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南泥灣》誕生記

歌曲《南泥灣》誕生記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這首由郭蘭英領唱,被人們傳唱了多年的歌曲《南泥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部全面反映中國革命歷史的大型歌舞作品《東方紅》34首插曲之一。膾炙人口、享譽全國。

《南泥灣》創作於1943年,是當年“魯藝秧歌隊”為開墾窮山惡嶺的南泥灣,三五九旅英雄戰士表演的秧歌舞《挑花籃》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的創作背景來源於陝甘寧抗日民主根據地南泥灣所發生的生產故事。1941年,由於日本侵略軍的瘋狂進攻和“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財政經濟發生了極為嚴重的困難。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日戰爭,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抗日根據地軍民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下,開展了以南泥灣為主的大生產運動。經過3年奮戰,在缺乏生產資金和生產工具的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把南泥灣變成了“陝北江南”,成為大生產運動的模範。在艱苦創造期間,全國各地掀起學習“南泥灣精神”的熱潮。在這場生產運動中,作為“生產模範”的第三五九旅更是名震邊區。在1943年,延安軍民精心籌辦了慰問品,並帶上文藝節目到南泥灣慰勞第三五九旅全體官兵。準備文藝節目的任務交到了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院秧歌隊在負責準備文藝節目時,想著應該排練一個和第三五九旅有關聯的節目。

歌曲《南泥灣》誕生記

編創人員經過一番苦思冥想,終於構思出一個名為《挑花籃》的秧歌舞,伴隨著插曲在舞臺上表演,插曲的名字就叫《南泥灣》。詞作任務分到了詩人賀敬之的手中,他結合自己對邊區軍民大生產運動特別是第三五九旅墾荒南泥灣的深刻認識和體會,充分醞釀、一氣呵成寫出了歌詞。再由馬可採用陝北民歌的調式,為詞譜曲。詞曲譜寫完成後,經過一番挑選由郭蘭英演唱。一時間,這首《南泥灣》迅速在邊區走紅,並傳遍全國。

歌曲《南泥灣》誕生記

到1964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心、指導安排下,一部歌頌中國革命鬥爭歷史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創作出來。在這部集中3000多名藝術家,專業、業餘演員參加的大歌舞中,周總理親自點名由郭蘭英領唱的《南泥灣》加入其中。在這次演唱中,郭蘭英帶著總理和人民的信任、期待,對這首歌曲進行了細緻的加工、處理,充分發揮了民間秧歌載歌載舞的特點,成功地進行了表演。這首《南泥灣》也“二度走紅”,成為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名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