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500個孩子,如東這個七旬老人到底做了些什麼……

農民 正能量 社會 如東新媒體 如東新媒體 2017-09-02
17年,1500個孩子,如東這個七旬老人到底做了些什麼……17年,1500個孩子,如東這個七旬老人到底做了些什麼……

老教師輔導孩子們做功課

人們常說,老年人最幸福的三件事就是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然而,在如東縣河口鎮龍壩社區就有這樣一位老人,雖年逾古稀,卻依舊堅守教學崗位。為了給村裡的留守兒童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他自己買來教學用品建起了輔導站,教他們看書、寫作業。如今,他已經在多個地方設立了分站,目前已經義務輔導孩子1500多個。

已經70多歲的繆立新,原是河口鎮於港小學的教師,於2001年2月退休。“當時村裡外出務工人員多,留下的孩子大多跟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過,造成孩子放任自流,學習成績不好的現象。”繆立新決定創辦校外教育輔導站,讓孩子們節假日離校不離教。

打定主意後,他騰出屋子收拾乾淨,擺上黑板和粉筆,搬進於港小學贊助的課桌,然後花費7000多元購買教學和學習用品,不到半月簡易輔導站就建成了,取名“龍壩社區輔導站”。接著,他挨家挨戶作動員,讓孩子到輔導站來聽課、做作業、接受教育。

有了校外輔導站,留守兒童假日裡便可以在這裡學習和生活。每天上午,他輔導孩子看書、講故事、做作業;下午,上藝術課,教孩子寫鋼筆字、毛筆字和鉛筆字,所用紙張、字帖、筆、墨、硯等全由站上提供。課間休息,他和孩子們一起唱歌、跳舞、跳繩、踢毽子、做貓捉老鼠的遊戲。輔導站免費供應茶水,有些孩子離家遠,中午回去吃飯不方便,他就親自做可口的飯菜給孩子們吃。這17年間,他自己出資9萬餘元。

放學了,常有家長不能按時來接孩子,他就把孩子送回家。“這些孩子年齡不同、性格各異,家庭教育背景也不一樣,把他們組成一個新集體,比管理一個班集體難度都大。”即使這樣,他採用人性化管理辦法,有針對性地施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因為孩子各方面都能不同程度取得進步,家長們紛紛用繳錢、送東西的方式表示感謝,他都婉言謝絕。實在推辭不掉,就先收下,而後買學習用品返還給孩子。

開辦輔導站,他始終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通過經常性的理想和道德教育、宣傳革命先烈的傳統教育、河口鎮歷史風俗文化的普及教育等,讓孩子瞭解家鄉地名的由來和其中蘊含的故事,培養孩子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的思想感情,樹立遠大理想,將來精忠報國的情懷。

“每逢寒暑假,我家院子裡總是熱鬧非凡,孩子們聚集在這裡,一起學習,一起玩耍,整個假期都會過得很開心。我很享受與孩子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和他們在一起,心永遠不會老。”這是他17年來最幸福、最珍貴的回憶。

隨著時間推移,名氣增大,輔導站的規模也在逐步擴大,家裡容納不下太多的孩子,他就在於港小學、龍壩村和關口村社區設立分站。從2001年至今,輔導站的活動一直沒有停止,他先後義務輔導孩子1500多個。與此同時,他還扶貧濟困,出資5萬多元幫助24名寒門學子完成學業。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身體遠不及從前,家人勸其放棄輔導站工作,他不同意。

他說:“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群孩子是一塊地方的希望,所有的孩子是國家的希望,為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我願意把培養下一代的工作繼續做下去,直到生命結束。”(嚴君臣錢德明)

17年,1500個孩子,如東這個七旬老人到底做了些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