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越文化研究會提出振興造船業 期待越舟文化為水城添光

農村 博物館 慈善 文化 紹興門戶網 2017-04-18

本網訊 隨著“五水共治”深入推進,水清岸綠的水鄉風光重現。作為水文化靈魂之一的船文化,能否隨之復興,進而為水城添光?15日,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召開理事擴大會議,專題就振興水城造船業及船文化進行了研討。

作為水鄉澤國的紹興,一直是江南內河造船業的發祥地和重鎮。據《越絕書》記載,越國先民“以船為車,以楫為馬”。據《紹興市志》《紹興縣誌》記載,僅越城區鬆陵村1949年就有313戶造船業主,船作工2421人。

然而,隨著陸上交通飛速發展,我市造船業急劇萎縮,除紹興市鬆陵造船有限公司保持著年造船能力1萬多噸的規模外,其餘多是些小作坊小工場。“像船隻的維修、保養、檢測,除我們公司有能力承擔外,其他只能到嘉興、湖州等造船業相對發達的地方去。”造船世家傳人、紹興市鬆陵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何關明說。曾經是江南著名造船基地的鬆陵村,也已風光不再。

“紹興實施重建水城戰略以來,河道重新疏浚,水質明顯好轉,水上運輸業和水上旅遊業重現生機,造船業大有可為。”紹興市越文化研究會會長魯錫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加強對水鄉造船業的扶持和船文化的傳承,已是當務之急。應以重建水城為契機,傳承造船技藝,沿續越舟文化,進而推進水運業和水上旅遊業的發展,不負紹興“東方威尼斯”的美譽。

那麼,越舟文化如何復興?越文化研究會的專家們在研討中認為,政府應協調相關部門進行摸底調研,出臺有關扶持水鄉造船業、傳承越舟文化的政策措施,從廠房土地保障、稅收優惠、創新傳承獎勵等方面予以實實在在的扶持;搶救性地保護、傳承造船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避免出現類似紹興特產烏氈帽要到山東去採購的尷尬;在目前企業自發籌建船文化博物館的基礎上,由政府部門加以扶持,在迪蕩湖、鑑湖等合適的地方籌建古船文化博物館,並在發揮社會效益的同時,助力文化旅遊業;疏理、打通古城內河循環交通系統,使最具紹興水城特色和人氣的烏篷船、畫舫船能在古城暢通無阻、親水遊樂,並大力發展環城河夜遊,吸引外地遊客在古城過夜。

除了水上運輸和水上旅遊,水上救援也是一個亟待關注的問題。記者瞭解到,目前只有鬆陵造船有限公司有個民間性質的公益水上救援維修站,該公司一共配備了10多條救援船,30多名義務救援人員都是公司員工,如果遇到船隻著火、擱淺、機械故障等,立即前往施救,平均每年實施應急救助有數十起。“但這種模式並非長久之計,且該公司地處鬆陵村,已列入拆遷計劃,水上公益救援將面臨困境。建議政府成立一個水上公共救助維修機構,統籌解決水上救助和維修問題。”魯錫堂建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