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林浦村,一個南宋皇帝稱帝的地方

福州林浦村,一個南宋皇帝稱帝的地方

看鑑福州:人文福州、生態福州、文明福州

福州林浦村,一個南宋皇帝稱帝的地方

看鑑福州


在南宋軍民的堅守之下,襄陽保衛戰,持續了六年,整整六年,終究還是無法抵擋住蒙古騎兵的鐵蹄。

南宋的最後一道屏障被攻破,元兵揮師南下統一中國指日可待。

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入臨安(杭州),年僅五歲的宋恭帝和太皇太后相繼被俘,臨安徹底失守。

然而,就在臨安失守的前夜,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在駙馬都尉楊鎮、國舅楊亮節護送下潛出城外,逃往婺州(今浙江金華),後又至溫州,為趙宋王朝保留了一絲血脈。

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得知消息後,也陸續率殘部到溫州江心寺會合,不久之後,文天祥也聞訊而至。

為了圖謀再度中興宋王朝,文天祥、陸秀夫決定效仿宋高宗的故事,擁立趙昰為天下兵馬都元帥,趙昺為副元帥。

似乎只有通過這樣的效仿能夠重新鼓舞頹靡的士氣似的。

幾天之後,趙昰等人離開溫州江心寺沿海路前往福建,經閩江口來到福州林埔村,因隨同軍民近30萬,於是削平林浦山峰駐紮,此山從此得名平山,史有“平山點兵”之說,而林浦平山堂也成為宋帝行宮。

宋人樑克家主編的《三山志》載:“平山,在開化裡,城門山之西,宋少帝航海時駐兵於此,削平其山故名,丞相陳宜中手書‘平山福地’四字刻石。”

福州林浦村,一個南宋皇帝稱帝的地方

林浦村,圖源網絡

宋德祐二年(1276)農曆五月初一,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在福州擁立九歲的趙昰為帝,是為端宗,改號景炎,升福州為福安府,以城內大都督府為垂拱殿,號召恢復宋室江山。

不久後,文天祥也從溫州趕到了福州,參加抗元鬥爭。福州一時成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

此時的宋朝廷還佔據這東南沿海各城市,手中還有幾十萬的軍隊,若是戮力同心,恢復南宋的半壁江山也未可知。

但此時的宋廷精英卻犯了機會主義錯誤,他們認為元兵也會像當年金兵一樣,因無法忍受南方的溼氣而停止進攻的步伐,因而未能全力備戰。

然而,他們完全低估了元兵統一中國的決心,

終於,同年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趙昰與文武官員再次渡海南逃。祥興二年(1279),陸秀夫揹負末帝趙昺在廣東崖山跳海殉國,南宋滅亡。

福州林浦村,一個南宋皇帝稱帝的地方

圖源網絡:泰山宮

南宋朝廷逃離福州之前,丞相陳宜中將所剩的軍糧分給了福州的城裡的老百姓,老百姓感念宋廷的恩德。

因而,當聞之南宋小皇帝跳海,陳宜中殉國(謠傳)的消息後,福州人民悲痛萬分。

為了緬懷陳宜中等人,林浦村的村民在宋帝行宮邊專門建了陳丞相祠,塑造了陳宜中像,供後人祭拜。

後來,為逃避元政府的追查,將宋帝行宮、陳丞相祠改為社廟,予以祭祀,冠以“泰山”兩字以為避諱,因而這裡又叫“泰山宮”。

泰山宮是福州向現存最為完好的宋帝行宮,宮裡的所祭拜的神像均影射南宋君臣。以泰山為名的宋高宗趙構,身邊站著兩個童子,分別是趙昰、趙昺兩位末代皇帝。東西兩邊所並列的分別是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如此以神代人,以避元廷猜忌。

幾百年來,每年元宵節前後,當地都定期舉行“迎泰山”活動,抬出“童子泰山”、“陳丞相”、以及文丞相、張將軍等神明塑像,進行巡遊,以祈求出入平安、五穀豐登。如今已經擴大到周邊11個地方共同舉辦這一活動。

福州林浦村,一個南宋皇帝稱帝的地方

圖源網絡:濂江書院

林浦村自古人文鼎盛,這有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書院“濂江書院”,是當年朱熹講學之處。

及至明清時期,林浦村科第官宦興盛,出現了以林元美為首的“七科八進士”,以林瀚為首的“三代五尚書”,功名顯赫,全國罕見。

林浦古村及周邊,還保留著唐宋以來大量的文物,包括唐代的瑞跡寺、甘泉寺;

宋代的林橋、斷橋、書院、古井、石塔、練兵臺、摩崖石刻等,明代的尚書裡牌坊、尚書家廟、尚書墓;

清代的進士第、林壽熙故居、邵岐炮臺等古建築,而最為亮點的是當地的“宋帝行宮”與陳丞相祠。

2007年12月,林浦古村被福建省政府命名為“歷史文化名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