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

“聽說你兒子今年高考考得不錯,恭喜恭喜!”

“張大姐,上次你給我教了土豆餅的做法,昨晚我按照你教的步驟試做了幾個,還真好吃,都被我家孩子搶著吃完了!”

盛夏的一大早,記者來到臨夏市折橋鎮苟家村,伴隨著歡聲笑語,傳來了“軋軋軋……”的縫紉機運作聲。記者尋聲走進一個院子,看到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扎眼穿線的“軋軋”聲此起彼伏,一條條電熱毯在幾名婦女的手中來回穿梭著,偶爾幾聲打趣的笑聲,讓不大的車間充滿了活力。車間裡的女工們有說有笑地忙著自己手裡的活,有縫邊的,有串線的,一張張歡樂的笑臉配上手上嫻熟忙碌的動作,伴隨著機器蜂鳴聲,奏響了苟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協奏曲。原來,苟家村把振華電熱毯加工扶貧車間建到村裡,吸納村裡留守勞動力就業務工助其增收,推動扶貧車間在苟家村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

“聽說你兒子今年高考考得不錯,恭喜恭喜!”

“張大姐,上次你給我教了土豆餅的做法,昨晚我按照你教的步驟試做了幾個,還真好吃,都被我家孩子搶著吃完了!”

盛夏的一大早,記者來到臨夏市折橋鎮苟家村,伴隨著歡聲笑語,傳來了“軋軋軋……”的縫紉機運作聲。記者尋聲走進一個院子,看到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扎眼穿線的“軋軋”聲此起彼伏,一條條電熱毯在幾名婦女的手中來回穿梭著,偶爾幾聲打趣的笑聲,讓不大的車間充滿了活力。車間裡的女工們有說有笑地忙著自己手裡的活,有縫邊的,有串線的,一張張歡樂的笑臉配上手上嫻熟忙碌的動作,伴隨著機器蜂鳴聲,奏響了苟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協奏曲。原來,苟家村把振華電熱毯加工扶貧車間建到村裡,吸納村裡留守勞動力就業務工助其增收,推動扶貧車間在苟家村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趙彩霞是苟家村下林王社的村民,以前她在臨夏市一家餐廳打工,自2018年11月扶貧車間開辦以來,她就一直在這裡工作,每天上午八點上班,十二點下班,下午兩點半上班,五點下班,有時候家裡有事情還能請假。

對於這份工作趙彩霞十分滿意:“以前在餐廳當服務員,上班時間比較固定,工作地點也離家遠,經常顧不上家和孩子們。現在好了,扶貧車間開到了我家門口,我在這裡上班,既能掙錢又能顧家做飯,太方便了。”

趙彩霞的工種是為電熱毯縫邊,一條雙人電熱毯縫邊6毛5分錢,單人電熱毯5毛錢,作為一名熟練的工人,她一個小時能縫15條,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一個月下來最低也能賺1500元錢。


"

“聽說你兒子今年高考考得不錯,恭喜恭喜!”

“張大姐,上次你給我教了土豆餅的做法,昨晚我按照你教的步驟試做了幾個,還真好吃,都被我家孩子搶著吃完了!”

盛夏的一大早,記者來到臨夏市折橋鎮苟家村,伴隨著歡聲笑語,傳來了“軋軋軋……”的縫紉機運作聲。記者尋聲走進一個院子,看到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扎眼穿線的“軋軋”聲此起彼伏,一條條電熱毯在幾名婦女的手中來回穿梭著,偶爾幾聲打趣的笑聲,讓不大的車間充滿了活力。車間裡的女工們有說有笑地忙著自己手裡的活,有縫邊的,有串線的,一張張歡樂的笑臉配上手上嫻熟忙碌的動作,伴隨著機器蜂鳴聲,奏響了苟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協奏曲。原來,苟家村把振華電熱毯加工扶貧車間建到村裡,吸納村裡留守勞動力就業務工助其增收,推動扶貧車間在苟家村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趙彩霞是苟家村下林王社的村民,以前她在臨夏市一家餐廳打工,自2018年11月扶貧車間開辦以來,她就一直在這裡工作,每天上午八點上班,十二點下班,下午兩點半上班,五點下班,有時候家裡有事情還能請假。

