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1200萬畝耕地試點輪作休耕,農民不賺錢了?農業部這樣回答……

農民 玉米 農村 農村改革 中國鄉村之聲 中國鄉村之聲 2017-09-12

九省1200萬畝耕地試點輪作休耕,農民不賺錢了?農業部這樣回答……

九省1200萬畝耕地試點輪作休耕,農民不賺錢了?農業部這樣回答……

疲憊的耕地能“歇口氣”了!

日前,農業部新聞辦舉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進展”新聞發佈會。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介紹了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進展情況,今年全國輪作休耕試點面積達1200萬畝,比去年增加584萬畝,共涉及黑龍江、河北、湖南等9個省(區)的192個縣市。

九省1200萬畝耕地試點輪作休耕,農民不賺錢了?農業部這樣回答……

對於“耕地輪作休耕”,農民的心情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疲憊的土地終於能休息了,期待休整之後土地肥力增加使糧食更加高產,憂的則是不種地就意味著沒有經濟來源,擔心開展耕地輪作休耕會影響收入?針對這些問題,農業部在會上都有迴應。

1

收入 將發放補助資金,保障其收益不減少

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在會上表示,要讓農民願意開展輪作休耕,必須保證其收益不減少。今年,中央財政安排25.6億元資金,支持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6月份已將補助資金撥付到省,大部分省已將資金逐級撥付到縣。曾衍德表示:下一步,要按照與農戶簽訂的協議,將補助資金加快兌現到戶,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曾衍德:在輪作上每畝補助150元在休耕方面,對於說在河北地下水漏斗區、在西南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一季休耕每畝補助500元,在湖南重金屬汙染區休耕兩季每畝補助800元。略高於土地流轉費用。這個標準基本與原有種植收益基本相當,農民還是接受的。

今年,農業部、財政部還考慮創新補助方式。允許地方在平均補助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根據試點目標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建立對農戶實施輪作休耕效果的評價標準和體系,以評價結果為重要依據,實行保基本、重實效的補助發放制度。

九省1200萬畝耕地試點輪作休耕,農民不賺錢了?農業部這樣回答……

2

方式 :技術模式結合地方特色,各有不同

今年是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的第二年,曾衍德表示,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實施近兩年來,在組織方式、技術模式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積極進展。

首先,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機制。比如,黑龍江省把輪作任務集中安排在第三、四、五積溫帶的規模種植區域,以便指導監督;內蒙古阿榮旗將30萬畝輪作任務集中在18個新型經營主體實施,並與糧食加工企業簽訂了20萬畝的輪作高粱訂單種植。

其次,探索集成了輪作休耕技術模式。

在輪作區,實行“一主”與“多輔”結合。“一主”,就是玉米與大豆輪作為主,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多輔”,就是實行玉米與薯類、雜糧雜豆、油料作物、蔬菜及飼草等作物輪作。

在休耕區,實行保護與治理並重。河北地下水漏斗區實行“一季雨養、一季休耕”,休耕季種植綠肥,防止地表裸露。湖南重金屬汙染區大力開展治理式休耕,休耕、治理、培肥同步推進,形成了“休治培三融合”休耕模式。

第三,輪作休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在輪作上,注重比較效益。從現有的單產水平和種植效益看,輪作模式中的玉米大豆輪作,可按照1︰3的效益平衡點來測算。其他的輪作模式,可根據上一年的收益情況,結合市場變化動態調整。

在休耕上,注重收入保障。目前的休耕試點,補助的標準都以收入不減為前提。大體上,一熟區的休耕和兩熟區的一季休耕,每畝補助500元左右;兩熟區的全年休耕,每畝補助800元左右,略高於土地流轉費用。

九省1200萬畝耕地試點輪作休耕,農民不賺錢了?農業部這樣回答……

3

成效 :庫存壓力得以緩解,生態環境得以改善

前期的休耕輪作試點已取得積極成效。通過開展糧豆輪作、休耕區壓採、重金屬汙染修復治理,促進了種植結構調整。2016年全國籽粒玉米麵積調減3000多萬畝,大豆增加1000多萬畝。預計2017年玉米麵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緩解了玉米庫存壓力。

對試點地區來說,更重要的是生態環境改善明顯、資源高效利用。休耕季種植綠肥等作物,在防風固沙、涵養水分、保護耕作層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河北省地下水漏斗區小麥休耕試點,平均每畝減少用水180立方米,共壓減地下水開採3.2億立方米。吉林省在東部冷涼區推行玉米大豆輪作,每畝節肥30%、節藥50%左右;在西部易旱區推行玉米雜糧輪作,每畝節水1/3左右。

九省1200萬畝耕地試點輪作休耕,農民不賺錢了?農業部這樣回答……

4

創新 :對輪作休耕區域實施遙感監測

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表示,要推進遙感監測,凡是開展輪作休耕的地塊,全部要實現上星上圖。包括休耕作物的面積變化,輪到哪裡、休到哪裡,輪多少、休多少,一目瞭然。同時,推進成效監管數字化,耕地輪作休耕的目標是耕地質量提升。要通過科學佈置監測網點,長期定點跟蹤耕地質量變化。

曾衍德:要採用衛星遙感影像,利用不同作物的光譜差異,進行作物的種植情況核查和麵積統計分析。比如,河北地下水漏斗區一季休耕區,在小麥休耕3-4月進行遙感監測。湖南重金屬汙染區是兩季休耕區,在早稻休耕的5-6月和晚稻休耕的7-8月分別進行遙感監測。

本文來源:中國鄉村之聲綜合自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中國之聲、農業部網站、經濟日報

圖片來源於互聯網

編輯:李雨楠 // 責編:白晨 // 監製:曹暢

中國鄉村之聲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但請務必註明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鄉村之聲」,並保持轉載內容的單獨完整呈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