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致“逝去”的《魔獸》


我想那時候的暴雪也一定和我們一樣。

他們剛剛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MMORPG,躊躇滿志地投入到新資料片的開發當中,準備大幹一票;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IP擁有無數擁躉,且系列新作已在開發時間表上。此外,暴雪還在偷偷打造一款次世代MMORPG《泰坦》,坊間流傳,野心十足的他們一度投入了一半的人手在這個項目上。為了以上這些,他們不惜拒絕《DOTA》地圖創作者冰蛙的合作提議,將MOBA遊戲的開發計劃一推再推。

那時候,暴雪及包括我在內的玩家都不曾懷疑,接下來的十年,甚或二十年,他們將繼續獨領風騷,用最足的勁頭、最富創新的遊戲理念承包玩家的娛樂時間。

我可以作證,在玩暴雪遊戲之餘,那些年我和我小夥伴們在一起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泰坦》會是怎樣一款神作,我們脣槍舌劍,唾沫四濺,躍躍欲試,恨不得能搭上時光機去幾年後體驗這款科幻MMORPG。

即使暴雪後來一次又一次地跳票,我們也始終相信他們是為了給玩家呈上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作品——因為,從暴雪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在最年少輕狂的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遊戲質量,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產品上線日期,《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都是此邏輯下的“幸運兒”。

Sloth(懶惰)

我們想象過一切,唯獨沒想到驕傲如暴雪也有跳不動的一天。

2014年,暴雪宣佈開發數年的網遊《泰坦》經慎重考量被永久性擱置。同年,他們又宣佈將推出一款體量更輕的科幻題材FPS《守望先鋒》——而這不過是暴雪用《泰坦》邊角料做出來聊以慰藉開發組多年辛苦付出、應對快節奏時代和碎片化遊戲時間的替代品。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致“逝去”的《魔獸》


我想那時候的暴雪也一定和我們一樣。

他們剛剛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MMORPG,躊躇滿志地投入到新資料片的開發當中,準備大幹一票;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IP擁有無數擁躉,且系列新作已在開發時間表上。此外,暴雪還在偷偷打造一款次世代MMORPG《泰坦》,坊間流傳,野心十足的他們一度投入了一半的人手在這個項目上。為了以上這些,他們不惜拒絕《DOTA》地圖創作者冰蛙的合作提議,將MOBA遊戲的開發計劃一推再推。

那時候,暴雪及包括我在內的玩家都不曾懷疑,接下來的十年,甚或二十年,他們將繼續獨領風騷,用最足的勁頭、最富創新的遊戲理念承包玩家的娛樂時間。

我可以作證,在玩暴雪遊戲之餘,那些年我和我小夥伴們在一起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泰坦》會是怎樣一款神作,我們脣槍舌劍,唾沫四濺,躍躍欲試,恨不得能搭上時光機去幾年後體驗這款科幻MMORPG。

即使暴雪後來一次又一次地跳票,我們也始終相信他們是為了給玩家呈上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作品——因為,從暴雪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在最年少輕狂的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遊戲質量,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產品上線日期,《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都是此邏輯下的“幸運兒”。

Sloth(懶惰)

我們想象過一切,唯獨沒想到驕傲如暴雪也有跳不動的一天。

2014年,暴雪宣佈開發數年的網遊《泰坦》經慎重考量被永久性擱置。同年,他們又宣佈將推出一款體量更輕的科幻題材FPS《守望先鋒》——而這不過是暴雪用《泰坦》邊角料做出來聊以慰藉開發組多年辛苦付出、應對快節奏時代和碎片化遊戲時間的替代品。

致“逝去”的《魔獸》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致“逝去”的《魔獸》


我想那時候的暴雪也一定和我們一樣。

他們剛剛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MMORPG,躊躇滿志地投入到新資料片的開發當中,準備大幹一票;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IP擁有無數擁躉,且系列新作已在開發時間表上。此外,暴雪還在偷偷打造一款次世代MMORPG《泰坦》,坊間流傳,野心十足的他們一度投入了一半的人手在這個項目上。為了以上這些,他們不惜拒絕《DOTA》地圖創作者冰蛙的合作提議,將MOBA遊戲的開發計劃一推再推。

那時候,暴雪及包括我在內的玩家都不曾懷疑,接下來的十年,甚或二十年,他們將繼續獨領風騷,用最足的勁頭、最富創新的遊戲理念承包玩家的娛樂時間。

我可以作證,在玩暴雪遊戲之餘,那些年我和我小夥伴們在一起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泰坦》會是怎樣一款神作,我們脣槍舌劍,唾沫四濺,躍躍欲試,恨不得能搭上時光機去幾年後體驗這款科幻MMORPG。

即使暴雪後來一次又一次地跳票,我們也始終相信他們是為了給玩家呈上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作品——因為,從暴雪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在最年少輕狂的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遊戲質量,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產品上線日期,《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都是此邏輯下的“幸運兒”。

Sloth(懶惰)

我們想象過一切,唯獨沒想到驕傲如暴雪也有跳不動的一天。

2014年,暴雪宣佈開發數年的網遊《泰坦》經慎重考量被永久性擱置。同年,他們又宣佈將推出一款體量更輕的科幻題材FPS《守望先鋒》——而這不過是暴雪用《泰坦》邊角料做出來聊以慰藉開發組多年辛苦付出、應對快節奏時代和碎片化遊戲時間的替代品。

致“逝去”的《魔獸》

致“逝去”的《魔獸》

《泰坦》概念圖,是不是和《守望先鋒》很像?

