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標本,恐龍時期的鳥類長這樣!

琥珀 邢立達 恐龍 中國經濟網 2017-06-10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標本,恐龍時期的鳥類長這樣!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雛鳥標本,恐龍時期的鳥類長這樣!

昨日,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為首的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宣佈,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古雛鳥標本,這隻雛鳥僅數週大,距今約9900萬年,與恐龍同一時代。邢立達昨天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隻雛鳥從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長度約6釐米,通過科學復原,發現鳥爪子和嘴張開,酷似捕獵姿態。邢立達表示,這件標本對鳥類的演化有很大的研究意義,此外能夠填補許多古鳥類研究的空白。

距今9900萬年雛鳥現身琥珀中

與恐龍同時代的鳥長什麼樣?一個琥珀就能給出答案。

昨日,中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表示,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一件距今約9900萬年的雛鳥標本,這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古雛鳥。

根據研究團隊公佈的照片,一塊棕黃色的琥珀裡,能清楚看見鳥的爪子,還有一些羽毛狀的物體。而在另外一張復原圖中看到,琥珀裡的鳥張著翅膀,並張大著嘴和爪子,嘴裡能看見牙齒。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白明副研究員、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學者共同研究。

“琥珀雛鳥”曾與恐龍為鄰

邢立達昨天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之一,緬甸北部的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約9900萬年,屬於白堊紀中期。

2015年,他在雲南騰衝一博物館看到了這個琥珀,但當時只看到了一對動物的爪子,後來博物館把這塊琥珀授權給他進行研究。“研究表明,此次發表的標本是一隻較為完整的反鳥類雛鳥,生動地記錄了其生命最初幾周的骨學和羽毛特徵。”

邢立達介紹,該琥珀珀體約9釐米長,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隻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這隻鳥從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長度約6釐米,當時它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不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針葉樹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這隻鳥和恐龍是同一時代的,算得上是恐龍的 鄰居 了”。

“琥珀雛鳥”只有幾周大

青年古鳥類學家鄒晶梅表示,這隻雛鳥的頭骨有明顯的牙齒,其椎體等其他骨骼形態一致表明,它屬於典型的反鳥類。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在晚白堊世末期與恐龍一道完全滅絕。

至於這隻雛鳥的年齡,臺灣學者曾國維教授稱,基於標本的羽毛和骨骼狀態,確認這隻雛鳥被樹脂包住時剛剛出生幾周時間。

邢立達稱,該標本是目前緬甸琥珀中最完整的古鳥類化石,琥珀的特異性使其保存了最豐富的雛鳥骨骼與軟組織細節,為了解反鳥類和今鳥類在發育上的顯著差異提供了新的證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