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工作中的張葉宏(中)

他的愛人周莉芳是個好強的“學霸”警嫂,家中遇到難事,從不麻煩丈夫,也不願向他訴苦,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獨當一面渡過難關。當年因為省道收費站撤銷她成為待崗工人,只有中專學歷的她利用一切閒暇時間看書,參加培訓班,拿到本科文憑,在2012年丹陽市公路管理處競崗入職考試中以優異成績過關,目前在路政管理科擔任副科長職務。女兒品學兼優,也成為他的驕傲。談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內心時常湧動著滿足與幸福。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工作中的張葉宏(中)

他的愛人周莉芳是個好強的“學霸”警嫂,家中遇到難事,從不麻煩丈夫,也不願向他訴苦,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獨當一面渡過難關。當年因為省道收費站撤銷她成為待崗工人,只有中專學歷的她利用一切閒暇時間看書,參加培訓班,拿到本科文憑,在2012年丹陽市公路管理處競崗入職考試中以優異成績過關,目前在路政管理科擔任副科長職務。女兒品學兼優,也成為他的驕傲。談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內心時常湧動著滿足與幸福。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和蒲公英之家的孩子們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的事;做好一個角色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角色。張葉宏在家做好丈夫、好爸爸,在派出所做好民警、好領導,在社會上做好公民、好榜樣。因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轉業軍人,是黨員,是公安民警,面對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自己唯有不斷追求、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工作中的張葉宏(中)

他的愛人周莉芳是個好強的“學霸”警嫂,家中遇到難事,從不麻煩丈夫,也不願向他訴苦,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獨當一面渡過難關。當年因為省道收費站撤銷她成為待崗工人,只有中專學歷的她利用一切閒暇時間看書,參加培訓班,拿到本科文憑,在2012年丹陽市公路管理處競崗入職考試中以優異成績過關,目前在路政管理科擔任副科長職務。女兒品學兼優,也成為他的驕傲。談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內心時常湧動著滿足與幸福。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和蒲公英之家的孩子們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的事;做好一個角色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角色。張葉宏在家做好丈夫、好爸爸,在派出所做好民警、好領導,在社會上做好公民、好榜樣。因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轉業軍人,是黨員,是公安民警,面對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自己唯有不斷追求、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工作中的張葉宏(中)

他的愛人周莉芳是個好強的“學霸”警嫂,家中遇到難事,從不麻煩丈夫,也不願向他訴苦,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獨當一面渡過難關。當年因為省道收費站撤銷她成為待崗工人,只有中專學歷的她利用一切閒暇時間看書,參加培訓班,拿到本科文憑,在2012年丹陽市公路管理處競崗入職考試中以優異成績過關,目前在路政管理科擔任副科長職務。女兒品學兼優,也成為他的驕傲。談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內心時常湧動著滿足與幸福。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和蒲公英之家的孩子們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的事;做好一個角色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角色。張葉宏在家做好丈夫、好爸爸,在派出所做好民警、好領導,在社會上做好公民、好榜樣。因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轉業軍人,是黨員,是公安民警,面對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自己唯有不斷追求、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鎮江市公安局新聞中心

編 輯:沈中一

校 對:曹倫平

審 核:何志斌

審 批:顧傳先

素材報送:丹陽市公安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工作中的張葉宏(中)

他的愛人周莉芳是個好強的“學霸”警嫂,家中遇到難事,從不麻煩丈夫,也不願向他訴苦,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獨當一面渡過難關。當年因為省道收費站撤銷她成為待崗工人,只有中專學歷的她利用一切閒暇時間看書,參加培訓班,拿到本科文憑,在2012年丹陽市公路管理處競崗入職考試中以優異成績過關,目前在路政管理科擔任副科長職務。女兒品學兼優,也成為他的驕傲。談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內心時常湧動著滿足與幸福。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和蒲公英之家的孩子們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的事;做好一個角色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角色。張葉宏在家做好丈夫、好爸爸,在派出所做好民警、好領導,在社會上做好公民、好榜樣。因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轉業軍人,是黨員,是公安民警,面對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自己唯有不斷追求、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鎮江市公安局新聞中心