更悲哀的是,時隔多年,我身邊關注暴雪、《魔獸世界》亦或《泰坦》的人已然寥寥無幾,翻遍灰色的好友列表,點開QQ、微信,我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供吐槽的對象,即便玩友也屈指可數,只剩術士基友偶爾分享幾個車燈特別亮的顏值區主播招呼我,美其名曰“好物共享”。

我恍然:原來在我們多年的遊戲生涯裡,其他人都已紛紛跑入塵世消失不見,只有我還對往昔眷戀不已,不知所謂地楞在原地。

2016年,《守望先鋒》“吸屁股”熱潮風靡一時,隨後的6月,《魔獸世界》電影在各大院線上映,暴雪在中國的最後一次虛假狂歡隆重揭幕。坐在黑乎乎的電影院裡,我和基友們在銀屏前笑著說起從前,你的戰士抗祖阿曼比紙還脆,他的小德變了熊還是一碰就碎,大家嬉笑依然,唯獨“迴歸魔獸”一事隻字不提,心照不宣。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致“逝去”的《魔獸》


我想那時候的暴雪也一定和我們一樣。

他們剛剛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MMORPG,躊躇滿志地投入到新資料片的開發當中,準備大幹一票;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IP擁有無數擁躉,且系列新作已在開發時間表上。此外,暴雪還在偷偷打造一款次世代MMORPG《泰坦》,坊間流傳,野心十足的他們一度投入了一半的人手在這個項目上。為了以上這些,他們不惜拒絕《DOTA》地圖創作者冰蛙的合作提議,將MOBA遊戲的開發計劃一推再推。

那時候,暴雪及包括我在內的玩家都不曾懷疑,接下來的十年,甚或二十年,他們將繼續獨領風騷,用最足的勁頭、最富創新的遊戲理念承包玩家的娛樂時間。

我可以作證,在玩暴雪遊戲之餘,那些年我和我小夥伴們在一起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泰坦》會是怎樣一款神作,我們脣槍舌劍,唾沫四濺,躍躍欲試,恨不得能搭上時光機去幾年後體驗這款科幻MMORPG。

即使暴雪後來一次又一次地跳票,我們也始終相信他們是為了給玩家呈上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作品——因為,從暴雪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在最年少輕狂的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遊戲質量,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產品上線日期,《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都是此邏輯下的“幸運兒”。

Sloth(懶惰)

我們想象過一切,唯獨沒想到驕傲如暴雪也有跳不動的一天。

2014年,暴雪宣佈開發數年的網遊《泰坦》經慎重考量被永久性擱置。同年,他們又宣佈將推出一款體量更輕的科幻題材FPS《守望先鋒》——而這不過是暴雪用《泰坦》邊角料做出來聊以慰藉開發組多年辛苦付出、應對快節奏時代和碎片化遊戲時間的替代品。

致“逝去”的《魔獸》

致“逝去”的《魔獸》

《泰坦》概念圖,是不是和《守望先鋒》很像?

更悲哀的是,時隔多年,我身邊關注暴雪、《魔獸世界》亦或《泰坦》的人已然寥寥無幾,翻遍灰色的好友列表,點開QQ、微信,我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供吐槽的對象,即便玩友也屈指可數,只剩術士基友偶爾分享幾個車燈特別亮的顏值區主播招呼我,美其名曰“好物共享”。

我恍然:原來在我們多年的遊戲生涯裡,其他人都已紛紛跑入塵世消失不見,只有我還對往昔眷戀不已,不知所謂地楞在原地。

2016年,《守望先鋒》“吸屁股”熱潮風靡一時,隨後的6月,《魔獸世界》電影在各大院線上映,暴雪在中國的最後一次虛假狂歡隆重揭幕。坐在黑乎乎的電影院裡,我和基友們在銀屏前笑著說起從前,你的戰士抗祖阿曼比紙還脆,他的小德變了熊還是一碰就碎,大家嬉笑依然,唯獨“迴歸魔獸”一事隻字不提,心照不宣。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都明白那是段難以割捨又不堪回首的奇妙經歷,以後的人生絕不會也不想再有第二次,那不如就讓它靜默地躺在舊時光裡安然老去、腐爛成灰好了。

當我和《魔獸世界》都還是少年的時候,我曾矯情而不失鄭重地考慮過無數個AFK的地點,永眠在幽影谷啦,抑或是長睡在石碑湖啦,不一而足,像是要通過類似的儀式安放那些年沒有著落的青春。但最後,我壓根兒不記得自己是在哪裡下線的了,似乎一夜之間,再也找不到上線的理由。

