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位石家莊姑娘七夕穿漢服比巧手 彰顯傳統魅力

民俗 手工藝 文化 經濟視野網 經濟視野網 2017-08-29

自己一針一線繡出的蓮花荷包、自己織出的傳統老粗布、自制的金步搖、牡丹簪,還有系列漢服剪紙作品……8月27日下午,正是七夕前夕,近百位喜愛漢服的石家莊姑娘穿起漢服,比比巧手,還原了這個傳統節日“乞巧”的內容。

近百位石家莊姑娘七夕穿漢服比巧手

民間“鬥巧”大賽彰顯傳統魅力

出鏡人物

近百位漢服姑娘

採訪動機

8月27日下午,近百位漢服愛好者穿上漢服,為自己喜愛的手工製品打分,評巧手狀元、榜眼、探花。

這次“鬥巧”活動由石門漢韻(石家莊一家民間漢服群體)發起,吸引了大量熱愛傳統文化的姑娘小夥的關注和參與,最終進入決賽的有壽山石篆刻“永結同心”、仿嵌百寶螺鈿彩繪花鳥紫檀漆盒、以採蓮為圖案的荷包、步步生蓮金步搖、面制金蕊牡丹簪、手工老粗布等9件巧手作品。 8月27日下午,近百位漢服愛好者都穿上了漢服,共聚一堂,為自己喜愛的手工製品打分,評出巧手狀元、巧手榜眼、巧手探花。

“鬥巧”現場,一群群身穿漢服、綰髮簪花、巧笑倩兮的姑娘們宛若穿越回過去。大家共同欣賞著精美的手工藝品,探討著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連接。身穿襦裙、手捧自織老粗布的陳英說,她的本職工作是在醫院做管理,業餘時間喜愛漢服和織布,自己家的床單、窗簾都是自己織的,織布是門很古老的技藝,有72道複雜的工序,每織一米布就需要梭子穿梭3000多次。但是手工織布的魅力是大機器所不能比擬的,她喜歡織布,給自己和家人做衣服,也願意把這門傳統的技藝傳承下來,最近她剛剛申請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預計很快就能得到批覆了。同樣身穿漢服、帶來了手工製品的張晨和妻子都是漢服愛好者,他們的孩子才滿11個月,此次也穿著漢服前來參加“鬥巧”大會,張晨說,他喜歡傳統文化,也願意盡己之力弘揚漢族人自己的民族服裝——漢服,而且在七夕這樣的節日裡,他覺得用手工製品來“乞巧” 很有意義。

作為“鬥巧”大會的評委之一,燕趙國學館館長劉志說,七夕是我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這個節日不僅有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還有拜月、乞巧的傳統習俗。在傳統民俗中,七夕當晚,女孩們會一起在月下比賽穿針,寓意像織女一樣有一雙巧手。因此,七夕又被稱為“女兒節”“乞巧節”。近幾年七夕的商業炒作漸濃,人人都知道七夕是個應該互贈禮物的愛情節,卻忽略了“乞巧”這項重要內容,他希望能夠藉助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現代人瞭解傳統文化,讓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

記者 劉文靜

原標題:近百位石家莊姑娘七夕穿漢服比巧手 彰顯傳統魅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