編 輯:沈中一

校 對:曹倫平

審 核:何志斌

審 批:顧傳先

素材報送:丹陽市公安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工作中的張葉宏(中)

他的愛人周莉芳是個好強的“學霸”警嫂,家中遇到難事,從不麻煩丈夫,也不願向他訴苦,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獨當一面渡過難關。當年因為省道收費站撤銷她成為待崗工人,只有中專學歷的她利用一切閒暇時間看書,參加培訓班,拿到本科文憑,在2012年丹陽市公路管理處競崗入職考試中以優異成績過關,目前在路政管理科擔任副科長職務。女兒品學兼優,也成為他的驕傲。談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內心時常湧動著滿足與幸福。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和蒲公英之家的孩子們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的事;做好一個角色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角色。張葉宏在家做好丈夫、好爸爸,在派出所做好民警、好領導,在社會上做好公民、好榜樣。因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轉業軍人,是黨員,是公安民警,面對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自己唯有不斷追求、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鎮江市公安局新聞中心

編 輯:沈中一

校 對:曹倫平

審 核:何志斌

審 批:顧傳先

素材報送:丹陽市公安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精彩推薦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祁增祥:事故處理從“獨角戲”到“一體化”

平安印記 共守團圓

今天,比月亮更美的是他們……

這些家書,每一封都那麼戳心......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劉金明:沒有“範”的刑警隊長

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講述 / 張葉宏

整理 / 汪 海、張 斌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1973年6月出生,1993年12月入伍,1996年9月考取南京炮兵學院。2004年10月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歷任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他紮根茅山老區,親民愛民為民,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4年、2016年兩次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

他視民為親,一心為民

1973年6月,張葉宏出生于丹陽雲陽鎮天元村,祖輩世代務農,父母靠種地賣菜謀生。從小學五年級開始,他便跟著哥哥拖著板車在縣城賣菜,風裡來雨裡去,歷經生活艱辛。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從軍時的張葉宏

1992年高中畢業,他在丹陽信息記錄紙廠做工。1993年底應徵入伍,在北京衛戍區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南京炮兵學院,畢業後成為一名帶兵訓練的基層幹部,歷任班長、排長、副連長,先後參加過臺海演習、抗洪救災等重大軍事任務,多次榮立三等功。十年的軍旅生涯磨礪,鍛造了他一身正直堅韌、吃苦耐勞、樸實進取的軍人風骨。

2004年10月,張葉宏從南京軍區某炮兵旅轉業到丹陽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隸屬茅山老區,緊靠常州金壇,條件艱苦,位置偏遠,治安形勢複雜。派出所只有6名民警和6名聯防隊員,擁擠在狹小的辦公場所,幾個人合用一臺電腦,沒有浴室,值班人員洗澡只能用毛巾蘸水擦擦身子。所裡兩輛汽車既老又舊,冬天啟動要靠開水澆、人工推。

6個民警中有4個超過50歲,張葉宏是最年輕的,什麼工作都要做,社區、治安、內勤、辦案都要管,他謙虛好學,在老民警的指導下,在工作實踐中慢慢琢磨門道。

他是農民的兒子,他懂得群眾的艱辛,體諒群眾的不易。他常告誡自己:一輩子,也許人家只找你做這麼一件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力辦好呢?工作中他視老百姓為親人,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與老百姓不隔心,給老百姓辦事不隔夜,心繫群眾冷暖,情牽百姓疾苦。

伴隨著鄉鎮合併,丹陽市公安局為提高基層派出所警務效能和專業水平,在2006年將麥溪鎮和行宮鎮派出所合併到延陵派出所。延陵派出所遷址搬進了新建的大樓,有民警18人、聯防隊員20人,成立了刑事辦案隊和社區警務隊,開辦了110接處警、戶籍辦理等專門窗口,轄區總面積117平方公里,總人口近7萬人,成為丹陽區域面積最大和人口最多的農村派出所。