AFK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做一個夢。夢裡我獨自徘徊在詛咒之地的黑暗之門前,黑暗之門綠幽幽地發出迷幻的光,基友們有的騎著烏鴉,有的開著飛機在門的另一邊笑罵:“你怎麼還在那邊啊,快過來啊!”我遂夢醒。

大夢無痕。我努力地在艾澤拉斯生活了144天,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致“逝去”的《魔獸》


我想那時候的暴雪也一定和我們一樣。

他們剛剛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MMORPG,躊躇滿志地投入到新資料片的開發當中,準備大幹一票;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IP擁有無數擁躉,且系列新作已在開發時間表上。此外,暴雪還在偷偷打造一款次世代MMORPG《泰坦》,坊間流傳,野心十足的他們一度投入了一半的人手在這個項目上。為了以上這些,他們不惜拒絕《DOTA》地圖創作者冰蛙的合作提議,將MOBA遊戲的開發計劃一推再推。

那時候,暴雪及包括我在內的玩家都不曾懷疑,接下來的十年,甚或二十年,他們將繼續獨領風騷,用最足的勁頭、最富創新的遊戲理念承包玩家的娛樂時間。

我可以作證,在玩暴雪遊戲之餘,那些年我和我小夥伴們在一起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泰坦》會是怎樣一款神作,我們脣槍舌劍,唾沫四濺,躍躍欲試,恨不得能搭上時光機去幾年後體驗這款科幻MMORPG。

即使暴雪後來一次又一次地跳票,我們也始終相信他們是為了給玩家呈上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作品——因為,從暴雪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在最年少輕狂的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遊戲質量,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產品上線日期,《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都是此邏輯下的“幸運兒”。

Sloth(懶惰)

我們想象過一切,唯獨沒想到驕傲如暴雪也有跳不動的一天。

2014年,暴雪宣佈開發數年的網遊《泰坦》經慎重考量被永久性擱置。同年,他們又宣佈將推出一款體量更輕的科幻題材FPS《守望先鋒》——而這不過是暴雪用《泰坦》邊角料做出來聊以慰藉開發組多年辛苦付出、應對快節奏時代和碎片化遊戲時間的替代品。

致“逝去”的《魔獸》

致“逝去”的《魔獸》

《泰坦》概念圖,是不是和《守望先鋒》很像?

更悲哀的是,時隔多年,我身邊關注暴雪、《魔獸世界》亦或《泰坦》的人已然寥寥無幾,翻遍灰色的好友列表,點開QQ、微信,我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供吐槽的對象,即便玩友也屈指可數,只剩術士基友偶爾分享幾個車燈特別亮的顏值區主播招呼我,美其名曰“好物共享”。

我恍然:原來在我們多年的遊戲生涯裡,其他人都已紛紛跑入塵世消失不見,只有我還對往昔眷戀不已,不知所謂地楞在原地。

2016年,《守望先鋒》“吸屁股”熱潮風靡一時,隨後的6月,《魔獸世界》電影在各大院線上映,暴雪在中國的最後一次虛假狂歡隆重揭幕。坐在黑乎乎的電影院裡,我和基友們在銀屏前笑著說起從前,你的戰士抗祖阿曼比紙還脆,他的小德變了熊還是一碰就碎,大家嬉笑依然,唯獨“迴歸魔獸”一事隻字不提,心照不宣。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都明白那是段難以割捨又不堪回首的奇妙經歷,以後的人生絕不會也不想再有第二次,那不如就讓它靜默地躺在舊時光裡安然老去、腐爛成灰好了。

當我和《魔獸世界》都還是少年的時候,我曾矯情而不失鄭重地考慮過無數個AFK的地點,永眠在幽影谷啦,抑或是長睡在石碑湖啦,不一而足,像是要通過類似的儀式安放那些年沒有著落的青春。但最後,我壓根兒不記得自己是在哪裡下線的了,似乎一夜之間,再也找不到上線的理由。

AFK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做一個夢。夢裡我獨自徘徊在詛咒之地的黑暗之門前,黑暗之門綠幽幽地發出迷幻的光,基友們有的騎著烏鴉,有的開著飛機在門的另一邊笑罵:“你怎麼還在那邊啊,快過來啊!”我遂夢醒。

大夢無痕。我努力地在艾澤拉斯生活了144天,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致“逝去”的《魔獸》

時間就這樣賴著不走

Greed(貪婪)

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但在一切結束之前我必須承認,文章開篇我想過要撒一個謊。

在那個狡猾的故事裡,我頭頂五字角鬥士稱號,腳踩風暴要塞出品的流光溢彩的鳳凰,作為國服頂尖PFU(Play For Uber)工會開荒團長,無數女團員為我指揮時淡定從容的磁性嗓音窒息尖叫,麾下雄師所到副本莫不雌伏,小怪談笑間灰飛煙滅,Boss頃刻轟然倒地。

總之,故事中的那個我英明神武,雙刀在手天下無敵——這樣主人翁的故事才足夠吸睛,有張力,酷炫狂霸拽。誰又會喜歡吃癟的故事呢?但很遺憾,我不是。我只是一枚再普通不過的wower,甚至未曾在我生活了144天的艾澤拉斯里染指過哪怕一項足資誇耀的榮譽。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致“逝去”的《魔獸》


