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貧,讓“邊緣村”不再邊緣

農村 三農 畜牧業 農業 新華網 2017-06-24

翻開海原縣行政圖,在縣域西南部,有一個名叫高臺村的行政村,周邊行政區域界線“犬牙交錯”:搭界甘肅省,毗鄰西吉、會寧兩縣。

高臺村,是一個坐落於兩省三縣間的“邊緣村”。

因為地緣關係,該村經濟落後,村內共有建檔立卡人口388人,佔到總人口的37%。村裡不通自來水,群眾依舊吃窖水……

今年春節剛過,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幹部張天賜任高臺村駐村第一書記後,這個“邊緣村”開始熱鬧起來。

靠山吃山,養殖生態雞,養多少補多少

劉宗成一家是村裡的產業扶貧樣板家庭。

散養的烏雞、珍珠雞遊走於院內院外。“養下2000多隻雞,有一半都是幫扶單位無償補助的。”眼看著養殖產業風生水起,劉宗成對於如期脫貧摘帽信心滿滿。

然而就在去年,劉宗成還愁眉不展:妻子看病花了60多萬元,耗盡了多年積蓄不說,還欠下了累累外債,妻子依然撒手人寰;小兒子遭遇車禍,經過救治雖無生命之憂,卻又增加一筆不菲開支。

今年年初,得知這個家的不幸遭遇後,張天賜將劉宗成等55戶村民列為村裡的科技示範戶,扶持他們開展家禽養殖。

“村內村外都是山坡,坡上長滿了青草,常有野雞出現,鄉親們卻從沒搞過家禽養殖。”張天賜告訴記者,當地有著良好的生態雞養殖條件,靠山須吃山。

今年5月,駐村扶貧工作隊帶領鄉親們赴西吉縣考察,引進珍珠雞、烏雞,單隻成本價分別只有25元、14元,3個月出欄後就能賣到100元、80元,資金回籠快,養殖效益好。按照1:1比例,村民自費引進多少隻,科技廳就會無償補貼多少隻,以鼓勵村民養殖。此外,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協調下,高臺村還與收購企業簽訂技術支持及包銷合同,最大程度降低養殖、市場風險。

目前,高臺村已建成圍欄雞場5個、標準豬舍25座,養雞5000只、養豬125頭。

臺地滴灌,發展高產薯,畝產翻兩番

在高臺村三岔口位置的一片平整臺地上,一片片馬鈴薯幼苗蒼翠欲滴,一條條黑色滴灌軟管夾雜其間——

這裡是高臺村科技扶貧示範基地。

日前,在自治區科技廳的協調下,我區馬鈴薯專家陳彥雲教授率領科研團隊再赴高臺村,就新品種馬鈴薯生長現狀及節水滴灌設施運行情況進行調研。

“當地老品種馬鈴薯畝產只有1500公斤左右,新引進的冀張薯12號畝產可達5000公斤,翻了將近兩番。”陳彥雲告訴記者,不僅在高臺村,該品種在寧夏也是首次試種,目前長勢良好。

“駐村結束後,扶貧工作隊要給當地鄉親留下一份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自治區科技廳負責人囑咐張天賜。如今,科技扶貧示範基地就是他全力打造的駐村“遺產”。

在科技扶貧示範基地,還培育有50畝馬鈴薯原原種、2000畝馬鈴薯原種,完全滿足了當地村民的優質馬鈴薯種源需求,且無償提供。

眼下,陳彥雲正在高臺村全力發展節水滴灌農業,“放眼整個寧夏,在山區臺地開展節水滴灌,只有高臺村一例。”陳彥雲說。

首次開展生態雞養殖、首次上馬滴灌設施……短短4個月時間,高臺村這個“邊緣村”就充滿了新氣象。

“有了工作隊的科技扶貧,俺們這個‘邊緣村’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成為扶貧攻堅戰役中的‘樣板村’。”村民們紛紛為駐村工作隊點贊。(記者 杜曉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