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與火星之間本來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在木星和火星之間,有一片大約有3.7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等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空曠的區域,早在18世紀中期,就有天文學家猜測在這片區域應該存在著一顆大行星,但礙於觀測水平的限制,在這片區域一直沒有發現任何天體。

木星與火星之間本來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時間到了1801年,意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這個區域發現了第一顆小行星-穀神星,緊接著的第二年德國天文學家奧伯斯又發現了第二顆小行星-智神星。在隨後的日子裡,又有兩顆小行星被觀測到(1804年發現的婚神星以及1807年發現的灶神星)。

木星與火星之間本來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在原本期望能夠發現大行星的區域,卻只找到這些“小碎塊”,這實在是讓人很是懊惱,於是奧伯斯提出了一個“爆炸說”,即在這個位置原本有一顆大行星的,但是因為某種原因被炸成碎片了。根據這種說法,應該還有更多的行星碎片才合理,然而遺憾的是,奧伯斯終其一生來尋覓這些碎片,最後都一無所獲,最後恨恨而終。

但人們對這片區域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1945年,一位名叫卡爾.路德維希.亨克的業餘天文愛好者發現了第五顆小行星-義神星。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比較奇怪,為什麼專業的天文學家苦苦尋覓不到的小行星,卻被一個業餘的輕易發現了?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設備,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這個時候的天文觀測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

既然設備升級了,那麼發現其他的小行星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從發現義神星開始,在這片區域中,大量的小行星被天文學家所觀測到。於是沉寂了近40年的奧伯斯的“爆炸說”又被擺上了桌面,人們紛紛猜測這些小行星,其實就是來自於那顆假想中的大行星爆炸的碎塊,前蘇聯天文學家薩伐利斯基將這顆假想的行星命名為“法厄同星”(法厄同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眾星神之一)。

木星與火星之間本來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那麼為什麼這顆行星會發生爆炸呢,當時的科學家猜測了幾種可能。

1、大型天體撞擊

2、與木星異常接近,導致被木星強大的引力撕碎

3、未知的內部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費米研究所的一些對“法厄同星”感興趣的科學家,通過對地球上隕石的同位素測定,發現有一些隕石相當的“年輕”,其年齡僅為4億年左右。大家都知道太陽系形成於大約46億年前,那為什麼這些隕石會呈現出這麼大的差距呢?有一種解釋比較合理,那就是在4億年前,“法厄同星”因為某種原因發生了巨大的爆炸,整個星球都解體了,而這些年輕的隕石就是“法厄同星”的碎片。

木星與火星之間本來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人類從來都是不缺乏想象力的物種,根據這一發現,有人甚至做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在4億年前“法厄同星”上擁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即“法厄同星人文明”。然而“法厄同星人”並不團結,他們有可能分化成各種敵對勢力,在某次全球性的大戰中,可能雙方都殺昏了頭,動用了威力巨大的末日武器,從而將整個星球炸得粉碎。前蘇聯有位名叫卡贊採夫的作者,還專門以此為題材寫了一本書《法厄同碎片》,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木星與火星之間本來還有一顆行星,只是在4億年前爆炸了?

以上,這就是非主流的“法厄同星爆炸說”的來歷,時至今日,關於小行星帶的起源,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在太陽系的形成之初,由於木星和太陽的引力擾動,使得在這片區域的物質不能有效的形成大質量的星子,在漫長的時間裡,這些物質最終演化成了現在的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它的起源還未成定論,相信終有一天科學會給我們最終的答案。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僅請如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