我想那時候的暴雪也一定和我們一樣。

他們剛剛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MMORPG,躊躇滿志地投入到新資料片的開發當中,準備大幹一票;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IP擁有無數擁躉,且系列新作已在開發時間表上。此外,暴雪還在偷偷打造一款次世代MMORPG《泰坦》,坊間流傳,野心十足的他們一度投入了一半的人手在這個項目上。為了以上這些,他們不惜拒絕《DOTA》地圖創作者冰蛙的合作提議,將MOBA遊戲的開發計劃一推再推。

那時候,暴雪及包括我在內的玩家都不曾懷疑,接下來的十年,甚或二十年,他們將繼續獨領風騷,用最足的勁頭、最富創新的遊戲理念承包玩家的娛樂時間。

我可以作證,在玩暴雪遊戲之餘,那些年我和我小夥伴們在一起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泰坦》會是怎樣一款神作,我們脣槍舌劍,唾沫四濺,躍躍欲試,恨不得能搭上時光機去幾年後體驗這款科幻MMORPG。

即使暴雪後來一次又一次地跳票,我們也始終相信他們是為了給玩家呈上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作品——因為,從暴雪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在最年少輕狂的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遊戲質量,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產品上線日期,《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都是此邏輯下的“幸運兒”。

Sloth(懶惰)

我們想象過一切,唯獨沒想到驕傲如暴雪也有跳不動的一天。

2014年,暴雪宣佈開發數年的網遊《泰坦》經慎重考量被永久性擱置。同年,他們又宣佈將推出一款體量更輕的科幻題材FPS《守望先鋒》——而這不過是暴雪用《泰坦》邊角料做出來聊以慰藉開發組多年辛苦付出、應對快節奏時代和碎片化遊戲時間的替代品。

致“逝去”的《魔獸》

致“逝去”的《魔獸》

《泰坦》概念圖,是不是和《守望先鋒》很像?

更悲哀的是,時隔多年,我身邊關注暴雪、《魔獸世界》亦或《泰坦》的人已然寥寥無幾,翻遍灰色的好友列表,點開QQ、微信,我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供吐槽的對象,即便玩友也屈指可數,只剩術士基友偶爾分享幾個車燈特別亮的顏值區主播招呼我,美其名曰“好物共享”。

我恍然:原來在我們多年的遊戲生涯裡,其他人都已紛紛跑入塵世消失不見,只有我還對往昔眷戀不已,不知所謂地楞在原地。

2016年,《守望先鋒》“吸屁股”熱潮風靡一時,隨後的6月,《魔獸世界》電影在各大院線上映,暴雪在中國的最後一次虛假狂歡隆重揭幕。坐在黑乎乎的電影院裡,我和基友們在銀屏前笑著說起從前,你的戰士抗祖阿曼比紙還脆,他的小德變了熊還是一碰就碎,大家嬉笑依然,唯獨“迴歸魔獸”一事隻字不提,心照不宣。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都明白那是段難以割捨又不堪回首的奇妙經歷,以後的人生絕不會也不想再有第二次,那不如就讓它靜默地躺在舊時光裡安然老去、腐爛成灰好了。

當我和《魔獸世界》都還是少年的時候,我曾矯情而不失鄭重地考慮過無數個AFK的地點,永眠在幽影谷啦,抑或是長睡在石碑湖啦,不一而足,像是要通過類似的儀式安放那些年沒有著落的青春。但最後,我壓根兒不記得自己是在哪裡下線的了,似乎一夜之間,再也找不到上線的理由。

AFK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做一個夢。夢裡我獨自徘徊在詛咒之地的黑暗之門前,黑暗之門綠幽幽地發出迷幻的光,基友們有的騎著烏鴉,有的開著飛機在門的另一邊笑罵:“你怎麼還在那邊啊,快過來啊!”我遂夢醒。

大夢無痕。我努力地在艾澤拉斯生活了144天,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致“逝去”的《魔獸》

時間就這樣賴著不走

Greed(貪婪)

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但在一切結束之前我必須承認,文章開篇我想過要撒一個謊。

在那個狡猾的故事裡,我頭頂五字角鬥士稱號,腳踩風暴要塞出品的流光溢彩的鳳凰,作為國服頂尖PFU(Play For Uber)工會開荒團長,無數女團員為我指揮時淡定從容的磁性嗓音窒息尖叫,麾下雄師所到副本莫不雌伏,小怪談笑間灰飛煙滅,Boss頃刻轟然倒地。

總之,故事中的那個我英明神武,雙刀在手天下無敵——這樣主人翁的故事才足夠吸睛,有張力,酷炫狂霸拽。誰又會喜歡吃癟的故事呢?但很遺憾,我不是。我只是一枚再普通不過的wower,甚至未曾在我生活了144天的艾澤拉斯里染指過哪怕一項足資誇耀的榮譽。

