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翻炒南瓜

夾起一塊南瓜嘗一下,哦,已經軟軟乎乎了,是該倒饃的時候了。母親把切好的模塊一下子倒進去,此時鍋底的火一定要小,用鏟子不停地翻攪,南瓜柔軟的身軀如薄密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散發著夏日麥子香的饃塊,南瓜在觸碰到饃塊的瞬間,欣喜至極,終於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翻炒南瓜

夾起一塊南瓜嘗一下,哦,已經軟軟乎乎了,是該倒饃的時候了。母親把切好的模塊一下子倒進去,此時鍋底的火一定要小,用鏟子不停地翻攪,南瓜柔軟的身軀如薄密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散發著夏日麥子香的饃塊,南瓜在觸碰到饃塊的瞬間,欣喜至極,終於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起面饃很酥軟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翻炒南瓜

夾起一塊南瓜嘗一下,哦,已經軟軟乎乎了,是該倒饃的時候了。母親把切好的模塊一下子倒進去,此時鍋底的火一定要小,用鏟子不停地翻攪,南瓜柔軟的身軀如薄密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散發著夏日麥子香的饃塊,南瓜在觸碰到饃塊的瞬間,欣喜至極,終於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起面饃很酥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饃塊來了

母親繼續彎著腰用小鏟子在鍋裡翻炒著,南瓜肉在小火的催逼下,越來越綿軟,但絕不是稀糊糊,用一種最自然的狀態慢慢把整個饃塊擁抱得緊緊的,饃塊逐漸從裡到外變成了金黃色,發麵饃塊如網眼的空隙裡也被這一種暖黃盛滿,鍋裡除了偶爾露出的深綠色的點點南瓜皮,南瓜與饃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那種黏糊的熱鬧中,一股股秋天獨有的香味從這一團燦爛中升騰而出,直衝心肺。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翻炒南瓜

夾起一塊南瓜嘗一下,哦,已經軟軟乎乎了,是該倒饃的時候了。母親把切好的模塊一下子倒進去,此時鍋底的火一定要小,用鏟子不停地翻攪,南瓜柔軟的身軀如薄密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散發著夏日麥子香的饃塊,南瓜在觸碰到饃塊的瞬間,欣喜至極,終於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起面饃很酥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饃塊來了

母親繼續彎著腰用小鏟子在鍋裡翻炒著,南瓜肉在小火的催逼下,越來越綿軟,但絕不是稀糊糊,用一種最自然的狀態慢慢把整個饃塊擁抱得緊緊的,饃塊逐漸從裡到外變成了金黃色,發麵饃塊如網眼的空隙裡也被這一種暖黃盛滿,鍋裡除了偶爾露出的深綠色的點點南瓜皮,南瓜與饃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那種黏糊的熱鬧中,一股股秋天獨有的香味從這一團燦爛中升騰而出,直衝心肺。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黏黏糊糊,可以吃了

父親說,糊鍋饃的主角其實就是老南瓜。的確,只有扛得住風吹日晒的老南瓜,才真的是皮糙肉厚,能夠在大鐵鍋,硬柴火的煎熬下扛起一面大旗,在高溫燜炒中,完成涅槃,為尋找美食的人們,成就一場無可磨滅的盛宴。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翻炒南瓜

夾起一塊南瓜嘗一下,哦,已經軟軟乎乎了,是該倒饃的時候了。母親把切好的模塊一下子倒進去,此時鍋底的火一定要小,用鏟子不停地翻攪,南瓜柔軟的身軀如薄密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散發著夏日麥子香的饃塊,南瓜在觸碰到饃塊的瞬間,欣喜至極,終於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起面饃很酥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饃塊來了

