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演進的三大樂章'

"

中華文明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三個階段。中國農耕文明是一種有著獨特形態的文明,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特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經歷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創造了繁榮的工業文明。而今中國迎來信息文明時代,將繼續奏響華彩樂章。

"

中華文明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經歷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三個階段。中國農耕文明是一種有著獨特形態的文明,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特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經歷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創造了繁榮的工業文明。而今中國迎來信息文明時代,將繼續奏響華彩樂章。

中華文明演進的三大樂章

第一樂章:農耕文明的發展

中國農耕文明是一種有著獨特形態的文明。當農耕經濟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廣大區域紛紛崛起之時,中華文明的基因就已奠定。經由夏、商、西周,至春秋、戰國,以諸子百家勃興為標誌,中華文明知識體系、價值體系,以及包括經濟、政治、社會在內的實踐體系,已經相當成熟地形成。自從商鞅變法以後,中國農耕地區就一直以一家一戶為基本生產單位和生活單位,以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根基。廣大直接生產者農民對主要生產資料土地和生產工具具有支配權與自主權,具有較多的人身自由,他們家庭中全部人力、畜力、物力,能夠充分地予以利用。正是這種小農經濟,使中華農耕文明長時間綿延不斷地存在與繁榮。

中國農耕文明分散的小農經濟,需要集中而統一的行政權力實現對社會的全面支配,以解決人們無法分別解決的一系列共同問題。自秦漢以來,政治大一統便成為中華文明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傳統的政治大一統國家政權體系,主要由皇帝制度、宰相制度、郡縣官吏制度及地方士紳制度構成。中國早就確立了“民為邦本”的治國理念和選賢舉能的官員選拔制度,對國家進行有效控制、動員與管理。而以地方士紳為中心的各種社會自治體,包括滲透於全社會的同族、同宗、同姓血緣共同體,同鄉、同縣、同省地緣共同體,族田、義倉、義塾等經濟共同體,同學、同科、同一方言、同一信仰等文化共同體,則是大一統國家最穩定的社會基礎。

第二樂章 :工業文明的興起

中國農耕文明演進過程中,家庭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一直相當發達。但是,引發整個生產方式全面變革的工業革命並沒有在此基礎上發生。中國的機器工業興起於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深重的民族危機驚醒了一大批國人。資本向通商口岸的積聚集中,開啟了中國自己的資本原始積累。新興工業首先在這些地區創立起來。中國起初欲效法西方資本主義各國,按照他們所走過的道路實現工業化。可是西方是通過充滿血腥的海外擴張與殖民掠奪以及對國內農民的剝削壓榨完成的資本原始積累,中國不能跟他們一樣。後來,中國又一度仿行蘇聯工業化路線,藉助強大的國家力量,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初步建成較為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奠定了現實國家工業化的基礎。但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很快就發現,計劃經濟體制將生產資料的支配和生產過程、流通過程、分配過程全部納入行政權力支配之下,經常會破壞資源的合理配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開始探索從中國實際出發,走中國自己的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開始了一場規模空前廣泛的工業革命。這場革命,結束了已經綿延了數千年的手工勞動的絕對支配地位。中國已形成門類相當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儘管勞動密集型產業仍佔有較大比重,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業已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現代科學技術成就被廣泛應用於工業、交通運輸業和服務業,也已愈來愈多地被應用於現代農業,使社會生產力極大提高。日益眾多的人逐步從超強度和超長時間的沉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獲得了進一步接受教育、自由創業、自由創新、全面發展自身的廣闊空間。這場規模空前廣泛的工業革命,推動中國超越已經延續了數千年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以及固定化了的小生產共同體,使幾億農民從農村走向城市。起初主要是農產品,其後是初級工業產品,再後是中級工業產品以及若干高級工業產品,相繼走向全國大市場,走向世界大市場。近14億中國人民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走出了普遍性貧困,普遍地實現了溫飽,逐步有序地在走向小康,走向富裕。

第三樂章:信息文明的來臨

當前中國又在積極參與一場新的革命,這就是信息革命,參與創造一種全新的文明,這就是信息文明。現在人們所常說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信息革命為發端的一場極為全面而深刻的革命。信息革命所創造的是一個全新的文明,可稱之為信息文明。這是因為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腦科學、生態科學、生命科學等的新進展,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交往方式。信息文明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它使人非常方便地成為具有直接世界聯繫的人。人們通過互聯網,可以隨時從世界各地獲得各種最新信息,可以越過語言、學科、距離、國別等各種障礙,瞭解世界各種知識,並進而使自己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社會生活同全國、全世界的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社會生活密切地相聯繫。這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便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極大提高了人類單位時間中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效率。

中國在全面推進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及第三次工業革命所代表的工業化時,已經非常敏銳地認識到,在當代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而教育的發展和高水準的科學研究則是它的基礎。中國沒有等待,和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幾乎同時開始了信息革命。經過持續不懈努力,中國信息革命基本上做到了和這些國家大體同步,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走在一些國家前列。信息革命以空前的力度推動著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推動中國工業化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向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快速轉化,更將面向未來的信息文明帶給了中國最普通的千家萬戶平民百姓。中華文明,正信心倍增、充滿創意地譜寫著信息文明的華彩樂章。

作者 | 姜義華 復旦大學文科榮譽教授、博導

關注☞ 人民論壇網(微信公眾號:rmltwz)

轉載請註明來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