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一劑“良方”

農村改革 農村 三農 農業 新華網 新華網 2017-09-02

產業扶貧是指貧困群眾依靠產業發展促進增收、逐步實現脫貧致富的一種扶貧模式,是貧困群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進而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近日,記者就西藏產業扶貧相關情況採訪了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調研員蒲正學。

記者:西藏產業扶貧總體目標是什麼?

蒲正學:產業扶貧是貧困人口脫貧問題的根本之舉,是創新扶貧方式的重要舉措,可以說,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一劑“良方”。產業扶貧是治貧之本、治本之策,是穩定脫貧的基礎和保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沒有產業支撐的扶貧,就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西藏產業扶貧要緊緊抓住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這個核心,確保通過產業帶動實現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持續明顯增長,年增長率達到16%以上,產業扶貧對象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或接近全區平均水平,確保貧困人口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穩定實現“三不愁、三有、三保障”,同步推進產業扶貧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到2020年,確保全區23.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通過產業扶貧實現脫貧。

記者:為全力推進產業扶貧工作,西藏實施了哪些政策?

蒲正學:完善建檔立卡工作。把產業扶貧項目資金與貧困人口扶貧脫貧掛鉤,完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嚴格做到產業扶貧規劃項目具體使用了多少資金、幫扶了多少人、幫扶了哪些人、幫扶效果如何,建立臺賬,做到可查詢、可考核。

加快制訂和完善自治區、市(地)、縣(區)三級產業扶貧規劃。明確產業區域佈局、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年度投資計劃與實施進度,細化資金籌措方案,項目建設任務要到戶到人,明確帶動主體、受益人數、脫貧人數等具體目標,確保貧困人口通過產業扶持項目實現脫貧。

因地制宜,科學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摸清貧困戶生產經營情況,分析貧困縣特色資源稟賦、產業現狀、市場空間、環境容量、新型主體帶動能力以及產業覆蓋面,以種養業、設施農業、林業、加工業、藏醫藥、民族手工業、鄉村旅遊等為主導產業。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託獨特的自然資源、民俗文化、特色產品,積極拓展產業多種功能,推進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文化等融合發展,積極發展特色產品產地加工,提高特色產品綜合利用水平,穩步推進特色產品精深加工,拓寬貧困戶就業增收渠道。

積極創新產業扶貧的幫扶方式。建立產業項目與貧困戶增收的結合點,建立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的長效機制,鼓勵和支持發展市場主體幫扶、能人大戶幫帶、貧困農牧戶聯辦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健全“公司+專業合作組織+貧困農牧戶”的發展模式,實現產業發展與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雙促進。

記者:在產業發展重點支持方向有哪些?

蒲正學:西藏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按照“六個精準”“八個到位”的要求,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支持貧困地區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農牧業產業結構,幫助做大做強優勢特色農牧業,突出發展種養業、林果及林下資源、農畜產品加工業、鄉村旅遊、藏醫藥、商貿流通、民族手工業、建築建材以及資源開發等產業。在鞏固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挖掘新興優勢主導產業,著力打造經濟增長新引擎,培育經濟增長新亮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