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翻開歷史,2014年—2018年,每一年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出現。它們的出現形成了茶飲市場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盛世之景。

但2019年,直到現在,還未出現一個讓全行業熱議的新話題,談論更多的仍是那些在蹉跎歲月中走來的一方霸主或涉足全國、走向海外的巨型航母。

新生品牌在今年選擇集體沉默,少有鋒芒畢露者,是歷史的必然軌跡,還是市場的偶然無序?我們從5年前的熱搜品牌們開始細說。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2014年—2018年間的熱搜品牌

2014年

新茶飲概念初現

因味茶、嫩綠茶、茶顏悅色在形象上與傳統奶茶店大有區隔,同為茶飲店,但風格一中一西,給茶飲市場帶來更多新鮮元素。茶顏悅色打出的口號“新中式鮮茶”,嫩綠茶的美式門店形象被稱為“最早對標星巴克的茶飲品牌”。

多年後,我們驚奇的發現,“新中式茶飲”成為了行業現階段的代名詞。“對標星巴克”成為了眾多茶飲人的小目標,對於這個目標雖然有人堅持宣傳“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但卻暗自較勁。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2015年

港式、臺式、新中式各自為陣

這一年,貢茶系憑藉奶蓋茶將茶飲價格已拉昇至13元以上,有排隊代名詞之稱的Royaltea皇茶則讓奶蓋這個暢銷貨升級為緊俏貨。到今天,許多茶飲人都在感謝貢茶、皇茶為茶飲價格的提升作了巨大貢獻。

除貢茶、皇茶外,2015年也是港式奶茶大發展的一年。店名中帶有鋪、冰室的多與港奶有關,比如桂源鋪、大通冰室,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米芝蓮。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港奶在這一年有多火?

以大通為例,當時每個月使用的牛奶數量達到千箱級別,下半年每個月都呈幾何級的增長,這與全國開放加盟有關。而在華東地區,桂源鋪、樂堂口、米芝蓮、廣芳園、瀾記也開始在區域或全國大展拳腳。

臺式奶茶方面,1點點呈現全面擴張姿態,在業內成為重要話題,臺灣某大型連鎖品牌總經理直言,在大陸1點點將會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對手。

事實是2016年—2017年間,這兩個品牌在全國市場展開白熱化競爭(該品牌是誰,自行腦洞)。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深圳僅有4家店的813,其中2家年營業額超過千萬,在那個奶茶店營業額過萬就是“炸子雞”的年代,它的影響不亞於規模幾百家的品牌。而均價33元的產品,高大上的店面形象也成為圈內人的談資。

總之,2015年是臺式、港式、新茶飲,各自為陣,蓬勃發展的一年。這也為2016年的茶飲格局奠定了基礎。

2016年

大規模新茶飲運動的助推器

芝士茶、軟歐包、融資、茶+,2016年的茶飲話題被這幾個詞語承包。

雖然從皇茶更名而來的喜茶並非業界首個融資品牌,但1億元的金額著實讓整個行業眼紅心跳了一下,輕鬆完成王健林所講的“小目標”。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喜茶融資後,另一個品牌奈雪の茶也傳出融資近2億的消息,終於在次年3月被坐實。在融資前奈雪憑藉茶飲+軟歐包的模式,一舉成為深圳首屈一指的“排隊王”,且平均客單價創歷史新高,據傳當時奈雪3家店,年純利潤至少達到1800萬。

動輒上億的融資,也讓喜茶、奈雪不斷被業內剖析與效仿,芝士茶、“茶+”模式在資本的加持下快速席捲行業,引發了2017年大規模的新茶飲運動。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2017年

諸子百家的時尚秀伴隨著迷茫

開大店還是開小店?單杯萃茶還是大桶泡茶?是直營好還是加盟好?做水果茶能否加果醬……

這一年在各個茶飲品牌融資,多個創富神話的引導下,當然還有社會媒體報道的排隊3小時、黃牛加價代購、身份證實名購買、限購等瘋狂之景,讓茶飲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的新大陸。

前往新大陸掘金的不僅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愛上茶飲的白領、賦閒在家的全職媽媽,也有某個餐飲企業的高管或是製造業的老闆。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因認知與接觸的社會環境的不同,他們創造出以奶煮茶的現煮奶茶、黑金系商務茶飲、茶加沙拉、茶加熱狗等新茶飲概念,而裝修風格上這一年不僅流行小清新、小輕奢,也有粉色可愛或者灰濛濛懷舊風。

總之,這一年湧現出太多品牌,每一個都有記憶點。也是因為太多的記憶點,導致了不少茶飲人士的“神經錯亂”——似乎每一種形式都有可能成功,但誰又能夠長久。

在欣賞著諸子百家的表演,又思考著人生時,轉眼間到了2018年。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2018年

除風格各異的“三劍客”外 CoCo也值得說道

彷彿還在昨天,抖音刷出了答案茶、黑糖珍珠成就了鹿角巷與樂樂茶、瓶子讓素匠泰茶成為茶飲包裝新風尚。

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2018年茶飲三劍客,占卜茶、瓶子茶、黑糖珍珠,佔據了全年熱度榜前三席。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但這一年,老牌茶飲CoCo也在這幾年與各個新銳品牌較量中逐漸改變風格,以抖音上的“焦糖布丁青稞奶茶”再次刷新消費者對這個品牌的認識。

