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撬動 社會扶貧助力

農村 三農 農業 合作社 六安網 2017-04-01

六安網訊(臺德銳 朱定勇)日前,家住葉集城區的退休教師臺老師一家,花了一百多元在該區平崗街道堯嶺村“貧困戶產業扶貧基地”認領了一棵桃樹。認領後這棵桃樹平時由貧困戶管理,果實是臺老師一家的。這種助力貧困戶脫貧的模式是該街道脫貧攻堅工作的一種創新。

幫助貧困戶提升“造血”能力,實現自我可持續發展,實施產業扶貧是根本途徑。如何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平崗街道進行了深入探索,並摸索出了自己的發展模式。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貧困戶在發展產業方面有自己的侷限性——缺資金、缺技術、缺信心,貧困戶要發展產業,最好的方式是由大戶帶動,為此,平崗街道建立了一種利益聯結機制:“政府扶貧項目(資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培訓、管理經驗、營銷模式)+貧困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的發展模式,並在和平、堯嶺兩個貧困村進行了實踐。

2016年平崗街道在和平村華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了“和平村投資入股產業扶貧基地”,該基地採用“政府金融扶貧項目(每戶貧困戶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培訓、管理經驗、營銷模式)+貧困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的發展模式。政府給每戶貧困戶提供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用於發展產業,貧困戶將5萬元貸款投入華農種植專業合作社入股,華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每位投資入股的貧困戶提供一畝梨樹(合作社確保每畝梨樹不少於100棵,貧困戶每年收入不低於4000元),交由貧困戶自主經營,併為貧困戶提供梨樹種植技術代工培訓、創業培訓等從生產到銷售一站式管理服務。“和平村投資入股產業扶貧基地”總佔地11畝,政府幫助貸款55萬元,有11戶貧困戶參與創業,每戶每年保底收入4000元,將直接帶動42人實現脫貧。

2017年初,政府牽線搭橋,利用堯嶺村現有鮮桃產業,讓貧困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建立貧困戶產業扶貧基地。貧困戶帶著扶貧項目(產業直達工程,每戶5000元),投入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技術培訓和管理費用。貧困戶在基地學習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後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桃樹種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照規定建立貧困戶產業扶貧基地(每戶半畝桃樹,不少於30棵),為貧困戶提供桃樹種植技術培訓、創業培訓等從生產到銷售一站式管理服務,並確保貧困戶每年收入不低於2000元,合約期限為3年。堯嶺村第一個產業扶貧基地已經建成,佔地12畝,投入資金12萬元,有24戶貧困戶參與創業,預計將帶動78人實現脫貧。這樣既解決了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又解決了貧困戶的技術問題。

為貧困戶優先提供就業機會,讓有勞動意願和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都能增加收入。參與扶貧的合作社在用工方面優先使用貧困戶,並根據貧困戶的身體狀況安排相應的崗位,如華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為殘疾人和年齡較大的貧困戶提供修枝、護園、鋤草等相對輕便的工作崗位,目前穩定在園區就業的貧困戶共有18戶22人,其中殘疾人2人,超過60週歲的老人有11人,年人均實現工資收益4700元。目前,平崗境內的45個合作社、55個家庭農場幫助了500多個貧困戶就業。

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激發貧困戶發展動力,增強貧困戶發展信心。為實現產業扶貧政策的最大效益,幫助投入“產業扶貧基地”的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平崗街道辦事處在舉辦“葉集區第二屆桃花·梨花藝術節”活動之際,向社會發起了“眾籌約桃,扶貧濟困”、“與梨相約,扶貧濟困”等社會眾籌認領活動,幫助貧困戶預售產品,倒逼貧困戶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穩定脫貧。節日期間,遊客在遊園時可順便認領梨樹、桃樹,每棵梨樹88元(每棵梨樹可掛果40斤梨子),每棵桃樹138元(每棵桃樹可掛果50斤桃子),果實全部歸認領人所有,貧困戶幫助管理(不打農藥),認領人既可在果實豐收時親自採摘,也可委託貧困戶採摘郵寄,十分便捷。社會扶貧效果較好,遊客紛紛前來認領桃樹、梨樹,相比傳統銷售模式,每戶可額外增收3000-5000元,增強了貧困戶的發展信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