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這樣一位出生於尼泊爾的天神,又是怎樣流變成為了如今的哪吒呢?這還是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這樣一位出生於尼泊爾的天神,又是怎樣流變成為了如今的哪吒呢?這還是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李靖是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但不在商朝,在唐朝。他是唐朝開國皇帝身邊的將軍,在征服突厥的西征中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時他還不是哪吒的父親,也還沒有成為天庭中的托塔天王。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這樣一位出生於尼泊爾的天神,又是怎樣流變成為了如今的哪吒呢?這還是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李靖是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但不在商朝,在唐朝。他是唐朝開國皇帝身邊的將軍,在征服突厥的西征中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時他還不是哪吒的父親,也還沒有成為天庭中的托塔天王。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在精神偶像稀缺的古代,一個有名的人,尤其是開國功臣,很容易受到人們的神化。在中唐和晚唐的時候,民間就開始流傳起了關於這位開國將軍的神鬼傳說。

李復言的《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中便有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說李靖曾經在霍山中打獵,由於太晚了,投宿在一家大戶人家,晚上有人敲門,讓主人家的兒子行雨,但是主人家兒子都不在家,於是太夫人讓李靖去,告知此地是龍宮,二子外出未歸,懇求李靖代去行雨。李靖推辭不得,又夜宿在主人家,於是答應下來。夫人取出一小瓶水來,繫於鞍前,告誡李靖說,你乘馬前去,不用管韁繩,讓馬自己走,如果馬嘶鳴,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馬鬃上,不能多滴。但在李靖經過某地的時候,動了惻隱之心,多下了20滴雨,結果平地水深20丈,後來李靖和龍王結果都受到了處罰。

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在民間極為興盛,只是在廣為流傳之間,李靖被進一步誇大,身份變成了龍王的統領,龍王都要聽他的,所以行雨一事是李靖說了算。

統御龍族、調節雨水的職能,在佛經的四大天王裡面,本是由西方的廣目天王負責的,他的梵文名字叫毗留博叉天王。但在民間,他與李靖產生了混淆,人們認為原來這個毗留博叉就是李靖,加上梵文名“毗留博叉”是個什麼意思,遠不如“李靖”來得響亮上口。

再來,毗沙門天王與毗留博叉都姓“毗”,人們本就不懂梵語,還以為這是某種別稱之類的,於是逐漸認為李靖就是這位毗沙門天王了。毗留博叉天王不過是充當了一箇中介,把李靖的身份過渡到了別人身上。至此,“毗沙門天王”也從一位具體的神,變成了李靖的代稱。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這樣一位出生於尼泊爾的天神,又是怎樣流變成為了如今的哪吒呢?這還是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李靖是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但不在商朝,在唐朝。他是唐朝開國皇帝身邊的將軍,在征服突厥的西征中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時他還不是哪吒的父親,也還沒有成為天庭中的托塔天王。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在精神偶像稀缺的古代,一個有名的人,尤其是開國功臣,很容易受到人們的神化。在中唐和晚唐的時候,民間就開始流傳起了關於這位開國將軍的神鬼傳說。

李復言的《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中便有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說李靖曾經在霍山中打獵,由於太晚了,投宿在一家大戶人家,晚上有人敲門,讓主人家的兒子行雨,但是主人家兒子都不在家,於是太夫人讓李靖去,告知此地是龍宮,二子外出未歸,懇求李靖代去行雨。李靖推辭不得,又夜宿在主人家,於是答應下來。夫人取出一小瓶水來,繫於鞍前,告誡李靖說,你乘馬前去,不用管韁繩,讓馬自己走,如果馬嘶鳴,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馬鬃上,不能多滴。但在李靖經過某地的時候,動了惻隱之心,多下了20滴雨,結果平地水深20丈,後來李靖和龍王結果都受到了處罰。

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在民間極為興盛,只是在廣為流傳之間,李靖被進一步誇大,身份變成了龍王的統領,龍王都要聽他的,所以行雨一事是李靖說了算。

統御龍族、調節雨水的職能,在佛經的四大天王裡面,本是由西方的廣目天王負責的,他的梵文名字叫毗留博叉天王。但在民間,他與李靖產生了混淆,人們認為原來這個毗留博叉就是李靖,加上梵文名“毗留博叉”是個什麼意思,遠不如“李靖”來得響亮上口。