此後,在與某有力競爭品牌的角逐中以“多元化”風格開闢新路徑,成功打破“廉頗老矣”的偏見。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大費周章的列舉各年度熱搜品牌後,目的是為找出它們成功背後的邏輯。你會發現各家均有相似之處。

相似之處一 差異化的產品

茶顏悅色的奶茶中的碧根果碎;喜茶奶蓋里加了芝士;奈雪的多款霸氣飲品用到“稀罕”水果,比如榴蓮、車釐子、山竹;1點點3瓶養樂多做成的飲品;答案茶的互動式奶蓋茶;樂樂茶的髒髒飲品,以區別其他黑糖珍珠奶茶;素匠泰茶的瓶子茶;有茶有蓋的夾心奶蓋……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這一時期,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有一款,甚至多款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或口感、或顏值、或概念。

而這些“招牌”產品,也是對2015年,業內提出的口號——產品主義,最好的迴應。

相似之處二 借“中間人”之勢

一位茶飲品牌老闆表示,自己曾在某紙質報刊上刊登廣告,每個月可以為其帶來20個加盟客戶,這是2005年左右。

一家招商加盟品牌介紹,2010年左右每年在百度推廣上投資的費用為2000萬—3000萬,平均每個月開店數量為200多家。

一個用報紙,一個用網絡,但兩者的拓展都有一個“中間人”——媒體。這個中間人,即使在新茶飲時代,對品牌的快速崛起也起著重要作用。

2015年,各類吃喝類微信公眾號迅速崛起,哪裡好吃、哪裡好喝都可以被其安利。

2018年,抖音在短視頻平臺中殺出重圍,那時你看明星、看段子,現在看得更多的是“誰誰誰帶你吃遍天下”。

再往前推,各個微博號告訴你各種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新鮮事,這其中就包括今天吃了什麼,喝了什麼。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除此外,外賣平臺的崛起也讓不少品牌從中尋得商機,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在這5年間,誰用這些平臺早,誰用得巧,幾乎都各自分到紅利。

腦洞一下,那誰的芝士芒芒你是逛街看海報還是在微信中知曉?那誰的隱藏喝法是朋友偷偷告訴你,還是在微博、微信中還是抖音中窺見?

相信你們自有答案。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相似之處三 厚積薄發

近年內爆發起來的大部分品牌有兩個類似之處:店面相對集中,且發展區域明確。

2015年益禾堂店面數量在200家左右,2年後數量達到600家,年底達到1100多家,至今超2000家店面。而在此之前,創始人已在行業中拼搏7年。

2016年6月,以浙江為中心開店的古茗,店面數量在260家左右,2017年年末超千家,現店面數約為1800家,據傳這一規模是嚴格控制數量增長的結果。在此之前古茗奮鬥6年。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喜茶在2012年創立,到首輪融資時已過去4年。

書亦燒仙草在2017年徹底爆發,第一家店開業是9年前。

7分甜因專業做楊枝甘露在業內聞名,至今有19年曆史。

2015年擁有200家店面的1點點,在上海已經深耕了4年。

如今順風順水的樂樂茶,也是用髒髒包、髒髒茶、乳酪包、製茶工廠等概念產品換來今天的規模。

……

三個相似之處

揭露爆火品牌今年遲遲未來的原因

過去的5年時間內,的確是茶飲發展的黃金時間。

新生品牌可以創造或模仿一款差異化產品,藉助媒體將其優點無限放大並擴散,形成辨識度,以此快速打開市場局面或搶佔空白市場。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但在2017年—2018年間,因看到茶飲業的風光無限,不少其他領域的成功者攜資進入市場。投資變為了真正的燒錢,可惜的是錢不夠多,火沒有燒起來。

另一邊,老品牌可以通過產品、店面升級,藉助多年積攢的口碑,形成品牌勢能。此時品牌勢能越大,資源越向其傾斜,形成“滾雪球”效應。

據介紹,受推廣成本大幅度上升,轉換率低等原因影響,不少招商加盟公司在2018年底出現虧損。一些公司退出茶飲版塊,另尋其他渠道。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他們的退出,減少了加盟商被山寨品牌截胡的現象,對於原創品牌有著積極的保護作用。但新生品牌想在開一家店後憑火爆的生意,招來加盟商的機會現在卻越來越小。

一方面原因在於高昂的房租、人工以及原料升級所帶來的費用,讓門店難以達到“一杯難求”的場景。一方面則是需要面對更多強悍的競爭對手,稍有不慎就被打壓。

讓人眼前一亮的茶飲品牌 今年為何遲遲不現身


大部分人對眼前一亮的品牌判斷往往不是產品口感、店面形象、優質服務,而是通過這些因素堆疊起來的高銷售額,或者高密度的門店分佈所帶來的“品牌光環”。

開直營,單店利潤難以支撐燒錢速度。放加盟,加盟商願意尋找那些已成名的大牌,以享受其品牌號召力帶來的福利。做推廣,平臺同質化內容過多,消費者見怪不怪。這一切,都讓新生品牌的發展空間受限。

想要在狹小的空間內爆發,或許只有等待媒體、差異化或者時間堆積成的品牌數量、效應中的某個或多個契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