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未來A股將逐漸向海外市場靠攏看齊,這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未來必將成型的事實;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一員,它不僅逃不掉經濟週期輪迴,更跳不出估值體系重塑的生死譜。為從全球視野分析研究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總體水平的高低及其變化情況,本文旨在分析海外主板樣本市場、海外二板樣本市場、我國深滬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行業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波動狀況的基礎上,將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與上述海外樣本市場的市盈率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未來A股將逐漸向海外市場靠攏看齊,這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未來必將成型的事實;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一員,它不僅逃不掉經濟週期輪迴,更跳不出估值體系重塑的生死譜。為從全球視野分析研究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總體水平的高低及其變化情況,本文旨在分析海外主板樣本市場、海外二板樣本市場、我國深滬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行業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波動狀況的基礎上,將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與上述海外樣本市場的市盈率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1.以美國紐約交易所、韓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臺灣交易所為代表的海外主板市場,其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

(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市盈率(PE 值)的高低看,1990-2006 年17 年間,臺灣PE 均值最高,接近30 倍;香港最低,略超過15 倍;美國紐約和韓國居中,分別為19.86 倍和16.17 倍;(2)從PE 值的波動看,同期香港、紐約、韓國市場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27 倍、12-31 倍和10-35 倍,波動幅度相對較小;臺灣市場PE 值波動區間為13-55 倍,波動幅度較大;(3)從行業分類看,具有本土經濟發展優勢的行業PE 值相對較高:紐約市場的IT、生物製藥、醫療保健、電訊等高科技行業及化工、半導體等傳統優勢行業PE 值較高,香港電訊、貿易、金融服務和交通運輸業PE 值較高,臺灣製造業、IT、金融服務業PE值較高,韓國製造業、電子及半導體工業、金融服務業PE 值較高;(4)以上述市場的成份股作為樣本股研究發現: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市場普遍存在著大盤股折價現象;(5)從PE 的倒數即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看,在樣本期間(1990-2006 年),紐約、日本、韓國市場的投資者獲得了投資超額回報,臺灣市場出現了超額回報率為負即投資總體回報率低於無風險利率的情況。

"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未來A股將逐漸向海外市場靠攏看齊,這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未來必將成型的事實;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一員,它不僅逃不掉經濟週期輪迴,更跳不出估值體系重塑的生死譜。為從全球視野分析研究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總體水平的高低及其變化情況,本文旨在分析海外主板樣本市場、海外二板樣本市場、我國深滬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行業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波動狀況的基礎上,將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與上述海外樣本市場的市盈率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1.以美國紐約交易所、韓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臺灣交易所為代表的海外主板市場,其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

(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市盈率(PE 值)的高低看,1990-2006 年17 年間,臺灣PE 均值最高,接近30 倍;香港最低,略超過15 倍;美國紐約和韓國居中,分別為19.86 倍和16.17 倍;(2)從PE 值的波動看,同期香港、紐約、韓國市場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27 倍、12-31 倍和10-35 倍,波動幅度相對較小;臺灣市場PE 值波動區間為13-55 倍,波動幅度較大;(3)從行業分類看,具有本土經濟發展優勢的行業PE 值相對較高:紐約市場的IT、生物製藥、醫療保健、電訊等高科技行業及化工、半導體等傳統優勢行業PE 值較高,香港電訊、貿易、金融服務和交通運輸業PE 值較高,臺灣製造業、IT、金融服務業PE值較高,韓國製造業、電子及半導體工業、金融服務業PE 值較高;(4)以上述市場的成份股作為樣本股研究發現: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市場普遍存在著大盤股折價現象;(5)從PE 的倒數即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看,在樣本期間(1990-2006 年),紐約、日本、韓國市場的投資者獲得了投資超額回報,臺灣市場出現了超額回報率為負即投資總體回報率低於無風險利率的情況。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未來A股將逐漸向海外市場靠攏看齊,這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未來必將成型的事實;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一員,它不僅逃不掉經濟週期輪迴,更跳不出估值體系重塑的生死譜。為從全球視野分析研究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總體水平的高低及其變化情況,本文旨在分析海外主板樣本市場、海外二板樣本市場、我國深滬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行業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波動狀況的基礎上,將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與上述海外樣本市場的市盈率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1.以美國紐約交易所、韓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臺灣交易所為代表的海外主板市場,其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