再來,毗沙門天王與毗留博叉都姓“毗”,人們本就不懂梵語,還以為這是某種別稱之類的,於是逐漸認為李靖就是這位毗沙門天王了。毗留博叉天王不過是充當了一箇中介,把李靖的身份過渡到了別人身上。至此,“毗沙門天王”也從一位具體的神,變成了李靖的代稱。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大天王最初的職責並不是守門,但正是因為李靖“毗沙門天王”的稱號,他被人們想當然的與“門”聯繫了起來。《西遊記》雜劇,大概是元朝的一個劇本,這裡邊有這麼一首詩,叫“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北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此時,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天宮北門的門衛了。

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現在李靖等於毗沙門天王,所以最終,李靖成了哪吒的父親。邏輯無懈可擊。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這樣一位出生於尼泊爾的天神,又是怎樣流變成為了如今的哪吒呢?這還是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李靖是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但不在商朝,在唐朝。他是唐朝開國皇帝身邊的將軍,在征服突厥的西征中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時他還不是哪吒的父親,也還沒有成為天庭中的托塔天王。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在精神偶像稀缺的古代,一個有名的人,尤其是開國功臣,很容易受到人們的神化。在中唐和晚唐的時候,民間就開始流傳起了關於這位開國將軍的神鬼傳說。

李復言的《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中便有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說李靖曾經在霍山中打獵,由於太晚了,投宿在一家大戶人家,晚上有人敲門,讓主人家的兒子行雨,但是主人家兒子都不在家,於是太夫人讓李靖去,告知此地是龍宮,二子外出未歸,懇求李靖代去行雨。李靖推辭不得,又夜宿在主人家,於是答應下來。夫人取出一小瓶水來,繫於鞍前,告誡李靖說,你乘馬前去,不用管韁繩,讓馬自己走,如果馬嘶鳴,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馬鬃上,不能多滴。但在李靖經過某地的時候,動了惻隱之心,多下了20滴雨,結果平地水深20丈,後來李靖和龍王結果都受到了處罰。

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在民間極為興盛,只是在廣為流傳之間,李靖被進一步誇大,身份變成了龍王的統領,龍王都要聽他的,所以行雨一事是李靖說了算。

統御龍族、調節雨水的職能,在佛經的四大天王裡面,本是由西方的廣目天王負責的,他的梵文名字叫毗留博叉天王。但在民間,他與李靖產生了混淆,人們認為原來這個毗留博叉就是李靖,加上梵文名“毗留博叉”是個什麼意思,遠不如“李靖”來得響亮上口。

再來,毗沙門天王與毗留博叉都姓“毗”,人們本就不懂梵語,還以為這是某種別稱之類的,於是逐漸認為李靖就是這位毗沙門天王了。毗留博叉天王不過是充當了一箇中介,把李靖的身份過渡到了別人身上。至此,“毗沙門天王”也從一位具體的神,變成了李靖的代稱。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大天王最初的職責並不是守門,但正是因為李靖“毗沙門天王”的稱號,他被人們想當然的與“門”聯繫了起來。《西遊記》雜劇,大概是元朝的一個劇本,這裡邊有這麼一首詩,叫“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北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此時,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天宮北門的門衛了。

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現在李靖等於毗沙門天王,所以最終,李靖成了哪吒的父親。邏輯無懈可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毗沙門天王從一位印度佛教中的神,變成了中國神話裡的神,其子哪吒,也經歷了長時間的文化流變。

宋朝開始,佛教的學說不斷被儒家(理學)和道家(釋道互參)借鑑學習,哪吒這位這位佛教神祗也開始被道教所吸收和消化,從一位佛祖身邊的護法神轉變成為具有降妖伏魔、驅邪避凶等法力的道教神祗“神仙道童靈珠子”,並不斷在文學作品中與本土神祗、邪魔之間產生交集。

宋代普濟的《五元燈會》首次出現了哪吒“剔肉還父”的橋段;到明代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裡哪吒有了生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的能力;明朝永樂年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出現了哪吒“蓮花化生”的絕妙點子。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這樣一位出生於尼泊爾的天神,又是怎樣流變成為了如今的哪吒呢?這還是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李靖是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但不在商朝,在唐朝。他是唐朝開國皇帝身邊的將軍,在征服突厥的西征中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時他還不是哪吒的父親,也還沒有成為天庭中的托塔天王。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在精神偶像稀缺的古代,一個有名的人,尤其是開國功臣,很容易受到人們的神化。在中唐和晚唐的時候,民間就開始流傳起了關於這位開國將軍的神鬼傳說。