母親繼續彎著腰用小鏟子在鍋裡翻炒著,南瓜肉在小火的催逼下,越來越綿軟,但絕不是稀糊糊,用一種最自然的狀態慢慢把整個饃塊擁抱得緊緊的,饃塊逐漸從裡到外變成了金黃色,發麵饃塊如網眼的空隙裡也被這一種暖黃盛滿,鍋裡除了偶爾露出的深綠色的點點南瓜皮,南瓜與饃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那種黏糊的熱鬧中,一股股秋天獨有的香味從這一團燦爛中升騰而出,直衝心肺。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黏黏糊糊,可以吃了

父親說,糊鍋饃的主角其實就是老南瓜。的確,只有扛得住風吹日晒的老南瓜,才真的是皮糙肉厚,能夠在大鐵鍋,硬柴火的煎熬下扛起一面大旗,在高溫燜炒中,完成涅槃,為尋找美食的人們,成就一場無可磨滅的盛宴。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透亮,聞著都香

感謝那個貧窮的年代,激發出先輩們無限的智慧,並且一代又一代的為我們保留下來這些美好的味道。袁小貓雖然未曾經歷過忍飢挨餓的糧食極度匱乏時代,但是從小耳濡目染父輩們對糧食的珍惜節約,桌上掉一個米粒都會撿起來吃了,更何況是如此營養豐富的瓜果。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翻炒南瓜

夾起一塊南瓜嘗一下,哦,已經軟軟乎乎了,是該倒饃的時候了。母親把切好的模塊一下子倒進去,此時鍋底的火一定要小,用鏟子不停地翻攪,南瓜柔軟的身軀如薄密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散發著夏日麥子香的饃塊,南瓜在觸碰到饃塊的瞬間,欣喜至極,終於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起面饃很酥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饃塊來了

母親繼續彎著腰用小鏟子在鍋裡翻炒著,南瓜肉在小火的催逼下,越來越綿軟,但絕不是稀糊糊,用一種最自然的狀態慢慢把整個饃塊擁抱得緊緊的,饃塊逐漸從裡到外變成了金黃色,發麵饃塊如網眼的空隙裡也被這一種暖黃盛滿,鍋裡除了偶爾露出的深綠色的點點南瓜皮,南瓜與饃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那種黏糊的熱鬧中,一股股秋天獨有的香味從這一團燦爛中升騰而出,直衝心肺。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黏黏糊糊,可以吃了

父親說,糊鍋饃的主角其實就是老南瓜。的確,只有扛得住風吹日晒的老南瓜,才真的是皮糙肉厚,能夠在大鐵鍋,硬柴火的煎熬下扛起一面大旗,在高溫燜炒中,完成涅槃,為尋找美食的人們,成就一場無可磨滅的盛宴。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透亮,聞著都香

感謝那個貧窮的年代,激發出先輩們無限的智慧,並且一代又一代的為我們保留下來這些美好的味道。袁小貓雖然未曾經歷過忍飢挨餓的糧食極度匱乏時代,但是從小耳濡目染父輩們對糧食的珍惜節約,桌上掉一個米粒都會撿起來吃了,更何況是如此營養豐富的瓜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雨過天晴,門外很涼快

所以,那些年,袁小貓記住了糊鍋饃、蘋果麥飯、醃秋後辣椒、椒葉鍋盔……每一個都是農人對珍貴糧食的尊重,是對未來生活的一份渴望,希望這份對自然、對生活的尊重,我們都不要忘記。糊鍋饃雖然是以前人們窮所以創造出的一種食物,但是如今,當你回想那些年的味道,這一鍋黃燦燦的糊鍋饃,還是會穿越萬水千山來到你的記憶裡,只是街頭沒有賣的,想吃,還是回家來吧,這或許是土地對你最真摯的呼喚……

"

都說陝西人愛吃饃,愛泡饃,其實,還有一種“金黃綿軟的饃”,叫糊鍋饃,恐怕只有農村人才知道,陝西的城裡人都不一定了解。以前農村到了秋天,南瓜成熟的季節,家家戶戶經常吃,但是現在很少見了,因為孩子都大了出門了,老人們也老了,做一鍋也吃不完,越來越少的人會做了,會做的也不願意做了,做了沒人搶著吃咯!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一碗糊鍋饃鎮個樓

週末回家,母親說地裡的南瓜結了一個又一個,她和父親也吃不完,村裡幾乎家家都種了很多菜,送都沒人要。袁小貓趕緊嚷嚷著讓母親做一頓糊鍋饃吃,“這麼好的東西,為啥要送人?我們自己吃!”