(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市盈率(PE 值)的高低看,1990-2006 年17 年間,臺灣PE 均值最高,接近30 倍;香港最低,略超過15 倍;美國紐約和韓國居中,分別為19.86 倍和16.17 倍;(2)從PE 值的波動看,同期香港、紐約、韓國市場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27 倍、12-31 倍和10-35 倍,波動幅度相對較小;臺灣市場PE 值波動區間為13-55 倍,波動幅度較大;(3)從行業分類看,具有本土經濟發展優勢的行業PE 值相對較高:紐約市場的IT、生物製藥、醫療保健、電訊等高科技行業及化工、半導體等傳統優勢行業PE 值較高,香港電訊、貿易、金融服務和交通運輸業PE 值較高,臺灣製造業、IT、金融服務業PE值較高,韓國製造業、電子及半導體工業、金融服務業PE 值較高;(4)以上述市場的成份股作為樣本股研究發現: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市場普遍存在著大盤股折價現象;(5)從PE 的倒數即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看,在樣本期間(1990-2006 年),紐約、日本、韓國市場的投資者獲得了投資超額回報,臺灣市場出現了超額回報率為負即投資總體回報率低於無風險利率的情況。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2.以美國NASDAQ、韓國KOSDAQ、香港創業板、臺灣OTC市場為代表的海外二板市場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PE 值的高低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的PE 均值分別為45倍、30 倍、43 倍,都高於本國(或地區)主板市場的PE 均值;1997-2006 年,臺灣OTC 市場的PE 均值為27倍,略低於同期主板的PE 均值。

(2)從PE 值的波動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和臺灣OTC 市場的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60 倍、10-38 倍、22-39 倍和7-43 倍,均高於本土主板市場PE 均值的波動幅度。(3)從行業分類看,NASDAQ 的IT、通訊、生物製藥和醫療保健PE 值較高,KOSDAQ 的IT 業PE 值較高,香港創業板的生物製藥、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PE 值較高,臺灣OTC 市場電子、半導體和旅遊休閒業PE 值較高。

(4)以上述市場的成分股作為樣本股研究表明:除KOSDAQ 外,其他三個市場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其他三個市場普遍存在大盤股折價現象,其中香港創業板市場最為明顯。(5)就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比較而言,海外二板樣本市場的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對應的無風險利率水平之間存在偏離,其中美國和臺灣二板市場的投資超額回報率為正,而香港和韓國二板市場則相反。

在樣本期間,同一地區內二板與主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並不一致。其中美國和韓國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低於其對應的主板市場,而臺灣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則高於其主板市場。這表明,投資於二板市場並不一定就能獲得比主板市場更高的收益。

"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未來A股將逐漸向海外市場靠攏看齊,這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未來必將成型的事實;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一員,它不僅逃不掉經濟週期輪迴,更跳不出估值體系重塑的生死譜。為從全球視野分析研究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總體水平的高低及其變化情況,本文旨在分析海外主板樣本市場、海外二板樣本市場、我國深滬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行業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波動狀況的基礎上,將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與上述海外樣本市場的市盈率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1.以美國紐約交易所、韓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臺灣交易所為代表的海外主板市場,其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

(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市盈率(PE 值)的高低看,1990-2006 年17 年間,臺灣PE 均值最高,接近30 倍;香港最低,略超過15 倍;美國紐約和韓國居中,分別為19.86 倍和16.17 倍;(2)從PE 值的波動看,同期香港、紐約、韓國市場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27 倍、12-31 倍和10-35 倍,波動幅度相對較小;臺灣市場PE 值波動區間為13-55 倍,波動幅度較大;(3)從行業分類看,具有本土經濟發展優勢的行業PE 值相對較高:紐約市場的IT、生物製藥、醫療保健、電訊等高科技行業及化工、半導體等傳統優勢行業PE 值較高,香港電訊、貿易、金融服務和交通運輸業PE 值較高,臺灣製造業、IT、金融服務業PE值較高,韓國製造業、電子及半導體工業、金融服務業PE 值較高;(4)以上述市場的成份股作為樣本股研究發現: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市場普遍存在著大盤股折價現象;(5)從PE 的倒數即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看,在樣本期間(1990-2006 年),紐約、日本、韓國市場的投資者獲得了投資超額回報,臺灣市場出現了超額回報率為負即投資總體回報率低於無風險利率的情況。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2.以美國NASDAQ、韓國KOSDAQ、香港創業板、臺灣OTC市場為代表的海外二板市場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PE 值的高低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的PE 均值分別為45倍、30 倍、43 倍,都高於本國(或地區)主板市場的PE 均值;1997-2006 年,臺灣OTC 市場的PE 均值為27倍,略低於同期主板的PE 均值。

(2)從PE 值的波動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和臺灣OTC 市場的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60 倍、10-38 倍、22-39 倍和7-43 倍,均高於本土主板市場PE 均值的波動幅度。(3)從行業分類看,NASDAQ 的IT、通訊、生物製藥和醫療保健PE 值較高,KOSDAQ 的IT 業PE 值較高,香港創業板的生物製藥、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PE 值較高,臺灣OTC 市場電子、半導體和旅遊休閒業PE 值較高。