李復言的《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中便有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說李靖曾經在霍山中打獵,由於太晚了,投宿在一家大戶人家,晚上有人敲門,讓主人家的兒子行雨,但是主人家兒子都不在家,於是太夫人讓李靖去,告知此地是龍宮,二子外出未歸,懇求李靖代去行雨。李靖推辭不得,又夜宿在主人家,於是答應下來。夫人取出一小瓶水來,繫於鞍前,告誡李靖說,你乘馬前去,不用管韁繩,讓馬自己走,如果馬嘶鳴,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馬鬃上,不能多滴。但在李靖經過某地的時候,動了惻隱之心,多下了20滴雨,結果平地水深20丈,後來李靖和龍王結果都受到了處罰。

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在民間極為興盛,只是在廣為流傳之間,李靖被進一步誇大,身份變成了龍王的統領,龍王都要聽他的,所以行雨一事是李靖說了算。

統御龍族、調節雨水的職能,在佛經的四大天王裡面,本是由西方的廣目天王負責的,他的梵文名字叫毗留博叉天王。但在民間,他與李靖產生了混淆,人們認為原來這個毗留博叉就是李靖,加上梵文名“毗留博叉”是個什麼意思,遠不如“李靖”來得響亮上口。

再來,毗沙門天王與毗留博叉都姓“毗”,人們本就不懂梵語,還以為這是某種別稱之類的,於是逐漸認為李靖就是這位毗沙門天王了。毗留博叉天王不過是充當了一箇中介,把李靖的身份過渡到了別人身上。至此,“毗沙門天王”也從一位具體的神,變成了李靖的代稱。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大天王最初的職責並不是守門,但正是因為李靖“毗沙門天王”的稱號,他被人們想當然的與“門”聯繫了起來。《西遊記》雜劇,大概是元朝的一個劇本,這裡邊有這麼一首詩,叫“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北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此時,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天宮北門的門衛了。

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現在李靖等於毗沙門天王,所以最終,李靖成了哪吒的父親。邏輯無懈可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毗沙門天王從一位印度佛教中的神,變成了中國神話裡的神,其子哪吒,也經歷了長時間的文化流變。

宋朝開始,佛教的學說不斷被儒家(理學)和道家(釋道互參)借鑑學習,哪吒這位這位佛教神祗也開始被道教所吸收和消化,從一位佛祖身邊的護法神轉變成為具有降妖伏魔、驅邪避凶等法力的道教神祗“神仙道童靈珠子”,並不斷在文學作品中與本土神祗、邪魔之間產生交集。

宋代普濟的《五元燈會》首次出現了哪吒“剔肉還父”的橋段;到明代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裡哪吒有了生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的能力;明朝永樂年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出現了哪吒“蓮花化生”的絕妙點子。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還有不少關於哪吒的細節,也在不斷被完善。比如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三兒子是最初就被確定了的,那李靖的兩位大兒子又是何人呢?第一個成為哪吒哥哥的是木吒,不是金吒。木吒原名“波羅提木叉”,出自一個佛教名詞,當“木叉”被混弄成了“木吒”,進一步再成為哪吒的哥哥,似乎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了。

另一位哥哥,在元朝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裡叫軍吒;而在《西遊記》最早的明刻本里,叫君吒。本也是梵語裡一位被稱作“軍茶利金剛童子”的神,編來編去,最終成了“金吒”。

再到哪吒的那副不怎麼穿衣服的孩童形象,也是經過藝術處理的結果。在《西遊記》原著中,哪吒不但穿盔甲,還穿得很嚴實。有一回孫悟空的金箍棒被青牛精用金剛鐲給套去了,請來了哪吒幫忙,哪吒的樣子是:“繡帶舞風飛彩焰,錦袍映日放金花。環絛灼灼攀心鏡,寶甲輝輝襯戰靴”。錦袍、寶甲、戰靴一樣不落。

"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一位歷史名人的背後,總會有幾個地方對其“故里”一事產生爭議。最近有人在爭的,是哪吒的歸屬問題。