紮根老區

辛苦不叫苦,只為一方平安

在延陵派出所,張葉宏先後換過三個社區,走訪了近萬戶村民,熟記電話3000個,社區民警知曉率、熟悉率均達到80%以上。當年走訪靠步行,他走爛的鞋子一雙又一雙,記錄靠手寫,他寫滿信息的筆記本一本又一本。

在轄區,他針對百姓訴求,積極思考治安對策,構建點線面結合三位一體的立體防控網絡,組建義務巡邏志願者隊伍,推行24小時“全天候”防範模式;通過法治宣傳、張貼公示牌、警民懇談等途徑與社區群眾溝通交心,深挖信息潛力,逐步探索出“建庫、嚴查、比對”的戶籍管理追逃戰法,併入選省公安廳追逃技戰法手冊在全省推廣;農村留守群眾文化程度較低,他又推出了以動漫為特徵的《居民安全防範手冊》,逐村舉辦“社區警務推介會”,提高群眾防範意識。一系列社區警務模式創新的“組合拳”,使張葉宏把轄區從高發案社區打造成了一個防範嚴密、環境整潔、鄰里和睦的平安社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開展治安巡邏

當年在九里轄區,為提高社區民警知曉率,他曾自費按1:1比例定製了一幅自己的亞克力畫像,豎立在路旁,上面有他的姓名和手機號碼,方便群眾聯繫自己。當他離開這個社區時,有人想拆除他的畫像,聞訊趕來的村民堅決不允許,他們說:“張警官是我們的守護神,這幅畫像豎在這裡,連小偷都不敢進村。”

2006年,香草河畔發生了數起攔路搶劫案。張葉宏帶著隊員騎著摩托沿途巡查,到附近村莊走訪,因為缺乏警用裝備,每人配一根木棍。夜晚,他和隊員爬上河邊的樹杈上蹲守,蚊蟲肆虐也不敢出聲,歷經艱辛,數天後終於擒獲了犯罪嫌疑人。

隨著科技強警步伐的不斷加快,2007年,農村派出所開始信息化辦公。2009年,民警人手一臺“警務通”;2012年,鄉鎮重點路段、治安卡口安裝了視頻監控;2014年,民警配置了執法記錄儀……延陵派出所人員沒有增加,但辦事效率、警務效能成倍提升。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進社區發放安全宣傳資料

這麼多年來,張葉宏紮根老區,走村串戶訪民情,扶貧濟困獻愛心,警民攜手保平安,凝心聚力謀發展,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611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6%,化解可能“民轉刑”案件75起,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有影響案件和“民轉刑”重大案件,是歷年來省市平安創建考核的免檢單位。他以出色的工作贏得了轄區群眾的高度信任和讚揚,“親人民警”、“貼心民警”、“平安使者”、“代理家長”……老百姓對張葉宏的稱讚不勝枚舉。他也從一個普通民警一步步走到社區警務隊隊長、副所長、副教導員、教導員領導崗位。

成績的背後是心血和汗水的付出,從警以來,張葉宏先後加班加點多達800余天。

蒲公英的芬芳,留守兒童的溫暖

延陵鎮的經濟發展薄弱,大量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裡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婦女兒童。整個延陵鎮留守兒童多達數百名,佔學生總數的33%,長期親情缺失、管理不周、教育不當導致的叛逆、孤獨、自卑、厭學已經成為社會的隱患、教育的難題、家長的傷痛、教師的心病。

張葉宏把轄區內的留守兒童全部記錄在冊,時常去看望這些孩子,購買文具、書籍送給孩子們,還幫助他們輔導學習。他像一棵大樹,為留守兒童擋風遮雨,像一縷春風,吹進留守兒童的心田。

他想為這些留守兒童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用愛心鋪就留守兒童快樂成長的道路。他的想法得到了丹陽市公安局黨委、婦聯、團市委的支持,延陵鎮政府、派出所也積極響應。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成立