對於這份工作趙彩霞十分滿意:“以前在餐廳當服務員,上班時間比較固定,工作地點也離家遠,經常顧不上家和孩子們。現在好了,扶貧車間開到了我家門口,我在這裡上班,既能掙錢又能顧家做飯,太方便了。”

趙彩霞的工種是為電熱毯縫邊,一條雙人電熱毯縫邊6毛5分錢,單人電熱毯5毛錢,作為一名熟練的工人,她一個小時能縫15條,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一個月下來最低也能賺1500元錢。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有了扶貧車間,我們這些農村貧困戶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家門口就有事做了,不僅能照顧家庭,而且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了收入,我們感到十分舒心。”趙彩霞邊加工邊對記者說。

今年61歲的陳國正,自從扶貧車間開辦以來,他被聘用到車間當門衛,白天負責雜物整理,晚上守夜看廠,一個月的固定工資是1600元,這讓陳國正的生活越來越寬裕,心情也越來越好。


"

“聽說你兒子今年高考考得不錯,恭喜恭喜!”

“張大姐,上次你給我教了土豆餅的做法,昨晚我按照你教的步驟試做了幾個,還真好吃,都被我家孩子搶著吃完了!”

盛夏的一大早,記者來到臨夏市折橋鎮苟家村,伴隨著歡聲笑語,傳來了“軋軋軋……”的縫紉機運作聲。記者尋聲走進一個院子,看到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扎眼穿線的“軋軋”聲此起彼伏,一條條電熱毯在幾名婦女的手中來回穿梭著,偶爾幾聲打趣的笑聲,讓不大的車間充滿了活力。車間裡的女工們有說有笑地忙著自己手裡的活,有縫邊的,有串線的,一張張歡樂的笑臉配上手上嫻熟忙碌的動作,伴隨著機器蜂鳴聲,奏響了苟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協奏曲。原來,苟家村把振華電熱毯加工扶貧車間建到村裡,吸納村裡留守勞動力就業務工助其增收,推動扶貧車間在苟家村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趙彩霞是苟家村下林王社的村民,以前她在臨夏市一家餐廳打工,自2018年11月扶貧車間開辦以來,她就一直在這裡工作,每天上午八點上班,十二點下班,下午兩點半上班,五點下班,有時候家裡有事情還能請假。

對於這份工作趙彩霞十分滿意:“以前在餐廳當服務員,上班時間比較固定,工作地點也離家遠,經常顧不上家和孩子們。現在好了,扶貧車間開到了我家門口,我在這裡上班,既能掙錢又能顧家做飯,太方便了。”

趙彩霞的工種是為電熱毯縫邊,一條雙人電熱毯縫邊6毛5分錢,單人電熱毯5毛錢,作為一名熟練的工人,她一個小時能縫15條,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一個月下來最低也能賺1500元錢。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有了扶貧車間,我們這些農村貧困戶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家門口就有事做了,不僅能照顧家庭,而且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了收入,我們感到十分舒心。”趙彩霞邊加工邊對記者說。

今年61歲的陳國正,自從扶貧車間開辦以來,他被聘用到車間當門衛,白天負責雜物整理,晚上守夜看廠,一個月的固定工資是1600元,這讓陳國正的生活越來越寬裕,心情也越來越好。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我一個老頭子以前沒事幹就在村裡晒晒太陽,下下棋,手裡也掙不來一分錢,現在,村委會給了我這份工作,我每天忙忙碌碌、樂樂呵呵的,一個月還能掙1600塊錢,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說起現在的工作,陳國正高興地合不攏嘴。