窮則思變:南瓜當被,蓋住一鍋饃,蓋出一個美味的未來

糊鍋饃,顧名思義,就是把鍋都糊住了的饃。饃怎麼能把鍋糊住呢?你聽袁小貓慢慢道來……聽父親說,老一輩的老一輩(也不知道幾輩子了)喜歡種南瓜,因為南瓜一結就是好多個,瓜肉能吃,瓜籽兒也能吃,最主要是南瓜能當飯吃。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在農村,沒有什麼是多餘的

老輩人用南瓜做南瓜湯,南瓜餅,南瓜饅頭等等,最後有聰明的人家發現南瓜還可以和饃一起炒著吃,並且超級好吃,於是,這個糊鍋饃就在我們這個村,這個縣,這個地區變成了家家戶戶秋天飯桌上的一道美食。

袁小貓和姐姐都特別喜歡吃糊鍋饃,以前最最最喜歡裡面的饃,覺得那個饃特別勁道入味兒,南瓜的鮮、鹹、甜都融進了饃裡,又軟有有勁兒,特別攢勁兒!以前不愛吃南瓜,總覺得南瓜太甜了,不過現在,南瓜和饃一起吃更加熱烈,就像把整個秋天吃進了肚子,有一種深切的滿足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糖蒜、炒辣子配糊鍋饃,這就是我們的午飯

姐姐在北京生活,說自己實在想吃的時候,也買回來南瓜試著做過,但總做不出家裡的味道,母親笑,估計那是沒有硬柴火……其實,袁小貓知道,很多東西,尤其是食物,是有地緣性的,你說它有又土又結實,但是踏卻又也嬌嫩又敏感,離開這片黃土地,離開這方明淨的北方農村的秋,它就缺少了那股子野勁兒,和鮮味兒……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看看,像不像秋天?

帶著雨水的老南瓜,新鮮堅強的外表下裹藏著最豐厚的果實

袁小貓隨父親去地裡摘南瓜。剛下過雨的地裡泥很多,父親用刀子把瓜蔓割掉,六七斤重的大南瓜一下子就掉在地裡了,父親隨手扯過地邊還沾著雨水的青草,把南瓜上的泥塊擦掉。抱回家直接在院子裡水龍頭下再把南瓜皮沖洗乾淨。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父親把剛摘的南瓜用草擦乾淨

母親接過父親手裡的老南瓜(注:做糊鍋饃一定要用老南瓜,這樣的南瓜經得住熬煮,瓜肉也更綿密,嫩南瓜全是水分)。用了幾十年的老菜刀依舊鋒利無比,中間一刀切下去,南瓜已經一分為二了,南瓜內裡的籽兒、金黃的瓜肉,已經十分誘人了。母親把裡面的籽兒和部分不用的瓤兒掏出來,然後橫切豎切,敦厚的南瓜在母親龍飛鳳舞的菜刀下,已經成了大小一致、 不薄不厚的南瓜片。母親又差袁小貓去地裡拔了幾根蔥,回來淘洗乾淨又是咔咔咔幾刀,切成一釐米左右的蔥段。配菜就做好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3歲的小侄子要抱著跑

而在此前,母親已經把最重要主料——饃做好了。一般做南瓜糊饃是用的死麵,方便,而且死麵做出來的餅在經過南瓜糊住之後更有嚼勁兒,但是因為考慮到死麵不好消化,小孩不宜多吃,母親還是一大早就發麵,烙的起面饃,小孩子吃多了也沒關係。

