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島管理區信用創建“一街道一模式”'

農村 證券投資基金 跳槽那些事兒 海報新聞客戶端 2019-09-07
"

今年以來,石島管理區社會管理局不斷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信用創新、信用產品應用等方面狠抓落實,督導轄區各街道打造信用建設示範基地,積極發揮信用建設主力軍作用。

打造“全域化”信用管理模式。王連街道把信用管理作為社會治理的主要抓手,以信用為引領,發揮幹部的引領作用、黨員的帶頭作用、群眾的參與作用,實現了信用建設的兩個全覆蓋。在黨政機關、農村、社會組織三個層面實現了信用全覆蓋,同時對農村居民信用結果應用實現了全覆蓋,取消居民福利變為信用獎勵,實行多勞多獎、少勞少獎、不勞不獎的原則。

打造“商圈”信用管理模式。鎮域管理方面,斥山街道開展了誠信示範街創建活動,將街道駐地商戶劃分為30條街,制定了創建標準,張貼商戶“信用身份證”、發放宣傳明白紙,通過“信用可視化”使駐地管理工作更加公開透明。港灣街道漁人碼頭社區將信用與商圈管理相結合,組織簽訂了《漁人碼頭商圈誠信經營公約》,發放了包含商戶電子證照和信用信息等內容的商家信用二維碼,並將商戶信用二維碼按不同類別進行集中展示,便於市民查詢和監督,社區也會根據商戶信用分值的高低定期發佈誠信商戶名單,通過微信、公開欄、廣場文藝活動等形式,加大對守信商家的正面宣傳。通過信用管理有效激發各方誠實守信經營和參與社區建設的熱情,共同打造“誠信商圈”“誠信社區”。

打造“網格化”信用管理模式。桃園街道、寧津街道、東山街道創新實施了網格化信用管理模式,將社區劃分為若干個信用網格,每個網格由1名網格長、1名黨小組長和1名居民代表擔任信用信息採集員,定期對信用信息進行採集,同時將黨建、綜治、社會穩定等信息全部融入信用網格,實現“一張網兜住社區大小事”工作目標。同時,落實信用基金制度,變居民福利為信用獎勵,將信用積分兌換成信用劵、誠信劵,通過搭建的信用超市、信用屋、信用倉庫、誠信書屋、利民服務社等“信用+服務”平臺,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既調動了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又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