大位。”

根據努爾哈赤最初的設想,在他死後令滿洲八旗組成一個聯盟,由八旗旗主推舉選出合適的領導者來繼承皇位。以後每一屆皇帝的產生,都在八旗旗主中選出,不指定某一支作為萬世一系的皇帝。

所以皇太極之繼承帝位,並非努爾哈赤生前所決定,而是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因皇太極一人手握兩黃旗,又得到大貝勒代善的支持,勢力最強而被其他旗主“選舉”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如果說要遵守祖制,那皇太極應該維護好努爾哈赤所設計的這一政治體制,但實際上皇太極登基後卻不斷利用皇權,打壓其他各旗的勢力,瓦解了皇位繼承人從八旗旗主中選舉產生的制度。從皇太極開始,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傳統的父死子繼模式。

"

在我們印象中,清朝的政治生態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遵守祖制、祖訓和家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清朝的創建者滿洲女真最初龍興關外,後來入主中原,仍然保留了許多在關外時的制度、風俗和習慣;另一方面在於遵守祖製成憲,經常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具體表現。

比如女真本為遊牧民族,在關外時,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習慣在住所旁直接架起鍋爐,烹飪打來的獵物。後來進了皇宮,滿人也沒有丟掉這個“祭於寢”的祖制,在坤寧宮裡架起大鐵鍋每天用清水煮豬肉。導致在清朝坤寧宮只是名義上的皇后住所,實際上並不能長期住人,皇后一般都被封到別的宮殿居住。

又比如清朝入關後,受漢文化影響,有一部分滿人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進入仕途。但康熙等幾位皇帝認為,舞文弄墨不符合他們滿人尚武的傳統,也丟掉了老祖宗在白山黑水艱苦奮鬥的精神,因此清初的政策導向,一直都不鼓勵滿人蔘加科舉。

雖然清朝的統治者們張口閉口都是家法祖制,彷彿他們祖先說的話就是絕對的真理,但很多時候,又把祖制給丟到一旁,對祖先明確立下的規矩視若無睹。如在皇位傳承這一重大問題上,清朝歷代統治者們把制度換了又換,把老祖宗的教誨全都當作了耳旁風。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康熙皇帝劇照

一、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八旗共主”制度

滿洲人正式確立以大清為國號,是在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時期,不過清朝真正的奠基者和開創者,實為皇太極的父親,清太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作為清朝的創立者,自然是有資格立下祖制和家法的人。事實上,努爾哈赤在臨終前,就曾經為這一政權的皇位如何傳承立下過祖訓:

“天命七年三月,諭分主八旗貝勒曰:爾八人同心謀國,或一人所言有益於國,七人共贊成之,庶幾無失。當擇一有才德、能受諫者,嗣朕登大位。”

根據努爾哈赤最初的設想,在他死後令滿洲八旗組成一個聯盟,由八旗旗主推舉選出合適的領導者來繼承皇位。以後每一屆皇帝的產生,都在八旗旗主中選出,不指定某一支作為萬世一系的皇帝。

所以皇太極之繼承帝位,並非努爾哈赤生前所決定,而是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因皇太極一人手握兩黃旗,又得到大貝勒代善的支持,勢力最強而被其他旗主“選舉”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如果說要遵守祖制,那皇太極應該維護好努爾哈赤所設計的這一政治體制,但實際上皇太極登基後卻不斷利用皇權,打壓其他各旗的勢力,瓦解了皇位繼承人從八旗旗主中選舉產生的制度。從皇太極開始,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傳統的父死子繼模式。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皇太極劇照

二、父死子繼制度中皇權的不斷加強

在皇太極和順治帝兩朝,雖然皇位傳承變成了父死子繼的模式,但繼承人的人選並非皇帝一人可以決定,而是在皇帝去世後或臨終前,由朝中掌握實權的親貴勢力所商討選出。例如順治皇帝登基,就是皇太極去世以後,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等多方勢力相互妥協後的結果。而康熙皇帝雖是順治臨終前所立,但實際上也是孝莊太后以及皇室宗親共同做出的決定,順治只是執行這一決議而已。