在他的奔走努力下,2012年5月31日,以“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活動主題的“蒲公英之家”在延陵鎮行宮村成立。兩間寬敞整潔的平房裡,書櫃上有幾百冊精挑細選來的書籍,設立了與留守兒童談心交流的“心語小屋”以及留守兒童與父母情感溝通的“親情視頻聊天室”。延陵派出所30名警察和留守兒童幫扶結對,節假日,“代理家長”們帶著留守兒童參觀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觀摩武警中隊的內務整理,參與消防戰士的消防演練……

面對社會的隱患、教育的煩惱、家長的心病,一個民警先行一步,躍然在路上,真了不起!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

2017年,蒲公英關愛留守兒童志願者協會應運而生,因經費緊缺,張葉宏無私捐出藏了好幾年的“私房錢”,這3萬元錢是因為立功受獎,公安部和省廳發了一些獎金,加上日常考核獎,原來打算湊湊給女兒買臺鋼琴的。2019年3月,丹陽市公安局聯合市教育局,依託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成立了“蒲公英”少年警校。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蒲公英之家活動

如今,“蒲公英之家”已然成為丹陽市最具影響力的慈善品牌和愛心名片,在丹陽城鄉生根發芽,遍地開花,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溫暖著千家萬戶留守兒童的心靈,傳遞著愛心無疆的正能量。

紛飛的蒲公英在孩子們面前展開了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蒲公英之愛一定是留守兒童一生中遇到的最美麗的風景,一定會成為孩子們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榜樣力量

追求不停步,只為傳遞大愛

張葉宏的先進事蹟被新華社、法制日報、科技日報、人民公安報、新華日報、江蘇電視臺、江蘇法制報、揚子晚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各大媒體報道,他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江蘇最美退役軍人”、“江蘇省成長護航使者”、“江蘇最美家庭”、全省公安機關“111工程”優秀民警、全省公安機關“公調對接”先進個人;鎮江市勞動模範、首屆鎮江市“最美警察”、感動鎮江十大人物、鎮江市第二屆十大“馬天民式”愛民警察、鎮江市“群眾工作標兵”、鎮江市“基礎工作崗位能手”、鎮江市最美家庭標兵戶等。2014年10月28日和2016年5月15日,他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獲得“江蘇最美退役軍人”稱號

面對榮譽和光環,他淡然一笑,說:“我還是我,一個普通的社區民警。我會一如既往,讓自己站起來是把傘,為百姓遮風擋雨,俯下身是頭牛,為百姓鞠躬盡瘁。”因為他深愛著延陵老區這一方水土和朝夕相處的父老鄉親。

張葉宏患有高血壓和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徵,長期在外奔波、勞心煩神,睡眠質量很差,他曾有過18秒沒有呼吸的記錄,家人時常擔心他的身體。而他工作忙碌,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他常感慨愧。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工作中的張葉宏(中)

他的愛人周莉芳是個好強的“學霸”警嫂,家中遇到難事,從不麻煩丈夫,也不願向他訴苦,總是一個人咬緊牙關、獨當一面渡過難關。當年因為省道收費站撤銷她成為待崗工人,只有中專學歷的她利用一切閒暇時間看書,參加培訓班,拿到本科文憑,在2012年丹陽市公路管理處競崗入職考試中以優異成績過關,目前在路政管理科擔任副科長職務。女兒品學兼優,也成為他的驕傲。談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內心時常湧動著滿足與幸福。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張葉宏和蒲公英之家的孩子們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的事;做好一個角色不難,難的是做好所有角色。張葉宏在家做好丈夫、好爸爸,在派出所做好民警、好領導,在社會上做好公民、好榜樣。因為他知道他代表的是轉業軍人,是黨員,是公安民警,面對黨和人民給予他的崇高榮譽,自己唯有不斷追求、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鎮江市公安局新聞中心

編 輯:沈中一

校 對:曹倫平

審 核:何志斌

審 批:顧傳先

素材報送:丹陽市公安局

【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走過70年——聆聽70名鎮江公安人的故事】張葉宏:老區人民的“貼心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