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文:牛懷永

圖片:張綺雲 網絡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話說小時候,也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鄉下農村貧窮落後,人們的生活飢寒交迫,貧困可憐。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農家婦女從早到晚,甚至不分晝夜,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身上穿的每件衣裳,都是她們親手紡線織布,然後一針一線縫做的粗布衣。一年四季也添不了幾件新衣裳,件件衣裳都是身穿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有些家庭娃娃多,只有大娃能穿上幾身新衣裳,小娃從小長大都可能沒穿過幾件新衣裳,因為小娃從小就一直穿的是大娃退下來的舊衣裳。全家大小人,熱天一身單,冷天一身棉,既沒有內衣,也沒有外套,棉衣裳一年最多拆洗一次,甚至幾年拆洗一次。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一天三頓飯,從早到晚,都是她們一把柴禾一把淚燒火做熟的。早飯喝的是碾子上碾的連皮稀糝子,午飯吃的是玉米麵打的稀軟攪團,晚飯吃的是玉米麵發發饃就攪團,有時候,晚上就是一鍋水煮的野菜。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一年間,跟上碾麥碌碡吃上幾天小麥面,過年才能見上肉蛋蛋,中午大都是白水清湯玉米麵,很少有下鍋菜,既就是有,也不過是一小把苜蓿菜或者是野菜,炒(nan)菜也不過是一兩分錢買的韮菜,有時,用家養雞下的蛋,捨不得吃,拿它當錢換菜吃,當然炒(nan)菜不常有。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那年月,食用油也就是生產隊一年每人分得的幾兩棉籽油,少的可憐。特別是60至62年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食糧更是欠缺,生活更是窘迫,生紅芋連蔓蔓、生蘿蔔連秧秧、野地兒菜、野蔓菁、嫩玉米棒子連芯芯、還有些樹葉樹皮。總之,能吃的都吃遍了,小娃娃們的肚子經常餓的咕咕叫,哭著鬧著要吃的,大大小小的人把餓罪就受扎咧。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三年困難時期過後,生活狀況稍有好轉,但鄉下農村還是處於貧困境地,農業生產仍是落後,農田耕作方式仍然是上千年以前的老模樣,趕著牲口耕地,手拿鋤頭鋤地,天天起早貪黑,日日辛苦勞作,夏收農忙季節,有時晚上加班幹活兒到多半夜,一天睡眠才三兩個鐘頭,累的人精疲力盡,昏昏沉沉。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田間耕種還是牛拉木犁,麥子收割全靠人手拿鐮刀,一鐮刀一把麥的往下割。常年累月,天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農田的糞土及收穫莊稼的拉運,早先還有人身背肩挑,往後是手推獨輪木車,牛拉木輪大車,膠輪大車及人力架子車,全是畜力人力車,根夲就沒有機動車輛。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每年夏季收麥前,先得提前把碾麥場拾掇好,先平整好場面耱平,接著是人拉人推光場碌碡幹軋,逢雨後或灑水潑場,待等稍干時,再用光場碌碡一遍又一遍的軋光場面。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夏收大忙時節,莊稼人每天早出晚歸,有時候飯都顧得吃,啃上幾口乾饃,喝上幾口涼水,也就那樣奈何了。割麥用的是鐮刀釤刀,碾麥是牛拉碌碡滿場轉,場上常用農具有掃帚、木掀、木杈、麥鉤、撿拿、推板.、尖杈等,裝糧食用毛口袋或棉線口袋,儲糧是蘆葦蓆做的囤。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鄉下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生活吃住在農村,中國歷史幾千年,吃的是自已種的糧,穿的是自已縫做的衣,喝的是自已手搖轆轤絞上來的黃漿泥井水,水渾濁,味苦澀,就是這樣的水,在夏忙季節還是緊缺,塬下人比喻塬上人,吃水比吃油還難嘗。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那年月,農村沒通電,夜晚到處一片漆黑,唯有家家點的煤油燈,能見到一丁點兒微弱昏暗的亮光,偶爾那村唱大戲,臺上掛的汽燈,那才是最亮的燈光。