哪吒在福建、河南、河北、四川、廣東、澳門、臺灣都建有廟宇,其在各個地方的形象也有著細微的差異。比如在四川江油一帶,哪吒是個濃眉大眼的英氣少年;在中原,哪吒是個白白胖胖,宛如年畫上走下來的胖娃娃;而在偏西北的地區,哪吒長得更加健壯有力。本就是個神話人物,在歷史上對哪吒的精神、外在形象有過塑造的地方,其實都可以指著那些廟宇,說這就是他的“故里”。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江油的哪吒形象)

但如果非要追根溯源的話,哪吒其實是個尼泊爾人。

哪吒最早起源於印度佛教,也稱作“那吒”,是梵語“哪吒俱伐羅”(Nalakuvara)的簡稱。他最早出現的地方,不是神魔小說,而是佛教典籍。北涼時期的三藏法師曇無讖是一位天竺高僧,在他翻譯的《佛所行贊》中能一瞥哪吒最初的身世:哪吒是迦毗羅衛國,毗沙門天王(Vaisravana,又稱北方多聞天王)的兒子。

……卜擇選良時,遷子還本宮,二飯白淨牙,七寶莊嚴輿,雜色珠絞絡,明焰極光澤,夫人報太子,周匝禮天神,然後升寶輿,婇女眾相隨,王與諸臣民,一切俱導從,猶如天帝釋,諸天眾圍繞,如摩酰首羅,忽生六面子,設種種眾具,供給及請福,今王生太子,設眾具亦然,毗沙門天王,生那羅鳩婆,一切諸天眾,皆悉大歡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羅衛國,一切諸人民,歡喜亦如是……

其中這個“迦毗羅衛國(Kapilavastu)”位於今尼泊爾提羅拉科特城道利赫瓦鎮,同時也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故鄉。

唐朝建立後,佛教更加昌盛,佛教經典的翻譯工作更加密集,其中關於哪吒的記載也逐漸增加。此時,哪吒的面目才基本清晰了起來,他以戟作武器,身份如他父親一樣,也是一位護法神祗,長有三面六臂,使命是護持佛法,攝縛惡人。

在不空法師翻譯的《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中,我們就能看到這樣一段記載:

爾時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惡眼見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羅摩那羅閣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孫,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護持佛法,欲攝縛惡人或起不善之心……

哪吒的親生父親北方毗沙門天王是佛祖身邊的四位護法天王之一,也是主管戰爭勝敗的戰神,在唐朝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甚至在唐玄宗時代,唐人還曾祈求毗沙門天王護持,傳說作法之後,地動山搖,敵軍營中的弓弩都被老鼠咬斷了弓弦,無法作戰,只得潰走。依託於父親的名聲,三太子哪吒也逐漸被民眾與信徒熟知,寺院中時不時傳出了“哪吒顯聖”的故事。

(唐代高僧宣律)於西明寺(位於唐代長安城延康坊)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熟顧視之,乃少年也。宣(律)遂問:“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門天王之子那吒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時之久矣。”宣律曰:“貧道修行,無事煩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者,願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寶掌雖久,頭目猶舍,敢不奉獻?”宣律求之,即今崇聖寺佛牙是也。(晚唐,鄭綮,《開天傳信記》)

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博物館的敦煌藏經洞《大聖毗沙門天王像》,是五代時期匠人雕刻的印刷品。圖中的右上角,一鬼神右手高舉一嬰兒,這位嬰兒就是哪吒。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哪吒形象,距今已1040年。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這樣一位出生於尼泊爾的天神,又是怎樣流變成為了如今的哪吒呢?這還是要從他的父親說起。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李靖是歷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但不在商朝,在唐朝。他是唐朝開國皇帝身邊的將軍,在征服突厥的西征中立下過赫赫戰功。這時他還不是哪吒的父親,也還沒有成為天庭中的托塔天王。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在精神偶像稀缺的古代,一個有名的人,尤其是開國功臣,很容易受到人們的神化。在中唐和晚唐的時候,民間就開始流傳起了關於這位開國將軍的神鬼傳說。

李復言的《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中便有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說李靖曾經在霍山中打獵,由於太晚了,投宿在一家大戶人家,晚上有人敲門,讓主人家的兒子行雨,但是主人家兒子都不在家,於是太夫人讓李靖去,告知此地是龍宮,二子外出未歸,懇求李靖代去行雨。李靖推辭不得,又夜宿在主人家,於是答應下來。夫人取出一小瓶水來,繫於鞍前,告誡李靖說,你乘馬前去,不用管韁繩,讓馬自己走,如果馬嘶鳴,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馬鬃上,不能多滴。但在李靖經過某地的時候,動了惻隱之心,多下了20滴雨,結果平地水深20丈,後來李靖和龍王結果都受到了處罰。

