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扶貧工作隊引領村民唱響脫貧致富的“歡歌”

農村 三農 農村改革 杜鵑花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 2017-09-09

華聲在線9月7日訊(通訊員 徐豔麗)常寧塔山瑤族鄉是衡陽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少數民族的人們能歌善舞,每天夜幕降臨,獅園村的廣場上總會響起歡快的音樂,人們在這裡翩翩起舞,而這熱鬧背後,卻源於一個人和他帶來的改變。

夜幕降臨時,獅園村的婦女們統一著紅裝跳起廣場舞。她們肆意地笑,開心地跳。音樂和舞蹈伴著從天堂山吹來的風,讓這個山村充盈著快樂因子,宛若人間天堂。獅園村隸屬於衡陽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塔山瑤族鄉,這個被稱為“衡陽的湘西”“常寧的西藏”的地方,曾經只需四個字就足以概括它的全貌:“邊、遠、散、窮”。

王軍,衡陽市國土資源局駐常寧塔山獅園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前後擔任過近20年單位主要負責人的他,有著豐富的基層管理經驗。2015年4月, 54歲的王軍一肩扛起了扶貧的重任,等待他的卻是獅園村幾個簡單的數據:平均海拔823米,典型的高寒山地偏遠村, 346戶1384人,貧困人口接近三成。

扛下扶貧的大旗,就要讓村民在紅旗下紅紅火火地過日子。王軍為能歌善舞的瑤鄉人修了小廣場,但他發現,要把笑容真正掛到村民臉上,卻並不是那麼容易。

進出獅園村只有一條鄉道, 2.4米的路面上一個“會車”就能造成交通梗阻。一團團歷史和自然造成的致窮病根,亂如麻,王軍決定抽絲剝繭從修路下手,但還沒準備實施,最大的阻力就來了。地本來就不多,還要拿出一部分來修公路,村民們有些想不通。背靠天堂山的獅園村擁有極其豐厚的礦產林木資源,終年雲霧繚繞,優美的自然環境,古樸濃郁的瑤族風情,早已聲名遠播。尤其是每年4月杜鵑花開,如畫美景,引得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而來,可他們卻常常被堵在半路上,敗了雅興。村民難出,遊客難進。一條破爛的鄉道,擋住的不只是車輛,更是因地制宜脫貧致富的好出路。 守著貧瘠的耕地種不出致富花,獅園村的窮根始終拔不掉。看見問題的王軍只能迂迴前進,他明白,只有村民思想通了,路才能通。怎麼辦,看示範。村民盤小紅疾病纏身,丈夫又患有塵肺病,基本喪失勞動力,幾個孩子還在讀書,家裡條件艱苦。王軍幫她利用政策爭取到5萬元的銀行全額貼息小額貸款,為她家建起了一個300平米的竹鼠養殖場,並提供資金和技術上的幫助。原本生活拮据的盤小紅一家,2016年5月脫貧了,如今,家庭年收入達到2萬多元,算得是村裡的“富裕戶”。

村民們看到盤小紅一家脫貧的過程,也漸漸明白了“窮則變,變則通”的鐵律。瞅準時機,王軍組織村幹部學習考察其他地區成功做法和產業扶貧項目,村民固化的思想,在他以心換心的交往中,慢慢轉化。王軍馬上行動,多方籌措資金開始修路,在他的腦海裡已經做好了扶貧“工期表”,道路修寬,便於旅遊車通行;大型停車場,增加景區承載力;修剪改造杜鵑花,強化地方特色。依託山水做好旅遊文章,王軍把治窮良方開到點子上。杜鵑花紅了,遊客來了;杜鵑花謝了,財富也得留下。只有紮根的產業才搬不走,王軍又把主意打到了獅園村的荒山上。與土地、資源打了多年交道,王軍早看出了這裡的“含金量”。原本畝產水稻400斤的高寒地,其實是不可多得的寶地。

天堂山範圍內,晝夜溫差大,終年雲霧環繞,土壤腐殖質豐富,富含鋅、硒等有益微量元素,這裡是發展高檔有機茶的絕佳場所。王軍幫村裡引進了有機茶公司,與附近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 村民盤小紅第一個報了名,她把家裡的2畝土地,加上上級扶貧資金8000元,全部入股天堂山合作社。每年不僅可以得到土地和入股金的分紅,茶場農忙時,在自己田裡做事,還能額外獲得報酬。和盤小紅一樣,全村91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去年一年,他們最少的也有6000元收入,最多的達到30000多元。 今天的獅園村在王軍看來還有很多“寶貝”,他想著要為這個村的明天增加更多創富的籌碼。天堂山的杜鵑花,茶山、溫泉,這一個個尚待開發的美景,都是村民將來可以取之不竭的財富,催促著王軍去“挖掘”。扶貧3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交棒”的時間越來越近,他總怕時間不夠。 王軍爭分奪秒地工作著,他總要交棒,扶貧標杆也許又是他不經意間留下的另一種財富。如今,一片片生態茶園青翠欲滴,排列整齊;一座座青山連綿起伏,綠意盎然;一棟棟瑤寨筆直聳立,錯落有致。獅園村的廣場舞每晚都會準時開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這個隊伍,日子甜了,跳出喜悅,笑出強大。瑤鄉小山村,從未如此歡騰,王軍哼著歌,跟著他們跳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