康熙皇帝幼年登基,深刻體會到了親貴勢力干預立儲的痛苦,那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皇帝都會受到這些勢力的掣肘,無法順利地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康熙能夠坐穩皇位,存在許多主觀和偶然的因素,若非如此,很有可能已經大權旁落成為一個傀儡皇帝。

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重蹈覆轍,康熙需要及早為他們鋪平道路,而具體的做法,則是更進一步地學習中原王朝的模式,提前冊立太子,從小培養未來的國君。

康熙提前立太子的做法,比之父祖兩代,皇權要更加集中,也有利於皇權更迭之際權力的順利過渡。但是對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制度而言,康熙皇帝也在違背祖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

"

在我們印象中,清朝的政治生態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遵守祖制、祖訓和家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清朝的創建者滿洲女真最初龍興關外,後來入主中原,仍然保留了許多在關外時的制度、風俗和習慣;另一方面在於遵守祖製成憲,經常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具體表現。

比如女真本為遊牧民族,在關外時,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習慣在住所旁直接架起鍋爐,烹飪打來的獵物。後來進了皇宮,滿人也沒有丟掉這個“祭於寢”的祖制,在坤寧宮裡架起大鐵鍋每天用清水煮豬肉。導致在清朝坤寧宮只是名義上的皇后住所,實際上並不能長期住人,皇后一般都被封到別的宮殿居住。

又比如清朝入關後,受漢文化影響,有一部分滿人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進入仕途。但康熙等幾位皇帝認為,舞文弄墨不符合他們滿人尚武的傳統,也丟掉了老祖宗在白山黑水艱苦奮鬥的精神,因此清初的政策導向,一直都不鼓勵滿人蔘加科舉。

雖然清朝的統治者們張口閉口都是家法祖制,彷彿他們祖先說的話就是絕對的真理,但很多時候,又把祖制給丟到一旁,對祖先明確立下的規矩視若無睹。如在皇位傳承這一重大問題上,清朝歷代統治者們把制度換了又換,把老祖宗的教誨全都當作了耳旁風。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康熙皇帝劇照

一、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八旗共主”制度

滿洲人正式確立以大清為國號,是在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時期,不過清朝真正的奠基者和開創者,實為皇太極的父親,清太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作為清朝的創立者,自然是有資格立下祖制和家法的人。事實上,努爾哈赤在臨終前,就曾經為這一政權的皇位如何傳承立下過祖訓:

“天命七年三月,諭分主八旗貝勒曰:爾八人同心謀國,或一人所言有益於國,七人共贊成之,庶幾無失。當擇一有才德、能受諫者,嗣朕登大位。”

根據努爾哈赤最初的設想,在他死後令滿洲八旗組成一個聯盟,由八旗旗主推舉選出合適的領導者來繼承皇位。以後每一屆皇帝的產生,都在八旗旗主中選出,不指定某一支作為萬世一系的皇帝。

所以皇太極之繼承帝位,並非努爾哈赤生前所決定,而是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因皇太極一人手握兩黃旗,又得到大貝勒代善的支持,勢力最強而被其他旗主“選舉”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如果說要遵守祖制,那皇太極應該維護好努爾哈赤所設計的這一政治體制,但實際上皇太極登基後卻不斷利用皇權,打壓其他各旗的勢力,瓦解了皇位繼承人從八旗旗主中選舉產生的制度。從皇太極開始,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傳統的父死子繼模式。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皇太極劇照

二、父死子繼制度中皇權的不斷加強

在皇太極和順治帝兩朝,雖然皇位傳承變成了父死子繼的模式,但繼承人的人選並非皇帝一人可以決定,而是在皇帝去世後或臨終前,由朝中掌握實權的親貴勢力所商討選出。例如順治皇帝登基,就是皇太極去世以後,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等多方勢力相互妥協後的結果。而康熙皇帝雖是順治臨終前所立,但實際上也是孝莊太后以及皇室宗親共同做出的決定,順治只是執行這一決議而已。

康熙皇帝幼年登基,深刻體會到了親貴勢力干預立儲的痛苦,那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皇帝都會受到這些勢力的掣肘,無法順利地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康熙能夠坐穩皇位,存在許多主觀和偶然的因素,若非如此,很有可能已經大權旁落成為一個傀儡皇帝。