致“逝去”的《魔獸》

我已雙刀在手,你亦天下無敵

我平凡無奇,所以我特別喜歡在虛擬世界扮演英雄角色。當然,我也特別愛看英雄們的傳說,尤其是熱辣新鮮、正在演繹的那種。就算沒有“弱者逆襲”“扮豬吃老虎”的老套戲碼,冷不丁出現一位名叫“暴雪”的中年大叔攥緊手中勇者之冠大喊“我給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給你,你不能搶”一類的橋段我也自是愛極。

如果這位暴雪大叔的勇者史詩還要被繼續傳唱,我衷心希望這個故事裡少一些“經典懷舊服”、“重製版”的字眼。畢竟,有些東西不像82年的拉菲,愈陳愈香——它更像82年的雪碧,擺放得愈久愈沒有心氣,愈叫飲者齒冷。

我奉勸這位勇士別盲目自信“瘦死駱駝比馬大,拔根汗毛比腰粗”的歪理。誠然,人們喜歡傾聽屠龍勇者往日的光榮戰績,卻也害怕勇者沉湎在舊日榮光裡墮落為村民所厭棄的惡龍。

最後,我真心渴望吟遊詩人能夠提筆再續傳奇。

——“No king rules forever,但總有一些遺老遺少樂於見證王朝中興。”

"

幾天前,《魔獸世界》8.2版本的最終boss艾薩拉倒下了,艾澤拉斯再也找不到一名具有傳說色彩的反派角色了。這個十餘年前看上去異常宏大的世界如今似乎行將落幕,而隨它一同遠去的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致“逝去”的《魔獸》

導語:《魔獸世界》於我而言像一個鳳梨罐頭,我3年沒有打開過它,卻又衷心地希望它永遠不會過期。


Envy(嫉妒)

我討厭懷舊,這和我不喜歡看B站上那些自曝年齡的彈幕是一個道理。飽含膠原蛋白的彈幕只會讓我對美好青春滿懷嫉恨,它們除了提醒我痴長了這麼多年紀不該繼續成天混跡網絡之外,沒有任何益處。

不過,身為中國互聯網BBS、聊天室時代的遺老遺少,我並不羞於承認我喜歡去論壇做做鍵盤俠,鍼砭時弊揮斥方遒,順便以一名長者的姿態教育教育小年輕,賣弄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互聯網舊事,以此獲取一點可笑又可憐的優越感。

我常去的是一個名叫NGA,背景屎黃色的論壇。十幾年前,它被稱為最專業的“魔獸世界資訊網站”,現在則淪為一群“人到中年不得以,保溫杯裡泡枸杞”的油膩大叔們吹牛打屁的“馬桶”,雖然成天烏煙瘴氣,但看在老哥個個有才說話好聽的份上,我也就忍了。

致“逝去”的《魔獸》

最近關停整改,沒有NGA刷我要死了

和NGA的大多數老哥一樣,我曾經是一名魔獸世界玩家,又因為這款遊戲來到那裡。但在這段由孽緣開啟的漫長歲月裡,魔獸世界早已離我而去,如今的我也壓根兒不會再去關注什麼世界FD這種以前被我嚼爛的破事。

在我告別艾澤拉斯的這段悠悠時光裡,阿克蒙德基爾加丹頭雙雙作古,伊利丹化身光與暗之子神奇歸來,領主們開著高達衝上燃燒軍團老巢阿古斯封印薩格拉斯……魔獸的新資料片、新劇情在我不知道的地方運轉不止,直到無意間看到Method 首殺永恆宮殿史詩艾薩拉,蒙塵歲月的重重外殼才開始龜裂、脫落,顯露出它想要告訴我的答案:

失去了女王艾薩拉,我竟再也無法在艾澤拉斯找到一名熟悉的反派角色來當副本BOSS了。一念及此,頓失所依。(恩佐斯:???)

致“逝去”的《魔獸》

有一說一,光中之光超美

Conceit(自負)

2002年,周杰倫的饒舌小調調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大眾認可,我不知從什麼途徑看到了《半獸人》(《魔獸爭霸3》華語主題曲)的MV,依稀知道那大致是一個人類對抗獸人的魔幻故事,並中二地把自己的QQ暱稱取為“半獸人”。

致“逝去”的《魔獸》


之後的不久,繼《星際爭霸》之後,我接觸到了人生當中的第二款暴雪遊戲《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隨著劇情戰役推進,我眼睜睜地看著阿爾薩斯拔起霜之哀傷,縱容泰蘭德偷偷放跑伊利丹,並親歷海加爾山一役——這我也不是謙虛,我親自指揮凡人聯軍阻擊燃燒軍團,見證小精靈把阿克蒙德送回扭曲虛空。

通過那段阿克蒙德被小精靈“核爆”的過場動畫,這家遊戲公司第一次展現了他們日後成為一家“電影公司”的潛質。而我作為一個當時較早體驗《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作品的玩家,則牢牢地把Blizzard這個名字記在腦中,以作日後與玩伴吹噓的談資。