至此,糊鍋饃所有的料都全了——老南瓜+饃+蔥。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小子,你抱得動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我拔蔥了

大鐵鍋,硬柴火,金南瓜,秋天就在鍋裡這樣綻開了……

搭柴生火,熱鍋倒點菜籽油,放入花椒炸出香味,把花椒撈出來。然後下蔥、南瓜開始翻炒。一籃子南瓜倒進去,漆黑的大鐵鍋一下子就變成了金燦燦的田野,明黃而熱烈,再聽著鍋底硬柴火的噼裡啪啦,外面還細細地毛著雨,這頓飯還未吃,不知已讓多少人垂涎。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的南瓜片

炒南瓜的時候得大火,所以母親添了一把硬柴火,翻炒幾下就蓋上鍋蓋悶著,不添一滴水,全憑控制火勢以及南關本身被逼出的水蒸氣確保南瓜不會焦,大火的火勢逐漸減弱的時候,老南瓜的生硬也漸漸融化得更為柔軟綿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翻炒南瓜

夾起一塊南瓜嘗一下,哦,已經軟軟乎乎了,是該倒饃的時候了。母親把切好的模塊一下子倒進去,此時鍋底的火一定要小,用鏟子不停地翻攪,南瓜柔軟的身軀如薄密的棉被輕輕地擁抱著散發著夏日麥子香的饃塊,南瓜在觸碰到饃塊的瞬間,欣喜至極,終於不是一個人的戰鬥了。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起面饃很酥軟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饃塊來了

母親繼續彎著腰用小鏟子在鍋裡翻炒著,南瓜肉在小火的催逼下,越來越綿軟,但絕不是稀糊糊,用一種最自然的狀態慢慢把整個饃塊擁抱得緊緊的,饃塊逐漸從裡到外變成了金黃色,發麵饃塊如網眼的空隙裡也被這一種暖黃盛滿,鍋裡除了偶爾露出的深綠色的點點南瓜皮,南瓜與饃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那種黏糊的熱鬧中,一股股秋天獨有的香味從這一團燦爛中升騰而出,直衝心肺。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黏黏糊糊,可以吃了

父親說,糊鍋饃的主角其實就是老南瓜。的確,只有扛得住風吹日晒的老南瓜,才真的是皮糙肉厚,能夠在大鐵鍋,硬柴火的煎熬下扛起一面大旗,在高溫燜炒中,完成涅槃,為尋找美食的人們,成就一場無可磨滅的盛宴。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金黃透亮,聞著都香

感謝那個貧窮的年代,激發出先輩們無限的智慧,並且一代又一代的為我們保留下來這些美好的味道。袁小貓雖然未曾經歷過忍飢挨餓的糧食極度匱乏時代,但是從小耳濡目染父輩們對糧食的珍惜節約,桌上掉一個米粒都會撿起來吃了,更何況是如此營養豐富的瓜果。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雨過天晴,門外很涼快

所以,那些年,袁小貓記住了糊鍋饃、蘋果麥飯、醃秋後辣椒、椒葉鍋盔……每一個都是農人對珍貴糧食的尊重,是對未來生活的一份渴望,希望這份對自然、對生活的尊重,我們都不要忘記。糊鍋饃雖然是以前人們窮所以創造出的一種食物,但是如今,當你回想那些年的味道,這一鍋黃燦燦的糊鍋饃,還是會穿越萬水千山來到你的記憶裡,只是街頭沒有賣的,想吃,還是回家來吧,這或許是土地對你最真摯的呼喚……

陝西最忒的饃——糊鍋饃,一頓蓋7斤南瓜,金黃綿香,農村才有

你要不要嘗一哈

原創不易,僅支持原文鏈接分享,其他未經允許私自轉載一律舉報!

關注袁小貓,和這隻貓一起,偷偷發現,這世界真的很好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