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重蹈覆轍,康熙需要及早為他們鋪平道路,而具體的做法,則是更進一步地學習中原王朝的模式,提前冊立太子,從小培養未來的國君。

康熙提前立太子的做法,比之父祖兩代,皇權要更加集中,也有利於皇權更迭之際權力的順利過渡。但是對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制度而言,康熙皇帝也在違背祖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雍正皇帝劇照

三、雍正創立清代特有的“祕密立儲制度”

康熙為培養自己的接班人傾注了許多心血,然而天不遂人願,太子的教育失敗,讓康熙最初的打算落了空,不得不另覓人選繼承皇位。而雍正登基之後,在皇位傳承問題上摒棄了康熙立太子的做法,另起爐灶發明了著名的“祕密立儲制度”。

祕密立儲制度與之前的制度相比,其特點在於太子人選也由皇帝自己決定,但並不公開,只將其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中,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等到皇帝去世後才將其公開,將皇帝生前確定的人選立為皇儲。

雍正之所以發明這種特殊的立儲制度,很有可能與他自己繼位過程中的程序不夠正當有關。雍正自稱繼承皇位的正當性來源,乃是來自康熙的臨終授命,但這種方式有很多人並不認可。而雍正的祕密立儲制度,則是把此後所有皇帝繼位都弄成臨終授命的形式,或許是為了減少後人對他繼承皇位正當性的質疑。

後來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沿用祕密立儲制度時,都是說自己按照祖制家法,擇賢而立云云。但實際上他們所遵守的祖制家法,只是雍正發明的新鮮玩意,早已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訂立的祖制家法,甚至連康熙皇帝設計的祖制家法都不是了。

"

在我們印象中,清朝的政治生態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強調遵守祖制、祖訓和家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清朝的創建者滿洲女真最初龍興關外,後來入主中原,仍然保留了許多在關外時的制度、風俗和習慣;另一方面在於遵守祖製成憲,經常也是政治正確的一種具體表現。

比如女真本為遊牧民族,在關外時,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習慣在住所旁直接架起鍋爐,烹飪打來的獵物。後來進了皇宮,滿人也沒有丟掉這個“祭於寢”的祖制,在坤寧宮裡架起大鐵鍋每天用清水煮豬肉。導致在清朝坤寧宮只是名義上的皇后住所,實際上並不能長期住人,皇后一般都被封到別的宮殿居住。

又比如清朝入關後,受漢文化影響,有一部分滿人想通過參加科舉考試來進入仕途。但康熙等幾位皇帝認為,舞文弄墨不符合他們滿人尚武的傳統,也丟掉了老祖宗在白山黑水艱苦奮鬥的精神,因此清初的政策導向,一直都不鼓勵滿人蔘加科舉。

雖然清朝的統治者們張口閉口都是家法祖制,彷彿他們祖先說的話就是絕對的真理,但很多時候,又把祖制給丟到一旁,對祖先明確立下的規矩視若無睹。如在皇位傳承這一重大問題上,清朝歷代統治者們把制度換了又換,把老祖宗的教誨全都當作了耳旁風。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康熙皇帝劇照

一、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八旗共主”制度

滿洲人正式確立以大清為國號,是在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時期,不過清朝真正的奠基者和開創者,實為皇太極的父親,清太宗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作為清朝的創立者,自然是有資格立下祖制和家法的人。事實上,努爾哈赤在臨終前,就曾經為這一政權的皇位如何傳承立下過祖訓:

“天命七年三月,諭分主八旗貝勒曰:爾八人同心謀國,或一人所言有益於國,七人共贊成之,庶幾無失。當擇一有才德、能受諫者,嗣朕登大位。”

根據努爾哈赤最初的設想,在他死後令滿洲八旗組成一個聯盟,由八旗旗主推舉選出合適的領導者來繼承皇位。以後每一屆皇帝的產生,都在八旗旗主中選出,不指定某一支作為萬世一系的皇帝。

所以皇太極之繼承帝位,並非努爾哈赤生前所決定,而是在努爾哈赤去世後,因皇太極一人手握兩黃旗,又得到大貝勒代善的支持,勢力最強而被其他旗主“選舉”為了皇位的繼承人。

