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 區域發展新動能

農村 經濟 投資 美國 解放軍報融媒體 2017-06-24

簡介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2020年)

根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按照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新要求,明確未來城鎮化的發展路徑、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統籌相關領域制度和政策創新,是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規劃。

區域發展呼喚戰略思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率先開放發展,形成了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有力推動了東部地區快速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極。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鎮化發展很不平衡,中西部城市發育明顯不足。

地區發展如何突破房地產經濟模式,山西長治提供了新思路。近年來,搭乘兩項國家戰略的“快車”,長治經濟社會建設新畫卷徐徐展開:一個是“新型城鎮化建設”,多年來,377萬人民朝著率先建成“四化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範式不懈努力;另一個是“軍民融合”,數年間,軍地雙方大力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1.從歷史古城到幸福家園

產業融合的特有魅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這樣論斷:21世紀,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一是美國的新技術革命,二是中國的城鎮化。

2013年,山西省委書記對長治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要求把上黨城鎮群率先建成“四化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範式。一場“大幹城建年”的新上黨戰役率先打響。

有人說,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了長治城市建設的速度和水平。軍民融合則是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一家軍工企業董事長告訴記者,順應國家發展大勢,該企業率先走上市場,生產民品,目前已成立了3家民品公司,2016年民品銷售收入共達16.2億元。

這樣的企業在長治市已漸成規模。記者調查發現,在長治市城區城南工業園區的34家企業內,軍民融合特色產品比重高達73.4%。

幾年時間,長治的“顏值”在持續提升。一條條幹淨整潔的大道逐步延展,一個個“美麗庭院”打造成型,美麗長治正成為人們幸福新家園。家住在城區天晚集的董文廷老人感慨:“如今,大街小巷乾乾淨淨、清清爽爽,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了。”

長治市的實踐證明,軍民融合產業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注入發展動力,這座歷史古城正變身為幸福家園。

2.從“洗腳進城”到實現就業

人才技術的軍工優勢

“新型城鎮化,在於人的城鎮化”,這已成為一種共識。

新型城鎮化,不應該是簡單地讓農民“洗腳進城”,而是讓農民真正融入城市,不僅在城鎮安家落戶,還要在城市就業、享受城市公共服務。

藉助軍民融合產業園區,長治市新型城鎮化建設開始了更為豪邁的跨越: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前所未有地拓展了城市視野,拉開了城市框架。

早在2001年,長治市城區城南工業園區正式建立。依託兩大軍工企業,園區在微型發動機、各類專用車設備、立體停車設備、液壓支架等領域迅速吸引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集聚。

“軍工企業的人才和技術優勢,突破了軍民融合發展的瓶頸。”作為園區一家新成立企業的總經理,郭旭亮最大體會是,軍工企業給自己減了壓:在人才、技術和管理上,他所採用的都是原軍工企業的原班人馬和設備。

在長治縣,工業園區“振興模式”初見成效。今年57歲的長治縣振興新區振興村居民李金紅,興奮地對記者說:“看著園區不斷髮展,家人也在園區謀了一份工作。現在也住進了樓房,感覺就像住在城裡一樣。”

在一份軍民結合示範基地申報區域概況中,記者看到,近年來長治市軍民結合工業園區企業完成銷售收入逐年增加,增速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已經成為帶動城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3.從市場閉塞到資源共享

“民參軍”的集體突圍

沒有平等的公共服務,難以真正推進城鎮化。

近年來,長治市在提高城鎮居民生活質量、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上,機制健全、措施有力。成績斐然的背後,軍方貢獻功不可沒。

然而,在融合過程中,長治市也有自己的“難處”:軍品市場開放程度不夠,地方軍工、民品單位、非公經濟參與軍品科研生產的障礙比較多,信息不對稱、待遇不公開等問題突出。

怎樣破解難題?長治市的經驗是,加大“民參軍”力度。前幾年,一家民營企業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收購一家老軍工企業發動機分廠。在董事長馬國利看來,“民參軍”有助於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企業創新和綜合實力。

在城南工業園區,像這樣“民參軍”的企業還有不少:一家機械公司的主打產品主要為軍工企業提供配套;一家特種汽車公司生產的現場混裝炸藥在大型軍事設施建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如今,在壺關縣城,集聚周圍9個村莊,形成一個僅次於縣城規模的人口和產業集聚區;在襄垣縣城,公園與城市交相融合,縣城、重點鎮和中心村連成一個整體。

如果說軍民融合產業園區的建立讓長治市人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而“民參軍”企業則化解了融合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題。

4.從封閉落後到現代都市

高新科技的強大力量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這座千年古城依靠後發優勢,正在發生深刻“蝶變”。

人文之美,內涵之美,形象之美,發展之美……在這諸多“美”中,科技之美令人如痴如醉:藉助於高科技的力量,長治大地正在散發著別樣魅力。

這其中,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功不可沒。2013年,在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佈局下,城南軍民融合工業園區率先跨出政務網絡和信息系統建設的第一步。

一份《長治市科技創新園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實施報告》上記錄了他們堅定的決心:該項目通過建立科技信息化網絡公共信息平臺,為各大企業提供技術經濟信息諮詢、項目合作服務、管理諮詢診斷、市場推廣等服務。

項目總負責人常斌介紹,目前園區已投資300餘萬元建設科技信息化網絡公共信息平臺,推動跨行業、跨部門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初步實現了軍工與民企之間的互聯互通。

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人”與“城”的協調發展,美麗城鄉成了人類詩意的棲息地。而軍民融合的信息化戰略,則給這塊棲息地插上翅膀,讓她變得更加現代化、科技化。

藉助信息化東風,今天的長治正以昂揚向上的姿態,向著率先建成“四化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範式的宏偉目標進發。廣大軍民對此充滿了期盼。

軍民融合+新型城鎮化建設: 區域發展新動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