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生態文明的“福建樣板”

農村改革 三農 農業 農村 中國經濟時報 2017-06-16

本報記者 徐蔚冰

6月11日,由中國(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主辦、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協辦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綠色發展、生態惠民”,以福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實踐為基礎,凝聚共識、深化理論、交流經驗,打造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樣板”。

自2016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以來,福建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近一年來,福建省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精神,紮實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當好改革“試驗田”,生態文明建設和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2017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福建集體林權改革制度15年來取得的成績,並對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指明瞭方向。

論壇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認為,以福建的深度實踐為基礎,舉辦這次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創新與發展論壇,對於凝聚共識、深化理論、交流經驗、共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起步早、力度大。在確定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後,福建乘勢而上、深入探索、加快突破,推動試驗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和成效,推動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一是圍繞築勞夯實生態文明制度“四樑八柱”,集中系統推進各領域改革。二是聚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在福建率先破局。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導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解振華指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改革,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希望福建省以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持續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實踐,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有效模式,為全國生態文明體制建設和改革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魯志強在發言中指出,選擇福建作為首批生態試驗區可謂實至名歸。他認為,福建生態環境基礎非常好,森林覆蓋率全國最高,水和空氣質量也非常好,很多環境指標是很多省包括北上廣都羨慕至極的數字,更重要的是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進行了許多探索和試驗,積累了豐富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比如實行了生態環境保護 “黨政同責”,推出河長制,重點流域生態補償等,開展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創造了長期經驗,加強生態環節與司法銜接,實現了省區市生態環境庭審制度的全覆蓋,牢固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守著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這些經驗有許多是可複製、可推廣的,可以叫做“福建模式、福建樣本”。

國家林業局林業資源管理司正司級副司長徐濟德在發言中指出,福建省在林業生態建設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一是在整個林業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福建省一直在給全國作示範,提供經驗。二是福建省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沒有停止,為全國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提供了樣本和先行經驗。三是在商品林贖買的過程中,福建省在全國作出了很好的示範。

徐濟德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的關注和重視,實際上是對國家和民族發展和復興根基的重視,從這一點來說,整個林業發展、森林問題應該是國家建設大局發展的重要內容,而福建在這方面很了不起,作為全國唯一的全省級的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應該有能力把這個基礎工作做好。如果全中國都把生態問題解決得像福建那樣的狀況,中國的民生福祉就會大大提升。福建不僅有全國覆蓋水平最高的森林,而且能夠在集體體制上有這樣積極的探索,相信福建將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會進一步提升,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果。

清華大學原副校長鄭燕康教授建議,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同時,要創新、要發展,要促進高新技術和傳統產業、資源產業的有機結合,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做到全封閉、零排放的系統開發,並且形成產業鏈。此外還要繼續加強農村基礎生態環境的建設,要積極推進垃圾分類,給全國做出一個樣板。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認為,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一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和難點,福建要帶頭做好。他建議,第一,要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從現在開始著手研究制定化肥農藥酸鹼減小的行動計劃,提升化肥農藥減量使用能力,有助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第二,加強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安排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全國有7.8萬個建制村開展了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對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治理、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任務仍然十分艱鉅,任重道遠,中央和地方要繼續加大對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投入的力度,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第三,福建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要大膽地全方位先行先試,充分利用中央賦予的政策優勢,全面開展生態資產、自然資產的價值核算,開展農業生態價值的核算和農業生態補償的試點工作等。發揮示範功能,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體系,在全國起到引領、標杆作用。第四,要重視農村的增綠工作。要充分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除了農業的生產功能,還有生態功能、生活功能、休閒功能、景觀功能、示範功能等,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休閒農業、觀光農業、創意農業,等等。

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助理孟慶巖研究員在發言中結合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福建能成為空間技術示範的基地,為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可以增加一雙天眼,促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