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縣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農村 農民 三農 農業 遂寧新聞網 2017-05-19

大英縣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新聞來源:遂寧日報 更新時間:2017-5-19 7:54:45
大英縣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隆盛鎮長灘寺村新貌

大英縣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

貧困村變身靚麗新村

核心提示

建新村

大力推進農房建設。2016年,大英縣整合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等項目資金8000餘萬元,集中建設農民新村聚居點22個;2017年,全縣計劃投資9000餘萬元,集中建設農民新村聚居點60個,涉及貧困戶691戶1694人,改造農村危房1040戶

助產業

大英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推動產村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羅桂路萬畝藥材、蓬樂路萬畝水果、郪涪兩江流域萬畝蔬菜、射大路萬畝乾果、桂竹路萬畝糧油“五個”一萬畝特色產業基地,覆蓋全縣35個貧困村3380戶貧困戶,構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產業支撐

播文明

為了滿足村民們的精神生活需求,村兩委將辦公室樓前的院壩打造成“壩壩舞”陣地。除了壩壩舞,新村內,多功能活動室、電影放映室、圖書閱覽室、文化廣場等也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交通不便、缺水乾旱、勞動力缺乏、產業發展緩慢、經濟發展滯後,過去的大英縣河邊鎮金靈村被貼上貧困村的標籤。如今,在全縣推進脫貧攻堅助力下,金靈村準備打一個脫貧翻身仗,向幸福美麗新村前行:2017計劃修建硬化道路3.7公里,從村村通實現戶戶通,大力發展村主導產業,吸收貧困戶成立大英縣青木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龍蝦養殖300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在貧困地區,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難點同樣在貧困地區。今年以來,大英縣編制完成了《縣域幸福美麗新村總體規劃》和全縣299個行政村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規劃,將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托起貧困群眾的“小康夢”。

整村規劃建新村 讓貧困戶住上好房子

一幢幢由小青瓦、紅磚牆構建的新居映入眼簾,一條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通達入戶,水、電、氣、寬帶樣樣齊全。

“現在家裡煮飯有自來水和天然氣灶,洗澡有熱水器,簡直太方便了。”蓬萊鎮吊腳樓村村民朱長貴告訴記者,以前他家的莊稼地都在坡上、土坯房在山腳下,一旦下大雨就要隨時為房子補漏洞、接雨水。不僅如此,每到冬天,寒風就會從窗縫灌進屋子,凍人得很。

脫貧必先安居。近年來,大英縣把幸福美麗新村作為脫貧攻堅的綜合載體和有效平臺,堅持新建一批、改造一批、週轉一批“三個一批”,大力推進農房建設。2016年,全縣整合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幸福美麗新村建設等項目資金8000餘萬元,集中建設農民新村聚居點22個;分散建設農房341戶865人;完成農村危房改造895戶,其中貧困戶356戶;建成農村廉租房71套,入住貧困對象25戶,貧困戶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17年,全縣計劃投資9000餘萬元,集中建設農民新村聚居點60個,涉及貧困戶691戶1694人,改造農村危房1040戶。

針對農村住房亂搭亂建、無序建房,有新房、無新村的實際,大英縣實施規劃管控、建設管控、執法管控“三大途徑”,加大農村建房管控力度。嚴格執行鄉村規劃師制度,將規劃管理工作重心前移,確保農村建房科學合理。同時,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該縣在45個貧困村新建和改造村社道路242.38公里,新建便橋37座;新建和改建提灌站66處。

農房“種”進產業 讓貧困戶鼓起錢袋子

黑色拱棚裡,韭菜鬱鬱蔥蔥,等待收割;一旁的蒜苗剛剛破土而出,長勢良好。趁著天陰,金靈村村民劉富權翻地,撒下萵筍種,四十多天後,這些萵筍將可以上市。“我主要以種植反季節蔬菜為主,價格賣得起來,拉到市場上很快就被收購了。”望著這片10多畝的蔬菜地,34歲的莊稼漢堅定致富的信心,依託金靈村蔬菜基地,劉富權今年計劃擴大規模,流轉更多的土地種上這些“金疙瘩”。

因何貧困?如何脫貧?結合各貧困村實際情況,大英縣堅持產村相融理念,在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基礎上,按照“六路六帶”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佈局,推動產村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已建成羅桂路萬畝藥材、蓬樂路萬畝水果、郪涪兩江流域萬畝蔬菜、射大路萬畝乾果、桂竹路萬畝糧油“五個”一萬畝特色產業基地,覆蓋全縣35個貧困村3380戶貧困戶,構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的產業支撐。

行走在金靈村,柚子樹上一塊塊紅色的銘牌引人注目,上面寫著農戶的名字和編號。金靈村第一書記廖祿輝告訴記者,無人管理的柚子樹掛上銘牌,加入合作社,由村委會引進企業共同管理,農戶、企業和村集體共同分紅,目前已有2800多棵柚子樹被納入管理,預計產生30餘萬元的收益。

“要脫貧,不能只是‘輸血’,必須加強‘造血’能力。”廖祿輝認為,貧困村要廣開發展思路,從土地上做文章。他們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優先分紅”的方式,引導農戶把土地經營權自願入股專業合作社,積極發展龍蝦養殖、檸檬種植等。通過資本聯投、生產聯管、經銷聯動、效益聯贏、風險聯控的方式,2016年,大英縣試點產聯式合作社4個,面積8400餘畝,受益農戶2.2萬人,實現人均增收1840元。

豐富文化活動 滿足村民精神生活需求

黃昏,在卓筒井鎮萬馬村,十幾個村民伴著歡快的旋律跳起壩壩舞。“每天早上7點、晚上8點,我們辦公樓前就是一派鬧熱。”說起村裡老百姓的娛樂生活,卓筒井鎮萬馬村駐村幹部楊森笑著說,為了滿足村民們的精神生活需求,村兩委將辦公室樓前的院壩打造成“壩壩舞”陣地。“自從開始跳壩壩舞,身體舒服了,心情舒暢了。”提起壩壩舞,萬馬村的鄉親們也是讚不絕口。

如今,除了跳壩壩舞,村民們還常去農家書屋看書“充電”。新村內,多功能活動室、電影放映室、圖書閱覽室、文化廣場等為村民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城鄉一體化視角的農村產業發展思路》《養殖技術、農業經營知識及農業政策解讀》《養成好習慣 形成好風氣》……打開大英縣蓬萊鎮柏嶺村“農民夜校”的課程表,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脫貧信息、農技知識、日常知識等內容無所不有。2016年以來,大英縣在45個建檔立卡貧困村、251個非貧困村開辦農民夜校,幫助3萬餘名貧困群眾增強脫貧信心、提升致富能力。

“成就新農民,不僅要住上好房子,還要留住鄉愁、革除陋習、播種文明,讓人改造環境、環境培塑人,形成良性循環。”大英縣農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成就新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關鍵。與此同時,大英縣積極建立完善產業扶貧增收、涉農項目整合監管等長效機制,不斷提升幸福美麗新村和扶貧新村建設的實效性。

(全媒體記者 鄭才兵)

編輯:謝菊梅
  • 上一篇新聞: 遂報集團榮獲中國報業融合創新三項大獎

  • 下一篇新聞: 沒有了
  • 相關新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