金春蘭是折橋鎮陳馬村的村民,聽說苟家村開辦了扶貧車間,她就來這裡上班了。她的工種是串線,雙人電熱毯1.3元,單人電熱毯0.9元,她平均每天也能掙60元到70元。

金春蘭說:“苟家村離我們陳馬村很近,幾分鐘就到了,中午還可以陪孩子一起吃午飯,這樣既可以照顧孩子,還可以賺錢,我也從留守婦女變成‘上班族’啦。”


"

“聽說你兒子今年高考考得不錯,恭喜恭喜!”

“張大姐,上次你給我教了土豆餅的做法,昨晚我按照你教的步驟試做了幾個,還真好吃,都被我家孩子搶著吃完了!”

盛夏的一大早,記者來到臨夏市折橋鎮苟家村,伴隨著歡聲笑語,傳來了“軋軋軋……”的縫紉機運作聲。記者尋聲走進一個院子,看到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扎眼穿線的“軋軋”聲此起彼伏,一條條電熱毯在幾名婦女的手中來回穿梭著,偶爾幾聲打趣的笑聲,讓不大的車間充滿了活力。車間裡的女工們有說有笑地忙著自己手裡的活,有縫邊的,有串線的,一張張歡樂的笑臉配上手上嫻熟忙碌的動作,伴隨著機器蜂鳴聲,奏響了苟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協奏曲。原來,苟家村把振華電熱毯加工扶貧車間建到村裡,吸納村裡留守勞動力就業務工助其增收,推動扶貧車間在苟家村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趙彩霞是苟家村下林王社的村民,以前她在臨夏市一家餐廳打工,自2018年11月扶貧車間開辦以來,她就一直在這裡工作,每天上午八點上班,十二點下班,下午兩點半上班,五點下班,有時候家裡有事情還能請假。

對於這份工作趙彩霞十分滿意:“以前在餐廳當服務員,上班時間比較固定,工作地點也離家遠,經常顧不上家和孩子們。現在好了,扶貧車間開到了我家門口,我在這裡上班,既能掙錢又能顧家做飯,太方便了。”

趙彩霞的工種是為電熱毯縫邊,一條雙人電熱毯縫邊6毛5分錢,單人電熱毯5毛錢,作為一名熟練的工人,她一個小時能縫15條,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一個月下來最低也能賺1500元錢。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有了扶貧車間,我們這些農村貧困戶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家門口就有事做了,不僅能照顧家庭,而且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了收入,我們感到十分舒心。”趙彩霞邊加工邊對記者說。

今年61歲的陳國正,自從扶貧車間開辦以來,他被聘用到車間當門衛,白天負責雜物整理,晚上守夜看廠,一個月的固定工資是1600元,這讓陳國正的生活越來越寬裕,心情也越來越好。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我一個老頭子以前沒事幹就在村裡晒晒太陽,下下棋,手裡也掙不來一分錢,現在,村委會給了我這份工作,我每天忙忙碌碌、樂樂呵呵的,一個月還能掙1600塊錢,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說起現在的工作,陳國正高興地合不攏嘴。

金春蘭是折橋鎮陳馬村的村民,聽說苟家村開辦了扶貧車間,她就來這裡上班了。她的工種是串線,雙人電熱毯1.3元,單人電熱毯0.9元,她平均每天也能掙60元到70元。

金春蘭說:“苟家村離我們陳馬村很近,幾分鐘就到了,中午還可以陪孩子一起吃午飯,這樣既可以照顧孩子,還可以賺錢,我也從留守婦女變成‘上班族’啦。”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我們村的扶貧車間是廈門市思明區援建的,現在扶貧車間裡有14名工人。扶貧車間建在村頭,釋放農村人力資源,為貧困群眾、留守婦女等群體搭建了就業平臺,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就業,有力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更給貧困家庭帶來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採訪中,苟家村黨支部書記苟懷龍告訴記者。


"

“聽說你兒子今年高考考得不錯,恭喜恭喜!”