李靖御龍行雨的故事在民間極為興盛,只是在廣為流傳之間,李靖被進一步誇大,身份變成了龍王的統領,龍王都要聽他的,所以行雨一事是李靖說了算。

統御龍族、調節雨水的職能,在佛經的四大天王裡面,本是由西方的廣目天王負責的,他的梵文名字叫毗留博叉天王。但在民間,他與李靖產生了混淆,人們認為原來這個毗留博叉就是李靖,加上梵文名“毗留博叉”是個什麼意思,遠不如“李靖”來得響亮上口。

再來,毗沙門天王與毗留博叉都姓“毗”,人們本就不懂梵語,還以為這是某種別稱之類的,於是逐漸認為李靖就是這位毗沙門天王了。毗留博叉天王不過是充當了一箇中介,把李靖的身份過渡到了別人身上。至此,“毗沙門天王”也從一位具體的神,變成了李靖的代稱。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四大天王最初的職責並不是守門,但正是因為李靖“毗沙門天王”的稱號,他被人們想當然的與“門”聯繫了起來。《西遊記》雜劇,大概是元朝的一個劇本,這裡邊有這麼一首詩,叫“天兵百萬總歸降,金塔高擎鎮北方。四海盡知名與姓,毗沙門下李天王。”。此時,毗沙門天王,也就是天宮北門的門衛了。

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三太子,現在李靖等於毗沙門天王,所以最終,李靖成了哪吒的父親。邏輯無懈可擊。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毗沙門天王從一位印度佛教中的神,變成了中國神話裡的神,其子哪吒,也經歷了長時間的文化流變。

宋朝開始,佛教的學說不斷被儒家(理學)和道家(釋道互參)借鑑學習,哪吒這位這位佛教神祗也開始被道教所吸收和消化,從一位佛祖身邊的護法神轉變成為具有降妖伏魔、驅邪避凶等法力的道教神祗“神仙道童靈珠子”,並不斷在文學作品中與本土神祗、邪魔之間產生交集。

宋代普濟的《五元燈會》首次出現了哪吒“剔肉還父”的橋段;到明代雜劇《猛烈哪吒三變化》裡哪吒有了生出兩頭四臂和三頭六臂的能力;明朝永樂年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出現了哪吒“蓮花化生”的絕妙點子。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還有不少關於哪吒的細節,也在不斷被完善。比如哪吒是毗沙門天王的三兒子是最初就被確定了的,那李靖的兩位大兒子又是何人呢?第一個成為哪吒哥哥的是木吒,不是金吒。木吒原名“波羅提木叉”,出自一個佛教名詞,當“木叉”被混弄成了“木吒”,進一步再成為哪吒的哥哥,似乎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了。

另一位哥哥,在元朝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裡叫軍吒;而在《西遊記》最早的明刻本里,叫君吒。本也是梵語裡一位被稱作“軍茶利金剛童子”的神,編來編去,最終成了“金吒”。

再到哪吒的那副不怎麼穿衣服的孩童形象,也是經過藝術處理的結果。在《西遊記》原著中,哪吒不但穿盔甲,還穿得很嚴實。有一回孫悟空的金箍棒被青牛精用金剛鐲給套去了,請來了哪吒幫忙,哪吒的樣子是:“繡帶舞風飛彩焰,錦袍映日放金花。環絛灼灼攀心鏡,寶甲輝輝襯戰靴”。錦袍、寶甲、戰靴一樣不落。

四川人叫不來哪吒?因為那是個外國名兒啊

最終是《封神演義》讓哪吒成了個赤足孩童,不過手持火尖槍、不愛穿衣的設定又酷似更早出現的《西遊記》裡,紅孩兒的造型。

至於“風火輪”也不是《封神演義》的原創,而是《南遊記》的專利。《南遊記》裡有一個叫華光的神,他把與之做對的風火判官降服後,那兩人變作了他腳下的輪子供他馳騁,叫“風火輪”。

最終的《封神演義》無疑是這些設定的集大成者,它貢獻了最為完整的哪吒故事,也最廣為流傳。但《封神演義》絕不會終結哪吒的流變,當然,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