現在看來這委實令人發笑,可在那個電腦尚未完全普及、網絡資訊並不發達的年代,能掌握一家“前沿”遊戲公司的第一手信息是在小夥伴中建立威信的最好方式,從被同伴圍繞這件事中我可以獲得莫大滿足——要知道,這通常是需要付出《大眾軟件》《家用電腦與遊戲》等紙質刊物代價的。

致“逝去”的《魔獸》


身肩意見領袖一職的我,一面偶爾半開玩笑地編織一些諸如“石頭人將來要成為第五大種族”、“大法師召喚的水元素站在水裡沒有時間限制”的謊言騙取民意,一面又真心實意地渴望這個擁有海量怪物種類、豐富故事線、詳盡世界觀的遊戲能被某種其他形式賦予更強的生命力。

我那小小的遊戲觀終日在這種矛盾中煎熬,以至於後來某天有人告訴我那家名叫Blizzard的公司要在《魔獸爭霸》的基礎上做一款名為《魔獸世界》的大型網遊時,自尊心作祟的我第一反應居然是——“哦,我知道,不好玩。”

Lust(色慾)

後來我偷偷翻過好幾本攻略,知道它和其他網遊一樣分好幾個職業, 甚至可以隨便找一片水域拉起魚竿釣魚、架起篝火烹飪食材——這在15年前簡直令人驚豔。而最讓我著迷的是那張繪製著卡利姆多大陸的地圖:泛黃的羊皮紙和畫在地圖邊角的海獸有一股抓人的魔力,要把人深深吸入那片大陸,我無法剋制地想要像吉安娜一樣從東部王國橫渡無盡之海,踏上西卡利姆多。

致“逝去”的《魔獸》


很多年前,我對什麼沙盒、開放世界、高自由度、MMORPG一類的概念一無所知,也不清楚當時有沒有所謂的老滾、巫師、刺客信條。事實上,在我對電腦遊戲的淺薄認知裡,大概只知道我操縱著的《傳奇》裡的小人兒跑圖是要讀條的,我那個扛著AK47在倉庫、沙漠裡四處亂竄的匪徒永遠只能在《CS》有限的那幾張地圖裡活動。

老實說,這種認知著實困擾了我好幾年,直到《魔獸世界》開啟公測後,我的暗夜獵人降生在泰達希爾,新世界的大門才緩緩向我敞開。

我得交代一點,那時候我十分熱衷於在遊戲裡扮演人妖角色,而且非白髮無面紋不可——自閉直男玩遊戲總要有些纖腰款擺之類的發情要素。

十幾級的時候,我的小獵人妖嬈地奔跑在黑海岸通往灰谷的林間小道上,不知名的小花開在路邊,陽光從樹蔭間灑落,曠野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我察覺到的時候,地圖信息已經從“黑海岸”變成了“灰谷”,層次感鮮明的背景音樂《Song of Elune》如潮水般向我湧來,熊怪在遠處咆哮,目力所及,無處不是夢幻般的紫色森林。

致“逝去”的《魔獸》


那個瞬間,我感覺自己真的觸摸到了一個有溫度、有厚度,可以讓玩家恣意狂奔的無縫世界。更重要的是,我還深知這絕對是一個有足夠深度,值得玩家盡情探索的廣闊天地——任何一名《魔獸爭霸》玩家都渴望在艾澤拉斯與傳說中的地名、角色重逢。

Wrath(暴怒)

我第一次在艾澤拉斯見到吉安娜是在塞拉摩,那座她為了獸人甘冒弒父之名充當帶路黨的要塞。爬過七拐八繞的樓梯,在法師高塔的最頂層她正等著我。

艾澤拉斯的吉安娜沒有像《魔獸爭霸3》那樣自帶大法師的輝煌光環,身邊也沒有水元素寶寶,60年代的她用一張再普通不過的女性人類面孔向我問好,微笑著問勇士你是不是來幫助聯盟的。碼頭的海潮聲和海鷗的鳴叫聲在法師塔周圍環繞,她一個人站在塔頂孤獨美好。

致“逝去”的《魔獸》


初遇的那天,對今後將要發生的劇情還全然不知的我就那麼和她告別了,任憑她繼續站在大海彼端的海岬一角。

很多年後,得知塞拉摩被炸,吉安娜一夜白頭,凱爾薩斯、阿爾薩斯、薩爾……想起從她生命中消逝的幾個男人,想起她為了幫助獸人從父親手中奪來、復又被獸人炸燬的塞拉摩,我忽然莫名地開始同情這個命運被無情擺弄的劇中人。

在玩《魔獸爭霸3》的時候我已經知道她是命犯“爾”“薩”倆字兒的天煞孤星了,但我還是低估了《魔獸世界》的故事長度和編劇持續“消費”角色的能力。我想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個款遊戲的生命有15年之久,如果它要出到第七、第八部資料片,那不管多麼神通廣大的編劇、遊戲設計師也無法完全掌控筆下人物的命運。

