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精準扶貧 同基層黨建的深度融合

農村改革 農村 經濟 農民 中國江蘇網 2017-06-15

近年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提出的“一個不少、一戶不落”的要求,江蘇大力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加快低收入人口精準扶貧,著力增強經濟薄弱地區發展能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採取了加強經濟薄弱鄉鎮領導班子建設、向經濟薄弱村選派“第一書記”,抓好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集中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等一系列旨在加強貧困地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政策舉措,有力推動了全省農村的精準脫貧工作。2015年底全省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全部實現了脫貧,並且制定了新的省定貧困線標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打好精準脫貧的攻堅戰,啃下脫貧的“硬骨頭”,確保低收入人口與全省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承擔著宣傳發展、凝聚人心,主動幫扶、服務群眾,帶頭致富、示範引領以及暢通聯繫、傳遞民情等諸多功能,是把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真正在農村落實的關鍵環節。按照新的省定扶貧標準,截至去年底我省還有近50萬戶,約200萬農村人口處於相對貧困狀態。這近200萬農村貧困人口主要位於蘇北經濟薄弱村、重點片區和黃橋茅山老區。調研表明:經濟薄弱村大部分都是黨建薄弱村。

一方面,經濟薄弱村黨組織帶頭人整體素質不高、“雙帶”能力不強。由於農村文化程度較高、年齡較輕的黨員大量外流,基層幹部隊伍老化嚴重,不少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難選,甚至無人可用。有些村黨組織書記根本不熟悉基層黨務工作、不會抓黨建;有的一門心思忙於自家產業,對集體經濟發展和低收入村民脫貧致富缺乏足夠的投入,更多的是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能力不強,謀劃和落實能力比較弱,黨員幹部模範帶頭和戰鬥堡壘作用難以體現。我省向經濟薄弱村選派“第一書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優強型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緊缺的現狀,但現行“第一書記”的制度安排在實踐中還面臨一些問題,亟待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選派的“第一書記”大多為機關幹部,工作週期一般2年為期。大多數機關幹部沒有農村工作經驗,往往熟悉情況進入角色需要一年半載。許多“第一書記”的工作重點或首選,都是興修水利、整修街道、硬化道路、綠化村莊、垃圾處理、電力保障、自來水供應等週期短、見效快、看得見的“輸血式”項目,而農村基層真正的問題很難得到解決。優強型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緊缺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觀, 離實現精準脫貧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另一方面,經濟薄弱村黨的組織建設凝聚力不強。調查表明,一些經濟薄弱村基層組織生活處於停滯狀態,“三會一課”制度在有些地方形同虛設。基層黨組織缺少對黨員的培訓和關懷,農村黨員長期無人管理,遊離於組織生活之外,普遍缺少歸屬感。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這種狀況嚴重製約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從課題組調研的情況看,事務繁雜、人手不足、財力欠缺是經濟薄弱村基層組織的共性特徵。按照精準扶貧的要求,大量扶貧信息採集表冊需要在較短時間裡完成上報,有限的人手要逐一進村入戶採集登記,實現數據信息完全精準是相當困難的。農村作為典型的“人情社會”,不排除有的村幹部將達不到貧困標準的“關係戶”納入幫扶對象。當然,為了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地精準識別,在進行制度設計時,規定了幾輪公示程序,力求通過群眾的互動參與,達到不錯報、不漏報的目標。現實中,每個村都能按要求將幫扶對象的信息進行公示,符合程序要求。但現在很多行政村是過去的幾個村合併起來的,人員之間有的並不熟悉,信息的傳遞存在一定的障礙,所以有可能會造成識別上的盲點,而且對於一些老弱病殘、與外界溝通不多的貧困戶來說,這樣的公示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經濟薄弱村黨建薄弱的現狀,嚴重製約江蘇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課題組建議,進一步強化農村特別是經濟薄弱村基層黨建工作,推動精準扶貧工作同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好結合,確保我省脫貧致富奔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一是創新“第一書記”制度安排,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特別要配強經濟薄弱村黨組織領導班子,著力培養“永久型”黨組織帶頭人,團結帶領群眾走上富裕路。要創新思路,多措並舉,拓寬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選拔來源,把選聘本鄉本土的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鼓勵轉業退伍軍人到農村基層工作和選聘優秀機關幹部擔任“第一書記”等結合起來,真正把具有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群眾擁護、能幹事、會幹事、幹得成事的優秀黨員選拔為基層黨組織帶頭人。

二是建強組織築牢堡壘,促進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脫貧越深入,農村第一線黨組織的力量越要增強。要在選好配強帶頭人的同時,嚴格落實村(居)黨組織生活機制,切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在推進精準扶貧脫貧工作中,特別要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把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與農村產業的發展、項目的建設、扶貧開發和民生保障結合起來,大力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精準扶貧、服務農村群眾、促進農村和諧等方面的能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綜合服務功能。與此同時,更要突出組織和制度保障,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推行扶貧導向責任機制,真正使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成為精準扶貧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推動者。射陽縣洋馬鎮賀東村是省定經濟薄弱村,過去這裡黨組織建設渙散,各項工作很難推進。為了適應扶貧開發的新形勢,除了市裡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鎮黨委也選調一位年富力強的村書記一起工作,經過整改和治理,賀東村的組織建設逐步走上正軌,黨員群眾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變,有力地促進了該村的精準扶貧工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委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黨的經濟理論創新與江蘇持續發展研究基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