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店精準扶貧模式”鋪通農村“最後一公里”

農村 三農 農民 農業 人民網 2017-04-29

“空店開到家門前,我的心中喜連連。別人問我喜哪樣,今天賣貨幾千元。”3月15日,天峨縣坡結鄉龍鳳村空店交易日。上午9時,53歲的農婦楊翠雲踏著春光、哼著小曲,肩挑馬馱她自己種、加工的豌豆角、乾菜、酸乾菜、蘿蔔絲、土雞蛋等一大堆土貨送到村頭的空店交易點。當她從村第一書記手中接過辛苦賺來的3000多元時,喜歡唱山歌的楊翠雲現場編唱山歌,感謝政府帶來的方便。

當天,筆者在“空店”交易現場看到,駐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隊員、鄉村幹部對群眾送來的“土貨”進行驗貨、過稱、付款及登記交易信息……據統計,當天龍鳳村空店交易點共收購高山蔬菜乾4000多公斤、雞蛋1萬枚以及蘿蔔絲、豌豆角、乾菜、酸乾菜、南瓜籽、火麻、臘肉等特色農產品一大堆,惠及貧困農戶60多戶,交易額達12.63萬元,最高的戶交易額達6200元。

楊翠雲常年病痛纏身,3年前,一場車禍奪走了老伴金先武的命,丟下她與兒子和女兒相依為命。

在家幹不了重活、外出打工沒人要,吃不完的土貨揹出去賣,扣除運費和伙食費,已不賺幾個錢,楊翠雲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去年村裡搞空店後,我有土貨就拿到賣,直接領悟到現錢呢!” 提起“空店”帶來的方便,楊翠雲激動得眼中泛著淚光。

她說,去年8月,龍鳳村“空店”運營以來,她就忙開了:養雞100多隻、養豬10頭,開發房前屋後2畝菜地種植南瓜、大白菜、青菜等……

楊翠雲辛勤的付出獲得回報,每週一次的空店交易日,她都有土貨往空店送。每次交易都有少則幾百元多達數千無的現金收入!

採訪楊翠雲,問到“空店精準扶貧模式”的好處時,她編歌答道:“現在幫扶真是行,空店用嘴來扶貧。自種土產門口賣,農民群眾主動勤。”

“空店精準扶貧模式”幫助留守老人增收。兒子和兒媳外出打工後,龍鳳村龍鳳屯79歲的龍光應和77歲的老伴留守家中帶孫子。村裡有了空店交易點後,兩老整天侍弄房前2畝菜地,圍繞季節種上南瓜、紅薯、芋頭、大白菜、青菜、大白菜等不同果蔬,老人還加工乾菜、酸乾菜和蘿蔔絲,帶到空店賣,村裡的空店運營以來,老人已有1萬多元的收入。

河池市科技局派駐天峨縣龍鳳村扶貧工作隊通過引進空店科技扶貧模式,在龍鳳村打造廣西首個空店科技精準扶貧示範村,摸索出“科技產業 空店 第一書記 貧困戶 城市居民”的科技扶貧新模式,將龍鳳村農民分散種養家庭農產品集中起來進入市場,減少了中間環節,既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又解決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難。據第一書記覃代猛介紹,2016年8月龍鳳村空店扶貧新模式運營以來,已吸引廣東、貴州、來賓等地市共18個扶貧考察組600多人到龍鳳村考察學習空店扶貧模式和農業科技產業發展模式。空店運營大半年來,龍鳳村最高貧困戶交易額達1.7萬元,全村農戶受益率達85.6%,交易額達40.16萬元!

其實在天峨縣,幸福不止龍鳳村貧困戶。為找準路子,創新搭建“電商扶貧”新平臺。在自治區工商聯、科技廳的支持下,天峨縣及時與廣西“空店”公司對接、研究,爭取“空店”落戶天峨。2016年4月23日,河池市第一家“空店”在天峨縣令當村落地試業,各貧困村也相繼掛牌,實現了35個貧困村“空店”全覆蓋。該縣還成立領導小組,整合劃撥2600萬元作為產業扶持專項資金,對實施產業達到規模要求的貧困戶給予5000元作為啟動獎補資金,鼓勵群眾種養特色產品,為“空店”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原生態產品。

為解決運輸、物流難題,天峨縣政府出資解決農產品運至南寧的運輸費用5.12萬元;落實“空店”農產品運輸經費獎勵補助資金4.22萬元。2016年,該縣35個貧困村實現“空店”扶貧模式全覆蓋,參與貧困戶794戶,銷售總額達108多萬元;收入超過2000元的貧困戶有152戶,最高戶達15780元。

為解決“空店”非贏利性運營方式存在不可持續發展問題,天峨縣創新探索“黨建 空店 ”扶貧模式,打造“空店”“升級版”,實現公共服務與市場經濟深度融合,促推村集體經濟增收。

目前,該縣成立以村幹部、農村黨員、貧困戶為主的村級合作社,探索“黨建 合作社 空店 貧困戶 農產品精加工”扶貧模式,把“空店”納入合作社運營管理,村委會以設備、資金、場地等多種形式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對“空店”農產品進行精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空店”總公司將銷售總額的3%返還村委會,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據測算,通過推行“黨建 空店 ”扶貧模式,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2萬多元。(黃元鬆 鄭敏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