“張大姐,上次你給我教了土豆餅的做法,昨晚我按照你教的步驟試做了幾個,還真好吃,都被我家孩子搶著吃完了!”

盛夏的一大早,記者來到臨夏市折橋鎮苟家村,伴隨著歡聲笑語,傳來了“軋軋軋……”的縫紉機運作聲。記者尋聲走進一個院子,看到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扎眼穿線的“軋軋”聲此起彼伏,一條條電熱毯在幾名婦女的手中來回穿梭著,偶爾幾聲打趣的笑聲,讓不大的車間充滿了活力。車間裡的女工們有說有笑地忙著自己手裡的活,有縫邊的,有串線的,一張張歡樂的笑臉配上手上嫻熟忙碌的動作,伴隨著機器蜂鳴聲,奏響了苟家村村民增收致富的協奏曲。原來,苟家村把振華電熱毯加工扶貧車間建到村裡,吸納村裡留守勞動力就業務工助其增收,推動扶貧車間在苟家村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趙彩霞是苟家村下林王社的村民,以前她在臨夏市一家餐廳打工,自2018年11月扶貧車間開辦以來,她就一直在這裡工作,每天上午八點上班,十二點下班,下午兩點半上班,五點下班,有時候家裡有事情還能請假。

對於這份工作趙彩霞十分滿意:“以前在餐廳當服務員,上班時間比較固定,工作地點也離家遠,經常顧不上家和孩子們。現在好了,扶貧車間開到了我家門口,我在這裡上班,既能掙錢又能顧家做飯,太方便了。”

趙彩霞的工種是為電熱毯縫邊,一條雙人電熱毯縫邊6毛5分錢,單人電熱毯5毛錢,作為一名熟練的工人,她一個小時能縫15條,每天平均工作8小時,一個月下來最低也能賺1500元錢。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有了扶貧車間,我們這些農村貧困戶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家門口就有事做了,不僅能照顧家庭,而且通過自己的勞動增加了收入,我們感到十分舒心。”趙彩霞邊加工邊對記者說。

今年61歲的陳國正,自從扶貧車間開辦以來,他被聘用到車間當門衛,白天負責雜物整理,晚上守夜看廠,一個月的固定工資是1600元,這讓陳國正的生活越來越寬裕,心情也越來越好。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我一個老頭子以前沒事幹就在村裡晒晒太陽,下下棋,手裡也掙不來一分錢,現在,村委會給了我這份工作,我每天忙忙碌碌、樂樂呵呵的,一個月還能掙1600塊錢,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說起現在的工作,陳國正高興地合不攏嘴。

金春蘭是折橋鎮陳馬村的村民,聽說苟家村開辦了扶貧車間,她就來這裡上班了。她的工種是串線,雙人電熱毯1.3元,單人電熱毯0.9元,她平均每天也能掙60元到70元。

金春蘭說:“苟家村離我們陳馬村很近,幾分鐘就到了,中午還可以陪孩子一起吃午飯,這樣既可以照顧孩子,還可以賺錢,我也從留守婦女變成‘上班族’啦。”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我們村的扶貧車間是廈門市思明區援建的,現在扶貧車間裡有14名工人。扶貧車間建在村頭,釋放農村人力資源,為貧困群眾、留守婦女等群體搭建了就業平臺,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就業,有力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活力,更給貧困家庭帶來創造美好生活的新希望。”採訪中,苟家村黨支部書記苟懷龍告訴記者。


記者千村行  | 扶貧車間:苟家村致富新希望


一個扶貧車間的建成運營,不僅幫助留守農村的老人、婦女、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家門口就業”,做到務工、務農和顧家三不誤,還緩解了企業招工難、用工貴的問題,是發展農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記者 馬麗亞)

來源:民族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