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雲港實施鄉土人才“智·富”行動

農村 農業 創業 王軍 人民網 2017-05-19

港城五月,沃野飄香,一場面向鄉土人才的頒獎典禮在江蘇連雲港隆重舉行,一批批技藝能匠、種養能手、致富能人登上舞臺,接受嘉獎。

家鄉因鄉愁而美麗,鄉土因人才而富足。生於斯、長於斯的鄉土人才,歷來是鄉村發展的動力之源。近年來,連雲港積極開發鄉土人才資源,向土地要人才、向人才要技術、向技術要發展,發掘和培養了一批適應全面建設小康需要、具備創新富民本領的“土專家”“田秀才”。

精準開發讓鄉土人才“破土而出”

今年44歲的王軍是一名退伍軍人,2014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王軍在東海縣平明鎮周徐村流轉了155畝土地,成立了軍華種植家庭農場。

面對資金和技術的雙重難題,王軍一次次想辦法,將土地的收益提到最大化。除了在葡萄地裡養雞,他還在葡萄園四周的排水溝放了魚苗。在他和妻子的努力下,農場辦得紅紅火火,2016年農場收入近100萬元。

王軍的家庭農場只是連雲港“家庭農場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連雲港堅持分類建檔、分層評價、分級管理的“三分”工作法,精準抓好鄉土人才開發工作,湧現了一大批“土專家”,為港城農村帶來了致富的新科技、新信息,輻射帶動了各項產業的興起。

通過調研摸底,按照社會服務型、生產經營型、技能帶動型三大類,為2194名鄉土人才分類建檔,共涵蓋41個工作領域;圍繞知識技術水平、模範帶動能力、創新創業精神以及群眾認可度等要素,分別制定三類鄉土人才評選標準,對人才進行精準定位;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市、縣、鄉三級分類管理體系,努力打造人才成群、產業連片的生動局面。

集聚資源給鄉土人才“灑水追肥”

走進東海水晶創意產業園內,只見中國玉雕大師張玉成、玉雕俏形藝術創始人曹志濤等一大批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匯聚園區,每年以師帶徒培養雕刻能手200餘人,並帶動福建、河南、安徽等地2800多人創業東海。

近年來,連雲港通過建立優惠政策、扶持資金、平臺載體等全方位的保障體系,給鄉土人才“灑水追肥”。市人才辦在各部門政策基礎上,於今年初推出《連雲港市鄉土人才“智·富”行動實施方案》,從培訓資源、貸款融資、項目資助、待遇保障等各方面作出系統安排,確保扶持政策落實落效。

連雲港還整合各類涉農資金、人才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市本級和各縣(區)分別成立創業擔保基金3000萬元、1000萬元,撬動創業擔保貸款規模2.5億元,並在東海縣進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為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金融服務。

此外,連雲港還通過建立行業鄉土人才聯誼會、舉辦各類鄉土人才技能大賽、開展鄉土人才職業技能培訓等形式,鼓足人才的致富動力。“東海為我建立了工作室,還服務到每一處細節,讓我工作起來沒有後顧之憂”,河北保定“非遺”傳承人張玉成從未後悔選擇入駐東海。

營造氛圍讓鄉土人才“香譽港城”

在鄉土人才頒獎典禮的現場,78歲高齡的劉長蘭一登場就迎來了臺下雷鳴般的掌聲。60多年如一日,演唱並傳承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海州五大宮調,由她創建的“劉長蘭小曲堂”不管春夏秋冬,每禮拜都認真排練。

“把傳承人當作無價之寶,才有可能留住‘非遺’這個無價之寶”,深知這點的連雲港先後出臺“非遺傳承人表彰”等優惠政策,每年評選出10個非遺傳承基地,合計補助10萬元。讓劉長蘭感到欣慰的是,海州五大宮調已經走進了全市一些大中小學校的課堂,目前已有近千名學生學唱。

近年來,連雲港高度注重鄉土人才工作,逐步催生讓鄉土人才“香”起來的良好氛圍,讓鄉土人才有“獲得感”。遴選一批優秀鄉土人才,納入省市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與高層次人才同等享受各類資助和服務;開闢鄉土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綠色通道”;組織開展評選表彰活動,利用媒體資源,對典型人物和事蹟進行集中報道;對貢獻突出的鄉土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及時吸收入黨,優先推薦擔任村社幹部和各級代表委員,促使他們從“單飛鳥”變“領頭雁”,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鄉土人才是全社會的共同財富。全市上下要更加愛之用之、敬之重之、識之護之,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真正讓鄉土人才多起來、強起來、‘香’起來!”頒獎典禮上,連雲港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萬聞華的話擲地有聲。(記者 胡馨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