如果說要遵守祖制,那皇太極應該維護好努爾哈赤所設計的這一政治體制,但實際上皇太極登基後卻不斷利用皇權,打壓其他各旗的勢力,瓦解了皇位繼承人從八旗旗主中選舉產生的制度。從皇太極開始,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傳統的父死子繼模式。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皇太極劇照

二、父死子繼制度中皇權的不斷加強

在皇太極和順治帝兩朝,雖然皇位傳承變成了父死子繼的模式,但繼承人的人選並非皇帝一人可以決定,而是在皇帝去世後或臨終前,由朝中掌握實權的親貴勢力所商討選出。例如順治皇帝登基,就是皇太極去世以後,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等多方勢力相互妥協後的結果。而康熙皇帝雖是順治臨終前所立,但實際上也是孝莊太后以及皇室宗親共同做出的決定,順治只是執行這一決議而已。

康熙皇帝幼年登基,深刻體會到了親貴勢力干預立儲的痛苦,那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皇帝都會受到這些勢力的掣肘,無法順利地實現自己的政治意圖。康熙能夠坐穩皇位,存在許多主觀和偶然的因素,若非如此,很有可能已經大權旁落成為一個傀儡皇帝。

為了不讓自己的後代重蹈覆轍,康熙需要及早為他們鋪平道路,而具體的做法,則是更進一步地學習中原王朝的模式,提前冊立太子,從小培養未來的國君。

康熙提前立太子的做法,比之父祖兩代,皇權要更加集中,也有利於皇權更迭之際權力的順利過渡。但是對努爾哈赤最初設計的制度而言,康熙皇帝也在違背祖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了。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雍正皇帝劇照

三、雍正創立清代特有的“祕密立儲制度”

康熙為培養自己的接班人傾注了許多心血,然而天不遂人願,太子的教育失敗,讓康熙最初的打算落了空,不得不另覓人選繼承皇位。而雍正登基之後,在皇位傳承問題上摒棄了康熙立太子的做法,另起爐灶發明了著名的“祕密立儲制度”。

祕密立儲制度與之前的制度相比,其特點在於太子人選也由皇帝自己決定,但並不公開,只將其名字寫在傳位密詔中,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等到皇帝去世後才將其公開,將皇帝生前確定的人選立為皇儲。

雍正之所以發明這種特殊的立儲制度,很有可能與他自己繼位過程中的程序不夠正當有關。雍正自稱繼承皇位的正當性來源,乃是來自康熙的臨終授命,但這種方式有很多人並不認可。而雍正的祕密立儲制度,則是把此後所有皇帝繼位都弄成臨終授命的形式,或許是為了減少後人對他繼承皇位正當性的質疑。

後來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沿用祕密立儲制度時,都是說自己按照祖制家法,擇賢而立云云。但實際上他們所遵守的祖制家法,只是雍正發明的新鮮玩意,早已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訂立的祖制家法,甚至連康熙皇帝設計的祖制家法都不是了。

清朝歷來強調遵守祖制 為何卻在皇位傳承製度上一改再改?

慈禧太后畫像

到了晚清時期,咸豐皇帝只有一子,而同治皇帝甚至沒有誕下子嗣,沒有合法的繼承人來繼承大清皇位,雍正發明的祕密立儲制度再不合時宜,清朝的皇位傳承又回到了清代初年親貴共議的老路上,光緒和宣統兩人被選擇從外藩迎立,慈禧太后都從中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

而正如康熙曾經所擔心的,以這種方式選出來的皇帝,若沒有一定的際遇,很容易成為被人操控的傀儡。而事實上光緒和宣統也從未掌握實權,在風雨飄搖的清末之世,見證了大清王朝走向覆滅的道路。

總的來說,清朝歷代統治者們雖然極力宣揚他們如何遵守祖制,而實際上還是會根據形勢變化以及自身的政治利益,去修改既有的規則。所謂的祖制家法,在他們眼裡也只是可選擇性執行的一種工具,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而損及自身利益時,便棄之如敝屣了。

參考資料:《東華錄·太宗錄》《清實錄康熙朝實錄》《清史稿·聖祖本紀》《清史稿·世宗本紀》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