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農村 三農 種植業 電子商務 鞏義觀察 2017-07-16

來源:鞏義新聞廣播 作者:衍君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雞樅是一種菌類,在白蟻活動的地方出現。雞樅菌味道鮮甜香脆,被國人稱作:“菌中之王”。《舌尖上的中國》

第二季第六集《祕境》中,拍攝組為了找到雞樅,在熱帶雨林中尋覓了多天,才找的了它的蹤跡。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可是你知道嗎?如此珍貴的菌類,在鞏義大峪溝鎮新山村卻有很多。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這些黑色的大棚裡面,種植的全部都是雞樅。記者是在白天去採訪的,可大棚內卻是漆黑一片,原來,雞樅對生長環境要求極高,見不得一點強光。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我市精準脫貧工作以來,大峪溝鎮新山村通過“土地流轉+扶貧”、“電商+扶貧”、“產業+扶貧”等脫貧措施,創新扶貧模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摘帽、增收。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驅車走在大峪溝鎮新山村的路上,4、5個村民正頂著烈日精心的對果園進行維護。“俺現在也領工資了!”這是新山村貧困戶胡自然見到記者時說的第一句話。

說起土地流轉前後收入的變化,她高興地合不攏嘴。她告訴記者,她家有6口人,一家人的經濟來源僅靠兒子一人,可老伴兒患的食道癌的治療費用靠兒子的工資是遠遠不夠的。現在將自家的4.36畝地流轉給河南新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得255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而且該企業還聘請她管理果樹,每月能拿到900元,徹底解決了家裡的經濟負擔。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胡自然所在的新山村是省級貧困村,村內溝壑縱橫、山高地少、常年乾旱少雨,多年來始終廣種薄收,全村385戶人家,貧困戶就有20戶。

但現在通過土地流轉、電商扶貧、產業扶貧,引進了鞏義市鑫發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河南新軒農業科技有限公兩家企業,建設了五個黑雞樅菌大棚、種植了350畝的核桃、桃樹、梨樹等高檔水果,並返聘村民,利用互聯網絡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有工作幹,有工資拿。第一書記丁江濤:“新山村所有的土地都參加了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後百姓的一畝地可以得到585塊錢的土地流轉收入,然後經過公司土地流轉後又返聘農民在果園、黑雞樅菌大棚中打工,每個人一個月是900塊錢,一年有1萬多的收入,有十幾戶貧困戶都在這裡工作。”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村裡除了像胡自然一家一樣通過土地流轉、返聘管理果樹脫貧的,還有像貧困戶劉光週一家一樣靠經營農家樂脫貧的。

新山村緊鄰長壽山、慈雲寺兩大景區,南山旅遊通道更是穿村而過,旅遊資源豐富,隨著來旅遊的遊客的增多,農家樂也火了起來。談起經營農家樂脫貧的經歷劉光周是感慨良多,他說,以前他是一名採石工,微薄的收入根本無力支撐兩個孩子的學費,而他和妻子因工作烙下病,也沒錢醫治。鎮裡與幫扶單位市水利局得知情況後,給他送來桌椅、餐具等,鼓勵他開了農家樂,現在他靠經營農家樂脫貧致富,已經擺脫了貧困戶的帽子:“從去年開始,通過上級政府及幫扶單位水利局的幫助,我的信心相當大,現在每天都有人來這兒吃飯,一個月收入5000到6000塊錢是不成問題的。”

鞏義扶貧故事:這個村的貧困戶有點“潮”

土地流轉+電商扶貧+產業扶貧模式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順應群眾需求的結果,新山村把土地流轉、電商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變輸血為造血,實現農村貧困人口靈活就近就業,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

第一書記丁江濤說:“下一步,我們打算建一個淘寶的網站平臺,通過微信把新山的農產品給銷售出去,讓貧困戶還有其他農戶從中受益,還有就是黑雞樅菌的存儲冷庫已經建成,繼續擴大規模的條件已經具備,預計今年會在新建5到10個黑雞樅大棚,如果效果好的話,會大規模的種植,他一建加工廠就能帶動新山村的就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