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旗幟奮勇攻堅——萬安實施“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紀實

農村 農民 合作社 農業 井岡山報融媒體 2017-06-24

許斌

炎炎六月、激情似火。入戶走訪、完善檔案、算清收入……忙碌在萬安縣脫貧攻堅一線的,是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的身影。

去年以來,該縣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一樹兩強”主題活動,積極找準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的結合點,用強有力的領導引領脫貧、用優秀的幹部隊伍推進脫貧、用堅強的組織保障脫貧,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戶不落、一個不少,確保實現2017年底貧困縣成功摘帽,2018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黨建+隊伍建設”,強化組織戰鬥堡壘

順峰鄉石富村是萬安縣的一個偏遠山村,在將致富能人朱源清選為支部書記後,他帶頭投資創建“富盛臍橙合作社”,建立臍橙產業示範基地3000多畝,成功吸收24戶貧困戶入股,貧困戶每年可增加收入一萬多元。

支部強不強,關鍵在“頭羊”。組織建設是打好、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的工作基礎。該縣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注重在致富能手、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專業大戶等群體中擇優選拔村黨組織書記,切實增強村級領導發展能力。加強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採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按照“一個對象、一個方案、一套措施”的要求,採取“五位一體”幫扶機制,幫助17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轉化升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針對各村具體情況,採取“一村一策”方式,力爭通過3年連續努力,全縣67個無集體經濟收入的“空殼村”全部消滅。

“黨建+項目推動”,抓實產業項目建設

韶口鄉星火村從集體資金中拿出10萬元,建設一期規模10.4KW光伏電站,將獲得的收益30%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10%用於光伏合作社的維護費用,60%直接量化並平均發放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

項目是實現脫貧的強大“助推器”,該縣用產業項目大發展促進脫貧攻堅大提速。

“黨建+產業發展”。從縣財政拿出2700萬元,按照每村20萬元的標準對各村貧困戶進行產業貸款擔保全覆蓋,幫助貧困戶建立脫貧保底產業。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井岡蜜柚、高產油茶、茶葉、毛竹種植、特種養殖和肉牛、水產養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產業,加快推進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和光伏產業扶貧。

“黨建+安居工程”。將仍然居住在危舊土坯房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通過愛心公寓“交鑰匙”工程,確保沒有能力建房的貧困戶居者有其屋。

“黨建+基礎設施建設”。將貧困村優先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範圍,集中力量抓好貧困村村莊整治建設,在全面實施貧困村村莊“七改三網”項目的同時,大力實施“8+4”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切實改善居住環境。

“黨建+黨員幫扶”,發揮示範引帶作用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帶頭示範,實行縣領導每週下村不少於2天;縣直單位主要領導每週下村不少於3天,幫扶幹部每週不少於2天;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與原單位業務工作徹底脫鉤,第一書記在村工作每月不少於20天;駐村工作隊實行“五天四夜”工作制,自辦伙食,吃住在村,每月對所有的貧困戶遍訪一次,並按要求做好幫扶工作,密切與貧困戶的感情。

實行工作重心一邊倒,所有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全覆蓋,全縣共安排2100名幹部參與結對幫扶。加強培訓考核,提升業務水平。分批次縣、鄉、村各級幹部進行業務培訓和業務知識考試,考試成績計入幹部個人檔案,作為幹部評先評優、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據。

繼續深化開展“幹部學用技術活動”,開展“講學評學”活動,設立“幹部學用技術”講堂,並組織黨員、幹部分期分批赴江西農大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專題培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