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一村3幹部將扶貧款“易容”成村集體資金被處分

農村 移民 三農 法制 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7-04-28

寶雞市一村3幹部將扶貧款“易容”成村集體資金被處分

陳倉區新街鎮村幹部違規收取移民搬遷戶“資料整理費”“照片打印費”等費用、套取糧食直補資金、違規出售移民搬遷房屋獲利,以上共計11萬餘元用於村務支出——扶貧款“易容”成村集體資金。

“雖心有惋惜,但不可姑息啊!”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新街鎮紀委書記的感慨源於該鎮東溝門村3名村幹部違紀被查處。

2016年2月,新街鎮紀委收到陳倉區紀委下轉的一封舉報信。隨後東溝門村黨總支書記張金倉、村委會主任劉拴皁、會計袁金廣3人的違紀行為暴露在聚光燈下。

經查,張金倉、劉拴皁、袁金廣3人違規收取33戶移民搬遷戶“資料整理費”“照片打印費”等共計1.33萬元;虛報灘塗治理土地面積235畝,套取糧食直補資金8萬餘元;將移民搬遷房屋違規出售獲利2.17萬元,以上共計11萬餘元違紀資金用於村務支出。劉拴皁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張金倉、袁金廣分別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違紀資金被追繳。

巧立名目違規收費

過去,東溝門村除一、二、三組群眾居住在公路邊外,其他六個組的群眾居住在三面山坡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群眾生產生活極其困難。

為響應寶雞市突破西山戰略,2009年,經村“兩委”會研究,決定向寶雞市西山建委申請40戶村民的移民搬遷資金補助。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

村裡沒有集體資金來源,辦公經費緊張,在爭取項目及項目實施過程中,交通費、資料費等各項費用較多,村上無法解決。

“給誰辦事誰交點錢也是應該的,更何況我們又沒有裝進自己的腰包。”在村“兩委”會上,劉拴皁建議向村民收取費用用於辦事,其他村幹部也表示同意。

2010年3月,補助資金到位後,村“兩委”會以“資料整理費”“照片打印費”等為名,向25戶搬遷戶每戶收取了500元的費用,向8戶搬遷戶每戶收取了100元的費用,共收取1.33萬元用於村上日常開支。

“你們開會時,就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嗎?”記者向村裡一名女幹部發問,她的回答讓記者大吃一驚:“我們的村黨總支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很有能力,村裡的大事小事他們都能處理得很好,所以他們決定的事情我們都認為是對的,況且這是經過集體討論的,還有會議記錄呢,誰也不會想到違紀呀。”

執紀人員感嘆,村“兩委”幹部心中紀律意識淡漠,辦事習慣依靠老經驗、老做法,組織沒有發現,群眾沒有舉報就認為做得對,這為他們後來的接連違紀埋下了禍根。

漠視紀律一錯再錯

村“兩委”幹部第一次違規收費後,沒有聽到不同聲音,又解決了村集體日常經費不足的問題,這讓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隨後,他們又把目光放到了本村整理後的灘塗地和國家政策資金上。

“235畝地就這麼白白閒置可不行,怎麼能給村集體帶來更大的收益呢?”張金倉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直到有一天他想到了國家糧食直補政策。

2011年的一天,張金倉、劉拴皁、袁金廣組織召開村“兩委”會議,研究決定將2009年整理、已於2010年承包出去用作培育樹苗的235畝灘塗地,以在劉拴皁的糧補面積上增加120畝、在袁金廣的糧補面積上增加115畝的手段套取糧食直補資金。從2011年至2015年,共套取糧食直補資金8萬餘元,全部用於村上日常開支。

不僅如此,他們還盯上了移民搬遷房屋。

2010年,寶雞市西山建委同意了該村申請的40戶村民移民搬遷。房屋統一建成後,由於1戶村民不願意搬遷,村“兩委”為了及時兌付房屋建設工程款,通過召開移民搬遷戶代表、群眾代表及黨員代表會議,研究決定將這戶村民的搬遷房以12萬元的價格出售給外地人,並收取買房人其他費用0.67萬元,共計12.67萬元,村上支付建房款9.56萬元和其他費用9400元,共計10.5萬元,剩餘2.17萬元放到村委會賬上。

給村裡“賺錢”的機會他們都沒有放過,如此一再違紀,讓人瞠目結舌。如果沒有被組織發現,及時拉一把,那他們將會在違紀的路上越走越遠。為村民謀福利,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但這不能成為欺上瞞下套取資金,在落實國家惠農政策中搞變通的藉口和理由。紀律是硬約束,是剛性的,一旦違反必將受到嚴肅處理。

面對審查後悔不迭

張金倉、劉拴皁、袁金廣有著近30年黨齡,擔任村幹部最長的達38年、最短的也有12年。在任職期間,工作成績突出,村集體曾先後獲得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等國家及省市區多項榮譽,村幹部個人也先後獲得過多項榮譽,在村民中有很高的威望。

但由於長期躺在功勞簿上,他們3人思維逐漸固化,紀律之弦慢慢放鬆,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誤思想,認為集體研究的事情都是正確的,都是對的,以致當他們的行為觸碰了紀律紅線時全然不知。

2016年2月,新街鎮紀委收到陳倉區紀委下轉的信訪件後,及時上報鎮黨委。鎮黨委第一時間召開會議,組織人員對信訪件所反映的問題進行了初核調查,確認群眾反映的問題部分屬實。

隨後執紀人員分別找到張金倉、劉拴皁、袁金廣談話。

起初他們3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違規違紀,甚至還為他們的成績沾沾自喜。

“我們都是為了村集體的利益,自己沒貪沒佔,也沒有裝進自己腰包,咋會違紀?”執紀人員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仍歷歷在目,“他們3個人的回答如出一轍。”

執紀人員耐心對他們講政策、講紀律,此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觸犯了黨紀,但後悔已晚。

執紀人員坦言,紀律意識淡漠,紅線意識不強,在工作中,對黨的群眾紀律和工作紀律掌握不清、理解不透,村級議事規則不夠規範,致使村級“小微權力”失去監督,讓他們一錯再錯。

“由於自己文化程度低,平時又忙於工作,對國家的政策法規和黨的紀律學習不夠,理解不深,給村集體抹黑了。”接到處分決定書時張金倉後悔不迭。

(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王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