TBC的時候,我看不慣凱爾薩斯王子被人推倒了還要轉入5人副本成天叫囂要用鮮血溺斃冒險者;WLK的時候,我尋思怎麼藍龍王瑪裡苟斯也有被錘翻的一天,這藍龍以後沒了一家之主可怎麼行啊;CTM的時候,我看著取代瑪裡苟斯上位的卡里苟斯開始陷入沉思;後來,我熟悉的風領主奧拉基爾、火領主拉格納羅斯都不在了(沒錯,把他們打倒的大惡人就是我),新上任的元素領主們甚至和我成為了盟友;再後來,伊瑟拉死了,我徹底自閉。

致“逝去”的《魔獸》


我可以向任何人發誓,我絕對不是角色廚,雖然我過去確實沉迷於伊瑟拉的美色無法自拔,流連於她的婀娜身姿,但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過去熟悉的人物和風景從眼前消失,再見不見。因此,我憤怒於時間和改變。

Gluttony(暴食)

知道艾薩拉女王被FD的那天,我充了一張月卡,登上長了3年草的魔獸世界賬號,我從沒想過回到艾澤拉斯的契機會是因為這個。騎著角鷹獸,我一路向北,飛回那張和暗夜女王同名的地圖——艾薩拉。

艾薩拉的楓葉依然蕭蕭而下,偌大的地圖除了我空無一人。經歷了CTM和地圖重做的艾薩拉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模樣,綠皮小矮子們淘氣地把這片暗夜精靈的故土翻了個底朝天,工地一片熱火朝天。我迷失在支離破碎、面目全非的艾薩拉,苦苦尋覓失落的感動,卻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海灘和古老的廢墟。

致“逝去”的《魔獸》


它變了。它早就變了,我本該再清楚不過的。

CTM重製舊世界地圖後,我為了點亮成就把舊世界每張地圖上的陰影都跑了個遍,把每個角落的新任務一網打盡。有些任務很有趣,不再像從前那樣一味地重複打怪了,但我只是走馬觀花地從地圖走過,冰冷機械地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解鎖一個又一個成就,收藏一個又一個寵物、坐騎。

那個時候我就應該明白,在我漫長的魔獸世界生涯中,我長久以來迷戀的東西其實早已變質,變成了森冷陌生的代碼。

曾經,我對遊弋在止水湖底的精英蛇頸龍驚歎不已,想要探究每一個有名有姓的怪物的由來,為了四大元素領主的實力高低和網友爭執不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上古之神的祕密。艾澤拉斯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本以為我、魔獸世界、暴雪永遠不會變。我永遠有探索精神,在夕陽下的西部荒野奔行不止;魔獸世界永遠有等待玩家探索的新世界,一如那年我和我的隊友開荒了一個下午的瑪拉頓;暴雪永遠有創新精神,能一直給我們帶來精品和驚喜。

但我錯了。我會老,魔獸會老,暴雪自然也會。不管你服不服老,有一天你必須向歲月低頭、妥協,和年輕時倔強的自己握手言和。

Pride(傲慢)

十多年前,我的小聖騎和基友的小術士一前一後地廝殺在赤脊山豺狼人營地,我磕著他調製的初級堅韌藥劑一馬當前勇猛無匹,見到豺狼虎豹就是一發正義審判教他做人,我的基友指揮著他的爪牙為虎作倀自己則躲在後面暗挫挫地搓暗影箭,猥瑣至極。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這對神聖與邪惡的組合永無疲倦地相互追逐在夏日星空下,一路ADD小怪,傻乎乎地跑到燃燒平原暴斃於骷髏等級的怪物之手。

UT語音工具上,我們聊“網癮戰爭”,聊楊永信、陶宏開,聊遊戲、社會和未來,以及將來怎麼改變它們。我們恣意揮灑對於未來的暢想,且堅信自己正發自真心地享受、熱愛活在艾澤拉斯和現實世界的每分每秒,一刻也不曾懷疑自己的熱情。

致“逝去”的《魔獸》


我想那時候的暴雪也一定和我們一樣。

他們剛剛做出了有史以來最偉大的MMORPG,躊躇滿志地投入到新資料片的開發當中,準備大幹一票;旗下的《魔獸爭霸》《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等IP擁有無數擁躉,且系列新作已在開發時間表上。此外,暴雪還在偷偷打造一款次世代MMORPG《泰坦》,坊間流傳,野心十足的他們一度投入了一半的人手在這個項目上。為了以上這些,他們不惜拒絕《DOTA》地圖創作者冰蛙的合作提議,將MOBA遊戲的開發計劃一推再推。

那時候,暴雪及包括我在內的玩家都不曾懷疑,接下來的十年,甚或二十年,他們將繼續獨領風騷,用最足的勁頭、最富創新的遊戲理念承包玩家的娛樂時間。

我可以作證,在玩暴雪遊戲之餘,那些年我和我小夥伴們在一起談論的最多的就是《泰坦》會是怎樣一款神作,我們脣槍舌劍,唾沫四濺,躍躍欲試,恨不得能搭上時光機去幾年後體驗這款科幻MMORPG。

即使暴雪後來一次又一次地跳票,我們也始終相信他們是為了給玩家呈上無可挑剔、完美無瑕的作品——因為,從暴雪的第一款遊戲開始他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在最年少輕狂的上世紀90年代,為了保證遊戲質量,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推遲產品上線日期,《星際爭霸》《暗黑破壞神2》都是此邏輯下的“幸運兒”。

Sloth(懶惰)

我們想象過一切,唯獨沒想到驕傲如暴雪也有跳不動的一天。

2014年,暴雪宣佈開發數年的網遊《泰坦》經慎重考量被永久性擱置。同年,他們又宣佈將推出一款體量更輕的科幻題材FPS《守望先鋒》——而這不過是暴雪用《泰坦》邊角料做出來聊以慰藉開發組多年辛苦付出、應對快節奏時代和碎片化遊戲時間的替代品。

致“逝去”的《魔獸》

致“逝去”的《魔獸》

《泰坦》概念圖,是不是和《守望先鋒》很像?

