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公元1140年,距離“靖康之恥”已經過去15年,南宋王朝偏安於南方,正所謂“暖風吹的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戰鬥的血液好像不再統治者心中流淌,軍事和政治上的無能,使得南宋開始向馬背上的民族俯首稱臣。

然而生活在金國統治下的漢人,總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夠看到自己的祖國重振雄風,收復失地,他們也在力所能及地做著自己能夠做的事情,畢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辛贊便是這其中的一員,他是辛棄疾的祖父,他們生活在金國統治下的山東,他雖在金國任職,卻心中始終想著能夠與金人決一死戰,可惜自己老了!

終於,辛棄疾出生了,孩子的父親早年病逝,辛棄疾便是跟著他祖父一起長大。

也許是自己身體的緣故,父親給孩子取名為棄疾,字坦夫,後又改為“幼安”。一說辛棄疾的偶像是霍去病,他希望自己能向自己的偶像一樣驅逐金國;當然,還有一種說法便是,他從小身體不好,故改名“幼安”,寓意為“幼時平安”之意。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辛贊沒有忽視對辛棄疾的培養,很小的時候,他就帶著辛棄疾“登高遠望,指畫江山”,培養他的愛國之情,辛棄疾從小便見證了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

很多人都有奮勇殺敵、報國雪恥的志願,但是真正又有幾人能實現呢?

李白詩仙,生於盛世,腰間一把長劍,恐也是防身之用;忠如陸游,離奮勇殺敵也還隔著一層營帳,真正能上戰場取敵軍首級之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但是辛棄疾做到了

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他造反了!

那年,他才二十一,想想二十一歲的自己,不由得自慚形穢。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辛棄疾,首先是一個愛國將領,然後才是一位詞人。他率領自己的兩千人,投奔了當時耿京所帶領的聲勢浩大的起義軍,在途中遇到了一個和尚義端,二人一起投奔了耿京

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遊。及在京軍中,義端亦聚眾千餘,說下之,使隸京。義端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棄疾曰:“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棄疾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

事實證明,並不是所有的和尚在戰亂年代都能成大事,好了,朱元璋同志請坐下,你比較生猛!

沒多久,義端叛變了,不僅跑了,還把印章偷了,耿京大怒,想要殺掉辛棄疾,畢竟人是他帶來的!辛棄疾也被義端的叛變搞得猝不及防,面對耿京的質問,半響不知不知如何開口,最後辛棄疾便說:“給我三天,我若是抓不到義端,便提頭來見!

如此場景,如此豪言壯語,是不是很熟悉?對啊,這應該是電視劇裡的男主角才會有的臺詞!

接下來的劇情也如同小說與電視一般,辛棄疾騎著大馬千里大奔襲,抓獲了義端,義端對辛棄疾說:“我知道你真正的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殺人,然而幸運的是你不會殺我。

這位仁兄在臨死前,為了忽悠辛棄疾,又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只可惜辛棄疾不吃他這一套,手起劍落,取他下他的首級。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紹興三十二年,辛棄疾南下與宋朝取得聯繫,原因是金國內部矛盾,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離

不知辛棄疾初次踏上南宋的領土時,是作何感想,是激動呢還是恨呢,激動的是作為漢人,終於踏上了祖國的領土;恨的是金國統治下的漢人受盡屈辱,而南方的漢人們卻紙醉金迷,忘了山河破碎之痛

眼前顧不得這些,他又上路了,只是他在返程的時候,得知起義軍的首領耿京被殺了,義軍已經潰不成軍。耿京被殺,若是死在金人手中到也罷了,只可惜他被自己的人出賣了。一個叫張安國的漢人將他殺了,向金國邀功。

辛棄疾聽到此事,大怒,帶著幾十人衝進了幾萬人的敵營。男兒至死心如鐵,這是何等的氣魄!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起初看到這個數字時,我也不信,明知敵我比例1000:1的情況下,辛棄疾義無反顧殺了過去。

有人說,這是魯莽,這是不自量力!但我不這麼認為,這明明是男兒熱血,也是對張安國咬牙切齒之恨!就是在力量懸殊如此大的情況下,辛棄疾從敵軍營帳中,將張安國生擒,並帶回了建康,交由南宋朝廷處理。

辛棄疾毫髮無傷!

在我印象裡,金庸先生武俠小說裡,唯有四人能夠做到如此,蕭峰從萬軍之中,救回了耶律洪基;虛竹與段譽從萬軍中救出蕭峰;楊過在襄陽於萬軍中殺死蒙哥。

他們四個有著三個共同點,一:武功高強,內力深厚;二:都是男主角;三:都是編的。

然而辛棄疾,他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內力是不可能有的,也不是編的,所以他只能是武功高強的男主角。

文武雙全,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這一年,他二十二歲!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此時他才二十五歲。

辛棄疾彷彿被命運之神眷顧一般,拿著男主角的劇本,譜寫著自己的人生,他以為這是他人生輝煌的開始,哪裡知道到這裡就已經是巔峰了。

剛到南宋,他不熟悉朝廷環境,希望南宋朝廷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為此,他還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

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為傳誦,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也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記得以前讀書時,語文老師告訴我們,只要遇到辛棄疾的愛國詩詞,提問表達什麼感情時,記住八個字“壯志未酬,報國無門”,便一定不會錯。

當時詩詞君年少不懂事,還調侃道:“還是辛棄疾好,比較省事!”如今瞭解了他的平生,才懂得這八字裡所包含的心酸。

四十一歲時,對南宋朝廷的失望,辛棄疾決定歸隱,號“稼軒居士”,至此歸隱二十年,因此辛棄疾也有大量的田園詩詞,便是在此間所作。

1207年,朝廷再次起用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府赴任。樞密院為南宋的最高軍事機構,68歲的辛棄疾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看到了自己年少時衝鋒陷陣的身影!

但詔令到鉛山時,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棄疾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

也許是年少時太風光的緣故,人到老年,老天也在捉弄於他,但是他沒有被命運所征服,即使在逝世的那一刻,仍然高呼“殺賊”,表達著對當局的不滿,對老天的憤懣,當真是可歌可泣!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接下來,我們便來欣賞辛棄疾的幾首著名詩詞。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作者回憶起年少時的軍旅生活,只願“了卻君王天下事”,奈何“白髮生”,確是壯志未酬之苦。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奠定辛棄疾文壇地位之作。上闕寫景,描寫了元宵時的熱鬧場景,下闕寫人,但是前面都不是作者意中關切之人。

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身影,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麼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

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這首詞用典精當,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江山千古,欲覓當年英雄而不得,起調不凡。

開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見而聯想到兩位著名歷史人物——孫權和劉裕,對他們的英雄業績表示嚮往。接下來諷刺當朝用事者韓侂冑(侂:tuō,胄:zhòu),又像劉義隆一樣草率,欲揮師北伐,令人憂慮

老之將至而朝廷不會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嘆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寫北方已非宋朝國土的感慨,最為沉痛。

辛棄疾:我以為22歲那年,是我人生的開始,卻沒想到竟是巔峰!

縱觀辛棄疾的一生,實在是造化弄人,歷史給辛棄疾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一個本意馳騁天下、恢復河山的帥才,卻最終被歷史定位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

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