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那時的道路全是土路,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平時,走個親戚趕個會、跟個集市上個縣,全都是步行,根夲沒有任何代步的交通車輛。那時的生產勞動工日值幾毛錢,最差的才幾分錢,人多勞力少的家庭,到年底全年總結算,還是個短款戶,有的多年都過著藉著吃,打下還的困苦日子,甚至還有人討過飯呢。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後,農村通上了電,晚上用上了電燈,一年時間裡,還能看上幾場露天電影。磨面先是電動石磨子,然後是鋼片電磨子,再到鋼輥電動磨面機。興平北塬上開始興修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塬下板橋村修建抽水站,送水上塬澆灌農田,結束了塬上人祖輩千年靠天吃飯的歷史。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農村慢慢有了自行車,人力架子車,牛拉膠輪大車,往後又有了手扶拖拉機,小四輪、180型拖拉機。碾麥場上,先是拖拉機拉著石碌碡碾麥,往後有了電動脫粒機,直到現在的播種機、收割機等大型農用機械,從根夲上徹底解決了,幾千年來古老傳統的人畜耕作方式,從種到收全部實現了農業現代機械化作業,人不出力不出汗,輕輕鬆鬆,簡簡單單的就把糧食收回了家。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再說家庭生活做飯,過去是手拉風箱泥土灶,燒的麥秸乾柴禾,受著煙熏火燎淚漣漣的煎熬罪,現如今的廚房,大都用上了燃氣灶、電磁爐、電飯鍋、電餅鐺、電冰箱。一年四季裡,鄉下人既不怕熱,也不怕冷,天熱了,電風扇都過時不用了,用上了電空調;天冷了,煤炭爐過時不用了,用上了電暖器。平常洗澡,也用上了太陽能或電熱水器。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從過去吃不飽穿不暖,到現時既能吃飽,又想著法兒變著樣兒吃好;從吃渾濁苦澀的井水,到吃清澈甘甜的自來水,有的家庭已經用上了淨水器;從穿不上穿不暖的補釘衣,到現在的想穿什麼衣,愛穿什麼衣,就買穿什麼衣,現在的年青女人就沒用過針和線,更不用說手持針線縫衣裳了;從過去住土牆木椽的瓦房,到現在住瓷地板鋼窗門的小洋樓。所有這一切的過去和現在,真切實在的是天壤之別。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從七十年代後,當初興騰一時的三轉一響(自行車、縫紉機、鐘錶、收音機),到現時的電視機、電腦機、智能手機、小轎車、高樓房;從家用的木輪車、架子車、蹦蹦車,到現時的摩托車、電動車、小汽車;從坑窪不平的泥土路,到平坦硬化的水泥路;柏油公路四通八達,公交車輛往來方便,乘坐飛機也是農村人出門逛北京、遊海南常有的事。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自古數千年,誰人不知農家種地就得納糧交稅,種了一年的莊稼,所收的糧食,加上所有其它農作物的收入,除去所交的公糧(農業稅),購糧(平價糧),還有果蔬農業特產稅,家裡的糧食所剩無幾,僅僅能夠一家大小人的口糧。可現在世事變了,莊稼人種地不但不納糧不交稅,國家反到給種地補貼,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民還領上了養老金,看病還有合療報銷。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現在鄉下年青人,也沒有人種莊稼了,全都出外打工了,一個月掙上兩三千塊錢,那都是很平常的事。農村現在就剩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和小孩子們了,農事也沒有以前那麼忙了,閒時間也多了,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清早散散步溜達溜達,晚上跳跳舞樂呵樂呵,或者打打麻將,要莫下下象棋,今天去這兒逛逛,明天到那兒玩玩,日常生活,有模有樣,吃喝穿用,有滋有味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真是日新月異,快速如飛,改革開放四十年,可以說是中國走過了歷史幾千年的發展歷程。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今日中國,社會秩序穩定,祖國繁榮富強,家家生活富裕,人人幸福快樂。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試問,再過若干年,社會將又會是什麼樣兒呢?

回答,當然是會越來越好。

回憶興平農村50年的變遷,看看吧!

來源:公眾號微視興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