(4)以上述市場的成分股作為樣本股研究表明:除KOSDAQ 外,其他三個市場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其他三個市場普遍存在大盤股折價現象,其中香港創業板市場最為明顯。(5)就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比較而言,海外二板樣本市場的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對應的無風險利率水平之間存在偏離,其中美國和臺灣二板市場的投資超額回報率為正,而香港和韓國二板市場則相反。

在樣本期間,同一地區內二板與主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並不一致。其中美國和韓國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低於其對應的主板市場,而臺灣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則高於其主板市場。這表明,投資於二板市場並不一定就能獲得比主板市場更高的收益。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3.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1)從PE 的高低看,1993-2006 年,深市按深證成份指數成份股計算的PE 加權均值為33.28 倍,滬市按上證綜合指數股計算的PE 加權均值為33.46 倍,均超過前述海外主板樣本市場的PE 加權均值,其中高於香港主板市場PE 均值的一倍以上。2007 年8 月深滬市場PE 加權均值分別為58.4 倍倍和59.3 倍,表明其市場整體價值已全面高估。

(2)從PE 的波動看,1993-2006 年,深滬PE 值的波動區間分別為9.8-58.75 倍和15.7-59.14 倍,波動係數依次為4.99 和2.76,均遠超過前述海外主板樣本市場PE 的波動範圍。(3)從行業分類看,以2007 年8 月為例,深滬股市電子、通訊設備、航天、酒店旅遊、飲料、鐵路物流等行業公司PE 偏高,PE 值均超過50 倍;鋼鐵、有色金屬、電力、能源等行業公司PE 較低,PE 值不足30 倍。

(4)從股本規模看,A 股市場不同股本規模的PE 存在較大差異,以大盤藍籌股為樣本的上證50 和上證180 指數的PE 值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大盤股普遍存在著折價現象;中小企業板和深滬主板小盤股PE 值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擁有相對較高的估值溢價。

(5)就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比較而言,1993-2006 年,深滬市場投資總體回報率均值分別為3.86% 和3.31%,均低於同期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均值4.49%,表明深滬股市投資者在總體上並沒有獲得長期超額回報。和海外主板市場比,無論是海外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總體回報率大都高於對應的利率水平,投資者大都能獲得超額回報。而我國深滬股市偏低的投資回報率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了我國股市平均估值水平相對較高。

"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未來A股將逐漸向海外市場靠攏看齊,這是當前正在發生且未來必將成型的事實;作為全球金融市場中的一員,它不僅逃不掉經濟週期輪迴,更跳不出估值體系重塑的生死譜。為從全球視野分析研究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總體水平的高低及其變化情況,本文旨在分析海外主板樣本市場、海外二板樣本市場、我國深滬市場整體市盈率水平、行業市盈率水平、市盈率波動狀況的基礎上,將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與上述海外樣本市場的市盈率狀況進行了比較研究。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1.以美國紐約交易所、韓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和臺灣交易所為代表的海外主板市場,其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

(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市盈率(PE 值)的高低看,1990-2006 年17 年間,臺灣PE 均值最高,接近30 倍;香港最低,略超過15 倍;美國紐約和韓國居中,分別為19.86 倍和16.17 倍;(2)從PE 值的波動看,同期香港、紐約、韓國市場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27 倍、12-31 倍和10-35 倍,波動幅度相對較小;臺灣市場PE 值波動區間為13-55 倍,波動幅度較大;(3)從行業分類看,具有本土經濟發展優勢的行業PE 值相對較高:紐約市場的IT、生物製藥、醫療保健、電訊等高科技行業及化工、半導體等傳統優勢行業PE 值較高,香港電訊、貿易、金融服務和交通運輸業PE 值較高,臺灣製造業、IT、金融服務業PE值較高,韓國製造業、電子及半導體工業、金融服務業PE 值較高;(4)以上述市場的成份股作為樣本股研究發現: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市場普遍存在著大盤股折價現象;(5)從PE 的倒數即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看,在樣本期間(1990-2006 年),紐約、日本、韓國市場的投資者獲得了投資超額回報,臺灣市場出現了超額回報率為負即投資總體回報率低於無風險利率的情況。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2.以美國NASDAQ、韓國KOSDAQ、香港創業板、臺灣OTC市場為代表的海外二板市場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1)從指數樣本股加權PE 值的高低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的PE 均值分別為45倍、30 倍、43 倍,都高於本國(或地區)主板市場的PE 均值;1997-2006 年,臺灣OTC 市場的PE 均值為27倍,略低於同期主板的PE 均值。

