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農村婦女張守英:扶貧路上的貼心人

農村 農民 社會 日照網 2017-08-03

直播日照7月17日訊 張守英,一個年近50歲的農村婦女,其貌不揚卻並不簡單。作為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她真心付出、誠心做事,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帶領全村38戶貧困戶、54口人全部實現了脫貧。

日前記者在紅泥崖村幸福大院見到張守英時,她正為老人分發午餐——肉包子。眼前的幸福大院,設施齊全,乾淨整潔,可稱得上老年人的樂園,貧困老人不僅可以來玩耍,每天中午定時都來免費領取餐飯。

紅泥崖村有多位孤寡老人,這些人是這個村脫貧任務中的難點。為了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張守英組織黨員多次討論,研究出可以採取互助養老的辦法,成立幸福大院,聘請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定期為18位老人洗衣做飯。

幸福大院的運轉,日常的扶貧,需要不斷地資金投入,要有源頭活水,不能光靠包聯單位的輸血,還要實現自己造血。按照這樣的思路,張守英爭取包聯單位的支持,將村裡閒置的十多間房子,通過對外招商,建了一個扶貧車間,主要加工手工煎餅、石磨麵粉、饅頭等,既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勞動力問題,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積累。

與此同時,紅泥崖村還依託五蓮縣土地儲備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了一處光伏扶貧項目,每年兩萬多元的收益也將用於村裡的扶貧事業。

俗話說靠山吃山,毗鄰大青山的紅泥崖村,有很多種土特產,張守英把這些都看做寶貝,視作大山給予當地人的饋贈。然而由於信息不暢,缺乏宣傳和推介,包括小米、茶葉在內的土特產不好銷售。張守英察覺到互聯網的力量,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紅泥崖村建設了電商村級服務站。

“幫著貧困戶賣小米、玉米麵、新麥仁,賣得不錯,產生的效益全部用於扶貧工作,這樣就不至於脫貧之後再返貧,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就可以兜底了,這些貧困老人,兜底幫助解決生活問題了。”張守英說,這個幸福大院,互助養老站、服務站,脫貧工作結束之後也可以繼續辦下去,在農村探索出一條老人不出村養老的路子,邊幹邊摸索經驗。

有付出,就有收穫。一年多來,張守英在扶貧路上,敢想敢為,多措並舉,使得村裡38戶貧困戶全部實現了脫貧。對於張守英的付出,紅泥崖村的老老少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社會零距離/直播日照記者:商光鋒 姚長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