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縣:“黨建+扶貧”助推脫貧攻堅提速增效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農民 黃河新聞網呂梁頻道 2017-06-26

□樑海珍王紅宇

作為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目前嵐縣仍有貧困村90個,貧困戶1.1萬戶,貧困人口3.18萬人,脫貧任務異常繁重。面對這一現狀,今年以來,嵐縣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理念,抓基層、打基礎、育典型、重示範、創特色,全面推進“三基”建設上檔升級,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基層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黨員幫扶貧困戶、支部帶動產業鏈等方式,為精準扶貧脫貧增添了新動能,促進了黨建與扶貧的雙贏。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為更好地鍛造基層黨員隊伍,服務脫貧攻堅,嵐縣變“等人進門”為“主動貼近引入”,吸納培養更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中的先進分子向黨組織靠攏,不斷擴大黨員隊伍中致富帶頭人的比例,把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成為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先進群體。“在班子建設上,我們堅持以老帶新,搞好傳幫帶,在保證班子整體穩定的基礎上,儘量吸納致富能手、創業先鋒進入黨員幹部隊伍,進入村支兩委班子。”連續12年被呂梁市委授予“五星級農村黨支部”榮譽稱號的嵐城鎮北關村黨支部書記馮保保告訴筆者,每年春節期間,趁外出務工人員、致富能手回村過節,村支兩委都要組織這些人召開“群英會”,共商發展大計,讓他們能夠參與到村內事務,為北關村的發展出謀劃策。同時,北關村還實行在村黨員幹部每人聯繫1名致富帶頭人的“一對一”聯繫培養制度,帶領致富帶頭人瞭解村情民意,學習黨章黨規,引導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通過積極動員,該村已有7名致富能手加入了黨組織,為當地農村黨員隊伍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有效地提高了北關村農村黨員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截至目前,嵐縣從各個貧困村的農村致富能手、退伍軍人、外出務工返鄉創業就業人員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86名,發展黨員110人。同時,開展基層黨員幹部暨農民素質大培訓,建立了分級負責、分類施教、全員培訓的大培訓機制,今年以來,共舉辦了精準扶貧能力培訓班2期,培訓黨員幹部1800餘人次;大規模舉辦貧困村黨員群眾產業發展、種養技術、務工技能等方面實用技術培訓15場次4500人次,真正將黨員幹部培養成為貧困群眾發展致富帶頭人。

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大力實施“黨員創業帶富工程”,是嵐縣黨建助力扶貧的又一大舉措。嵐縣在著力構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的過程中,通過思路上“領”、政策上“扶”、信息上“引”、物資上“幫”、技術上“帶”、措施上“促”,大力支持黨員示範戶和致富帶頭人把產業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從而更好地帶領群眾投身產業發展,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產業基礎。

“多虧了村委跟合作社,我現在不僅每年能拿到5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而且合作社每流轉一畝地,都會給我們這些貧困戶保底分紅200元。這日子是越來越有奔頭了!”在上明鄉官橋村,像郭二狗這樣得到實惠的貧困戶不在少數。近年來,官橋村村委依託嵐縣源泉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規劃建設2000畝的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將整村脫貧項目扶貧切塊資金18萬元、每人1000元的貧困戶扶貧資金與整村脫貧項目扶持資金33.2萬元以入股的方式投入到合作社,分別用於農機具的購買和合作社經營,最終收益由官橋村委、合作社、入股貧困戶按2:2:6的比例進行分配。通過“村委主導、合作社運營、產業帶動、貧困戶參與、群眾共享”的方式,官橋村共帶動了全村142戶342人的貧困戶、300餘戶670餘人的非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並促進了官橋村傳統蔬菜產業向規模化發展。

除此之外,順會鄉戍子村黨支部和村委瞅準祥源種養專業合作社在該村開展集中連片有機馬鈴薯種植的有利時機,對200畝歸貧困戶所有的耕地進行了流轉,貧困戶每年每畝可獲得150元的土地流轉費;王獅鄉蛤蟆神村和府臺村兩村村委緊抓新一輪退耕還林機遇,鼓勵村民以土地入股,使退耕農戶(貧困戶)在五年國家退耕還林補貼政策結束後,還能按照“利潤分紅 +保 底收益”的方式,獲得不低於土地實際經營利潤6%的分紅,保底收益每年每畝不低於50元……一戶戶貧困戶得到實惠、脫貧致富的背後,都凝聚著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員幹部的汗水與智慧。

基層黨建結碩果,扶貧產業譜新篇。在抓好黨建促脫貧的道路上,嵐縣2000餘名黨員幹部按照“一戶一辦法、一對一幫扶”的方式,幫助3萬餘名貧困人口,找路子、跑項目、興產業,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壯歌。

呂梁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