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劉伯溫說了4個字,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

朱元璋所處的時代,相對於秦朝末年,略有不同。秦朝雖然用暴政統治,但本質上文化有認同感,元朝末年統治者是蒙古人,和漢文化有較大的區別,所以中原百姓除了要忍受苛政意外,還要受種族壓迫。當韓山童和劉福通在開封首先起義的時候,中原大地紛紛響應,最後被蒙古鐵騎一路鎮壓,成氣候的義軍也就陳友諒、朱元璋等幾路人馬,可見當時鎮壓非常殘酷。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用了4個辦法,把明朝人口從2千萬變成6千萬,但最後一條卻難以啟齒。

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劉伯溫說了4個字,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

明朝末年的戰爭,規模較之前的朝代相對宏達,以鄱陽湖水站為例,雙方共出動80萬大軍,數萬條戰船,其中陳友諒的60萬大軍幾乎死了一半,另一半要麼傷亡,要麼投降。要知道,80萬人,幾乎佔了當時中原人口的3%左右,也就是說,當時有2600多萬人口,每100人就有3個人參加了這場戰鬥。另外,陳友諒等人和蒙古人之間的戰爭,規模也很大,傷亡人口眾多。

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劉伯溫說了4個字,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

等朱元璋打敗張士誠之後,第一次全國人口統計,只有2000萬人,為什麼明朝初年人口這麼少,這裡面有3方面原因:其一,元朝對中原近百年的壓迫,沒有給漢人良好的繁衍環境,尤其是元朝末年天災頻發,這期間,漢人的人口不但沒增長,反而減少。其二,元朝末年的戰爭,規模很大,當時火炮已經被廣泛應用於戰爭,冷兵器+火炮之間的較量,使彼此間傷亡慘重,甚至剛滿十歲的男童,都要被強徵入伍,朱元璋收了許多義子,大多年齡都很小,但都得拔刀禦敵。其三,元朝收人頭稅,也就是說稅賦不僅僅和土地掛鉤,和人口也掛鉤,這導致很多百姓不敢生育。

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劉伯溫說了4個字,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

朱元璋建立明朝,當時北方有蒙古勢力伺機反撲,南粵和西南都有戰事,急需要繁衍人口,當時朱元璋提了3點建議,劉伯溫看後,又增加了一條,最後一條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這四條建議分別是:

其一,打擊貪官、清正廉潔。這個是朱元璋心中的第一要務,貪官的根本不是貪汙朝廷,而是魚肉百姓,只有除掉貪官,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才能繁衍生息。

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劉伯溫說了4個字,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

其二,發展農業,輕徭薄賦。朱元璋深知,民以食為天,把農業搞好,糧食增產,百姓豐收,這樣才能有大量的下一代產生。要不然父母吃不飽,誰敢生孩子。

其三,戶籍管理,社會救濟。朱元璋發明了獨特的明朝戶籍管理制度,把每個人和祖籍土地掛鉤,使百姓不至於流離失所。朱元璋還創辦了“養老院”和“孤兒院”,為社會福利事業做了長足的貢獻。這些善舉,也對人口的增長,有很大好處。

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劉伯溫說了4個字,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

其四,這一條只有4個字,是劉伯溫提出的建議,那就是:實施宵禁。據說朱元璋當時看到這4個字,心裡直罵劉伯溫厲害。明朝的宵禁,由錦衣衛負責,即:天黑後的某個時辰開始,到天亮這段時間內,禁止一切室外活動,除非有官府許可。劉伯溫為什麼要提出這一條呢,因為不管是普通百姓家還是士大夫家,白天勞作,晚上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宵禁,晚上只能禁錮在家,漫漫長夜,為生孩子創造了必要條件。

朱元璋想增加人口,劉伯溫說了4個字,非常管用但難以啟齒

所以,當時明朝官員有不明白第四條什麼意思時,朱元璋也不好開口解釋,真是難以啟齒。但事實證明,劉伯溫的這條建議非常管用,到了洪武二四六年,明朝的人口已經突破6千萬,翻了三倍有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