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同遙遙相對的太廟(現在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形成"左祖右社"的都城結構。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同遙遙相對的太廟(現在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形成"左祖右社"的都城結構。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同遙遙相對的太廟(現在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形成"左祖右社"的都城結構。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中山公園的主體建築為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上鋪著由全國各地進貢來的五色土。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同遙遙相對的太廟(現在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形成"左祖右社"的都城結構。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中山公園的主體建築為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上鋪著由全國各地進貢來的五色土。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五色土是指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五色土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數千年來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寓意。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著"社稷 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著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五種顏色的土壤,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社稷壇全部包括中央一廣場,場內一方壇,場四面有短牆和櫺星門;短牆之外,三面為神道,北面為享殿和寢殿;它們的外圍又有紅圍牆和美麗的券洞門。正南有井亭,外圍古柏參天。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同遙遙相對的太廟(現在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形成"左祖右社"的都城結構。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中山公園的主體建築為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上鋪著由全國各地進貢來的五色土。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五色土是指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五色土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數千年來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寓意。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著"社稷 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著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五種顏色的土壤,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社稷壇全部包括中央一廣場,場內一方壇,場四面有短牆和櫺星門;短牆之外,三面為神道,北面為享殿和寢殿;它們的外圍又有紅圍牆和美麗的券洞門。正南有井亭,外圍古柏參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拜殿",始建於明永樂十九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或遇風雨休息的地方。社稷壇"拜殿"的外表是個典型的大殿。

白石鑲嵌的臺基和三道石階,朱漆合抱的並列立柱,精緻的門窗,青綠彩畫的闌額,由於綜錯木材所組成的“斗栱”和簷椽等所造成的建築裝飾,加上黃琉璃瓦巍然聳起,微曲的坡頂,都可說是典型的、但也正是完整而美好的結構。

它比例的穩重,尺度的恰當,也恰如它的作用和它的環境所需要的。它的內部不用天花頂棚,而將樑架斗栱結構全部外露,即所謂“露明造”的格式。我們仰頭望去,就可以看見每一塊結構的構材處理得有如裝飾畫那樣美麗,同時又組成了巧妙的圖案。

當然,傳統的青綠彩繪也更使它燦爛而華貴。但是明初遺物的特徵是木材的優良,每柱必是整料,且以楠木為主,和匠工砍削榫卯的準確,這些都不是在外表上顯著之點,而是屬於它內在的品質的。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同遙遙相對的太廟(現在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形成"左祖右社"的都城結構。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中山公園的主體建築為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上鋪著由全國各地進貢來的五色土。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五色土是指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五色土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數千年來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寓意。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著"社稷 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著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五種顏色的土壤,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社稷壇全部包括中央一廣場,場內一方壇,場四面有短牆和櫺星門;短牆之外,三面為神道,北面為享殿和寢殿;它們的外圍又有紅圍牆和美麗的券洞門。正南有井亭,外圍古柏參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拜殿",始建於明永樂十九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或遇風雨休息的地方。社稷壇"拜殿"的外表是個典型的大殿。

白石鑲嵌的臺基和三道石階,朱漆合抱的並列立柱,精緻的門窗,青綠彩畫的闌額,由於綜錯木材所組成的“斗栱”和簷椽等所造成的建築裝飾,加上黃琉璃瓦巍然聳起,微曲的坡頂,都可說是典型的、但也正是完整而美好的結構。

它比例的穩重,尺度的恰當,也恰如它的作用和它的環境所需要的。它的內部不用天花頂棚,而將樑架斗栱結構全部外露,即所謂“露明造”的格式。我們仰頭望去,就可以看見每一塊結構的構材處理得有如裝飾畫那樣美麗,同時又組成了巧妙的圖案。

當然,傳統的青綠彩繪也更使它燦爛而華貴。但是明初遺物的特徵是木材的優良,每柱必是整料,且以楠木為主,和匠工砍削榫卯的準確,這些都不是在外表上顯著之點,而是屬於它內在的品質的。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孫中山先生靈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弔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

1949年8月,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就是在這裡召開的。

"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時,可知道這個公園的前身是“社稷壇”,就是祭土地和五穀之神的地方。古人建壇廟都用柏樹林圍繞,所以環境優美,成為現代公園的極好基礎。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同遙遙相對的太廟(現在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形成"左祖右社"的都城結構。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中山公園的主體建築為社稷壇,位於軸線中心,壇呈正方形,為漢白玉砌成的三層平臺,壇上鋪著由全國各地進貢來的五色土。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五色土是指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五色土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數千年來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寓意。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著"社稷 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著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五種顏色的土壤,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

社稷壇全部包括中央一廣場,場內一方壇,場四面有短牆和櫺星門;短牆之外,三面為神道,北面為享殿和寢殿;它們的外圍又有紅圍牆和美麗的券洞門。正南有井亭,外圍古柏參天。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社稷壇"拜殿",始建於明永樂十九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或遇風雨休息的地方。社稷壇"拜殿"的外表是個典型的大殿。

白石鑲嵌的臺基和三道石階,朱漆合抱的並列立柱,精緻的門窗,青綠彩畫的闌額,由於綜錯木材所組成的“斗栱”和簷椽等所造成的建築裝飾,加上黃琉璃瓦巍然聳起,微曲的坡頂,都可說是典型的、但也正是完整而美好的結構。

它比例的穩重,尺度的恰當,也恰如它的作用和它的環境所需要的。它的內部不用天花頂棚,而將樑架斗栱結構全部外露,即所謂“露明造”的格式。我們仰頭望去,就可以看見每一塊結構的構材處理得有如裝飾畫那樣美麗,同時又組成了巧妙的圖案。

當然,傳統的青綠彩繪也更使它燦爛而華貴。但是明初遺物的特徵是木材的優良,每柱必是整料,且以楠木為主,和匠工砍削榫卯的準確,這些都不是在外表上顯著之點,而是屬於它內在的品質的。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1925年曾在此殿停放孫中山先生靈柩。接受各界人士瞻仰弔唁。1928年改名中山堂。

1949年8月,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就是在這裡召開的。

當你漫步中山公園時,一定要看看這個600年的楠木建築物

自社稷壇改建為公園以後,在保護好古壇廟神韻的前提下,還在局部地區挖湖築橋、堆土疊石、修建亭臺樓榭,先後營造了松柏交翠亭、投壺亭、格言亭、迎暉亭、水榭、唐花塢、來今雨軒、長廊、長青園、愉園、杏花村、蕙芳園等,移建了明清時禮部的習禮亭、圓明園中的蘭亭八術、原東單的克林德石牌坊改名為公理戰勝坊即今保衛和平坊以及河北大名古剎中的漢唐石獅。還有清代宮苑中的名石,如青雲片、青蓮朵、繪月、搴芝等,其中青蓮朵曾是南寧宮苑中的名石。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