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在冷水灘|移風易俗讓文明風吹遍鄉野(二)

農民 新湖南 2019-05-16
文明實踐在冷水灘|移風易俗讓文明風吹遍鄉野(二)文明實踐在冷水灘|移風易俗讓文明風吹遍鄉野(二)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4日訊(通訊員 周利國 周勇 蔣凌志)今年是全市“治陋習·樹新風”鄉風文明建設年,冷水灘區調動鄉賢、“五老”等社會力量,當好移風易俗的帶頭人和調處矛盾的生力軍,使鄉村文明煥發出新氣象。

在冷水灘區楊村甸鄉胡家橋村一位去世老人的葬禮上,電子鞭炮取代了煙花爆竹,成為接待弔唁、表達哀思的新產品。家屬和客人也按照村規要求,壓縮了酒席桌數,不收禮金花圈,也不派發茶禮。

“現在雖然說沒以前熱鬧,但是節約還是好,不浪費不鋪張。”逝者兒媳張金春說道。張金春的兩個子女在上大學,家庭負擔比較重,而原計劃葬禮需要四萬元開銷,結果只用了兩萬元,這大大減輕了她的壓力。

在對面的嶺口村,退休村支書陽誠德擔任了村裡紅白理事會的理事長。每逢紅白事,上門擺政策、講道理,成了他的必修課。今年的7件紅白事都按照規矩來辦,為村民節省開支10萬餘元。

楊村甸鄉黨委書記朱明財告訴筆者:“移風易俗讓群眾得到了實惠,節約了錢財,同時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淨化了生態環境。在社會風氣上面也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像以前的互相攀比、大操大辦這樣的事情現在少了。”

近段時間,上嶺橋鎮仁山村村支書劉良新忙著走家串戶,協調招商引資項目的土地流轉,但有兩戶村民一直持反對意見。村民劉楊玉認為項目存在失敗可能,一旦不成功,自己的25畝土地就回不到原樣。面對老劉的固執,劉良新想到了村裡的“五老”協調組,大家一合計,決定找老劉的兒子作為突破口。“我兒子他們年輕的有眼光一些、看得遠,讓我跟著村裡的項目一起做,把這個項目搞好,然後我就答應了,把租賃合同簽好了。”劉楊玉說道。

目前,佔地面積800畝、總投資3.5億元的仁山湖美田園綜合體項目已經正式啟動建設,建成後年可安排就業500人,實現稅收200萬元以上。

去年底,冷水灘區審議通過了《冷水灘區委關於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的決議》,向全體市民發出《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倡議書》,並組建成立區級新鄉賢聯合會,引導一批鄉賢反哺桑梓、身體力行,做鄉風文明的領頭人。各村都設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讓移風易俗成為廣大農民、居民的自覺行動。

冷水灘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曾鐵生介紹說:“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輿論氛圍,引導市民破除陳規陋習,開展移風易俗,做鄉風文明的表率。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發揮五老和鄉賢的引領作用,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它喜慶事宜不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