(2)從PE 值的波動看,NASDAQ、KOSDAQ、香港創業板和臺灣OTC 市場的PE 值波動區間分別為10-60 倍、10-38 倍、22-39 倍和7-43 倍,均高於本土主板市場PE 均值的波動幅度。(3)從行業分類看,NASDAQ 的IT、通訊、生物製藥和醫療保健PE 值較高,KOSDAQ 的IT 業PE 值較高,香港創業板的生物製藥、醫療保健和公用事業PE 值較高,臺灣OTC 市場電子、半導體和旅遊休閒業PE 值較高。

(4)以上述市場的成分股作為樣本股研究表明:除KOSDAQ 外,其他三個市場樣本股PE 算術均值高於加權均值,這說明上述其他三個市場普遍存在大盤股折價現象,其中香港創業板市場最為明顯。(5)就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比較而言,海外二板樣本市場的年投資總體回報率與對應的無風險利率水平之間存在偏離,其中美國和臺灣二板市場的投資超額回報率為正,而香港和韓國二板市場則相反。

在樣本期間,同一地區內二板與主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並不一致。其中美國和韓國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低於其對應的主板市場,而臺灣二板市場的超額回報率則高於其主板市場。這表明,投資於二板市場並不一定就能獲得比主板市場更高的收益。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3.我國深滬市場市盈率狀況的主要特徵為:(1)從PE 的高低看,1993-2006 年,深市按深證成份指數成份股計算的PE 加權均值為33.28 倍,滬市按上證綜合指數股計算的PE 加權均值為33.46 倍,均超過前述海外主板樣本市場的PE 加權均值,其中高於香港主板市場PE 均值的一倍以上。2007 年8 月深滬市場PE 加權均值分別為58.4 倍倍和59.3 倍,表明其市場整體價值已全面高估。

(2)從PE 的波動看,1993-2006 年,深滬PE 值的波動區間分別為9.8-58.75 倍和15.7-59.14 倍,波動係數依次為4.99 和2.76,均遠超過前述海外主板樣本市場PE 的波動範圍。(3)從行業分類看,以2007 年8 月為例,深滬股市電子、通訊設備、航天、酒店旅遊、飲料、鐵路物流等行業公司PE 偏高,PE 值均超過50 倍;鋼鐵、有色金屬、電力、能源等行業公司PE 較低,PE 值不足30 倍。

(4)從股本規模看,A 股市場不同股本規模的PE 存在較大差異,以大盤藍籌股為樣本的上證50 和上證180 指數的PE 值均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大盤股普遍存在著折價現象;中小企業板和深滬主板小盤股PE 值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擁有相對較高的估值溢價。

(5)就投資總體回報率與無風險利率的偏離值比較而言,1993-2006 年,深滬市場投資總體回報率均值分別為3.86% 和3.31%,均低於同期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均值4.49%,表明深滬股市投資者在總體上並沒有獲得長期超額回報。和海外主板市場比,無論是海外成熟市場還是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總體回報率大都高於對應的利率水平,投資者大都能獲得超額回報。而我國深滬股市偏低的投資回報率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反映了我國股市平均估值水平相對較高。

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新常態

隨著股市註冊制的推進和完善,現在及未來幾年,A股市場處於成長期向成熟期逐漸過渡階段,上證PE10—30倍之間波動,合理價值中樞位為PE18倍左右(1949點靜態PE10.55倍),依據流通盤和估值特性劃分,深證PE約15-45倍波動,創業板約PE20-60倍波動,這都是指未來的平均市場估值波動空間。

從內涵理解看,估值系統猶如一個縱橫交錯的掌文,其中暗藏財富生滅之乾坤,若能洞若明火併運用自如,那麼即使千億投資運作也盡在掌握之中;截止2014年31日,上證滬指動態PE升至約15倍,預計在銀行估值修復的推升下,將逼近估值18倍中樞水平,由於市場處於傳統經濟衰退的轉型週期,滬指行情實際上已到強弩之末;創業板指估值達56倍,依然處於高風險區;中小板指回落到37倍PE附近,即將到35倍估值中樞區間,指數估值狀態只代表系統性風險或趨勢性機會,但不能代表各細分板塊個股,同漲共跌的格局早已不復存在了。

展望後市,整個市場仍是結構性行情,不存在所謂集體大牛市,板塊走勢還會分化加劇;對於時下政策性的藍籌修復階段牛市,我們需要看清的關鍵是,這種靠融資槓桿推動的大浪行情,是一種中短期的趨勢浪潮,是不可持續的趨勢。退潮後,屆時反向融券殺傷力也必定驚人,社會的慘劇還會發生,但最終的大贏家還是產業資本,而金融資本或將死傷各半;未來的市場波動變化,依然會迴歸到價值的本源上,估值體系逐漸向港市、紐約市場看齊,形成一種價值新常態,投資者只有預見未來,才能掌握未來的命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