更悲哀的是,時隔多年,我身邊關注暴雪、《魔獸世界》亦或《泰坦》的人已然寥寥無幾,翻遍灰色的好友列表,點開QQ、微信,我幾乎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供吐槽的對象,即便玩友也屈指可數,只剩術士基友偶爾分享幾個車燈特別亮的顏值區主播招呼我,美其名曰“好物共享”。

我恍然:原來在我們多年的遊戲生涯裡,其他人都已紛紛跑入塵世消失不見,只有我還對往昔眷戀不已,不知所謂地楞在原地。

2016年,《守望先鋒》“吸屁股”熱潮風靡一時,隨後的6月,《魔獸世界》電影在各大院線上映,暴雪在中國的最後一次虛假狂歡隆重揭幕。坐在黑乎乎的電影院裡,我和基友們在銀屏前笑著說起從前,你的戰士抗祖阿曼比紙還脆,他的小德變了熊還是一碰就碎,大家嬉笑依然,唯獨“迴歸魔獸”一事隻字不提,心照不宣。

致“逝去”的《魔獸》


我們都明白那是段難以割捨又不堪回首的奇妙經歷,以後的人生絕不會也不想再有第二次,那不如就讓它靜默地躺在舊時光裡安然老去、腐爛成灰好了。

當我和《魔獸世界》都還是少年的時候,我曾矯情而不失鄭重地考慮過無數個AFK的地點,永眠在幽影谷啦,抑或是長睡在石碑湖啦,不一而足,像是要通過類似的儀式安放那些年沒有著落的青春。但最後,我壓根兒不記得自己是在哪裡下線的了,似乎一夜之間,再也找不到上線的理由。

AFK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做一個夢。夢裡我獨自徘徊在詛咒之地的黑暗之門前,黑暗之門綠幽幽地發出迷幻的光,基友們有的騎著烏鴉,有的開著飛機在門的另一邊笑罵:“你怎麼還在那邊啊,快過來啊!”我遂夢醒。

大夢無痕。我努力地在艾澤拉斯生活了144天,卻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致“逝去”的《魔獸》

時間就這樣賴著不走

Greed(貪婪)

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但在一切結束之前我必須承認,文章開篇我想過要撒一個謊。

在那個狡猾的故事裡,我頭頂五字角鬥士稱號,腳踩風暴要塞出品的流光溢彩的鳳凰,作為國服頂尖PFU(Play For Uber)工會開荒團長,無數女團員為我指揮時淡定從容的磁性嗓音窒息尖叫,麾下雄師所到副本莫不雌伏,小怪談笑間灰飛煙滅,Boss頃刻轟然倒地。

總之,故事中的那個我英明神武,雙刀在手天下無敵——這樣主人翁的故事才足夠吸睛,有張力,酷炫狂霸拽。誰又會喜歡吃癟的故事呢?但很遺憾,我不是。我只是一枚再普通不過的wower,甚至未曾在我生活了144天的艾澤拉斯里染指過哪怕一項足資誇耀的榮譽。

致“逝去”的《魔獸》

我已雙刀在手,你亦天下無敵

我平凡無奇,所以我特別喜歡在虛擬世界扮演英雄角色。當然,我也特別愛看英雄們的傳說,尤其是熱辣新鮮、正在演繹的那種。就算沒有“弱者逆襲”“扮豬吃老虎”的老套戲碼,冷不丁出現一位名叫“暴雪”的中年大叔攥緊手中勇者之冠大喊“我給你的,才是你的;我不給你,你不能搶”一類的橋段我也自是愛極。

如果這位暴雪大叔的勇者史詩還要被繼續傳唱,我衷心希望這個故事裡少一些“經典懷舊服”、“重製版”的字眼。畢竟,有些東西不像82年的拉菲,愈陳愈香——它更像82年的雪碧,擺放得愈久愈沒有心氣,愈叫飲者齒冷。

我奉勸這位勇士別盲目自信“瘦死駱駝比馬大,拔根汗毛比腰粗”的歪理。誠然,人們喜歡傾聽屠龍勇者往日的光榮戰績,卻也害怕勇者沉湎在舊日榮光裡墮落為村民所厭棄的惡龍。

最後,我真心渴望吟遊詩人能夠提筆再續傳奇。

——“No king rules forever,但總有一些遺老遺少樂於見證王朝中興。”

致“逝去”的《魔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