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張居正(40)整頓國防鬥文官

明朝 張居正 譚綸 戚繼光 天外村藥房 2017-05-24

在抗倭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譚綸是一位實幹家。實幹家的特點就是,能夠根據需要完成的任務,儘快拿出方案來執行。他就任薊遼總督以後,很快發現了薊遼防線的最大問題:兵力不足。

譚綸說,現在薊州昌平一帶的兵力不到十萬,而且半數是老弱病殘,又分散在二千里的長城上,一旦敵人集中攻擊,我軍就會被各個擊破,所以必須要訓練新兵。

但是訓練新兵存在四道難題:第一是缺錢,要訓練三萬勤於車戰的精兵,每個月要花五十四萬兩銀子,錢誰給?第二,本地軍人都已經疲懶了,必須從江浙一帶招募一萬二千亡命徒,補充軍隊的勇氣。我和戚繼光完全可以辦這事,但怕朝廷上有人說閒話阻撓。其三,北方的兵油子多,不服從軍紀,如果我們嚴明軍法,他們多半會背後造謠;而薊州又靠近北京城,一旦流言傳到中央,只怕我們事沒辦成反落一身髒水。第四,要平定邊境,不是打一兩仗就可以解決問題,必須多打幾仗,才能讓敵人不敢來犯。問題在於,一旦打了一兩次勝仗,恐怕就會遭到朝中的嫉恨,引發大禍。

歸根結底,譚綸是在發問:我要到前線收拾敵人了,後方會不會有人收拾我呀?

話說張居正(40)整頓國防鬥文官

(含血問蒼天)

對譚綸這種擔心,張居正以他的行為作出了最好的保證。

他不僅安慰譚綸,鼓勵他按照自己的方略去準備,而且實實在在給予了極大支持。譚綸建議,授予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的職權,相當於聯合集團軍總司令官。各鎮總兵官以下,都受他節制,同時調集各處精兵三萬人,由戚繼光直接率領,作為長城防線的戰略機動力量,迎擊來犯的蒙古軍。另一方面,又請求調三千浙江兵來薊遼救急。這些要求,張居正都一一滿足,對於譚綸的各種計劃,也紛紛照準。

話說張居正(40)整頓國防鬥文官

(譚綸塑像)

譚綸的要求得到了批准,戚繼光卻面臨著麻煩。

因為原本薊遼總督下屬便是若干位總兵,如今根據譚綸的意思,又任命戚繼光為“總理練兵”的指揮,制約薊州、昌平和保定三位總兵。在譚綸來說,自己增加了一位得力的軍事助手和前線指揮官,但在三位總兵來說,莫名其妙在總督之下又多跳出這麼一位“總理”來騎在自己頭上,有些彆扭。三鎮總兵手下的兵力名義上都歸戚繼光“節制”,實際上也節制不動。他能動用的,也就自己手下的三萬兵力。戚繼光這個“總理”聽著威風,其實有點高不成低不就。

這種尷尬朝中很多人都看到了,也有人在想辦法解決這個矛盾。兵部尚書霍冀就拿出了一個主意來:他聽到傳言,說總督譚綸對於薊州鎮總兵郭琥不滿意。於是,霍尚書就把郭琥撤職,然後調戚繼光為薊州鎮總兵。心想這樣一來,譚綸和郭琥的矛盾解決了,戚繼光手下也多了幾萬直屬兵馬,真是兩全其美。

然而霍冀的點子自以為是,其實卻幾頭都不討好。因為郭琥是一員能征善戰的猛將,譚綸對他並沒有太多不滿。霍冀這麼一插手,郭琥固然莫名其妙丟了官職,譚綸也損失了一員大將。而在戚繼光呢,由總理三鎮練兵變成一鎮的總兵,雖然實權增加了,名義上的地位卻降低了,這讓好面子的戚繼光也很鬱悶。

霍冀一番好心,卻讓三個名將都受委屈,他自己鬧出來的事情,自己已經沒法收場了。對兵部的這團麻煩,內閣首輔李春芳和次輔陳以勤也沒有太多的積極性去糾正。

這時候就只有張居正挺身而出。他不辭辛苦,寫信給譚綸、戚繼光,溝通想法,終於弄清楚了譚綸對郭琥的看法,也摸透了戚繼光不高興的原因。

於是張居正本著國家大局,拿出了相對合理的解決方案:戚繼光這一方面,保留總理三鎮練兵,再兼任薊州鎮總兵,這樣實權加強,虛名未降,當然高興;郭琥一方面,暗中好言安撫,調任他處。這麼一來,勉強算是把損失減到最小了。

張居正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把這個解決方案拿出來後,不是自己出面,而讓譚綸以總督的名義,寫信報告給內閣李春芳、陳以勤,以及兵部尚書霍冀,還有老一代軍事家楊博這幾個人。而張居正自己,則在朝廷裡暗中運動此事。最終就按照這個方案善後,,大家的面子保住,譚綸和戚繼光也終於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到邊防建設上來了。

譚綸和戚繼光在薊遼一帶,進行了大量的兵工建設。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在長城上加修上千座“敵臺”,就是小型堡壘,每一個堡壘駐紮五十名士兵,作為防線的關節點。張居正對此是贊同的,還專門寫信和譚綸討論關於這個工程的細節。

話說張居正(40)整頓國防鬥文官

(敵臺)

當時在朝廷上,很多官員認為修築敵臺工程過於浩大,勞民傷財,而真正在蒙古人入侵時又中看不中用。李春芳、陳以勤對此沒啥立場,又是張居正站出來舌戰群儒,把修築敵臺的意義和代價一條一條剖析,終於說服了大多數臣僚,使譚綸得到充足的人力物力,完成他的邊防建設。

除此之外,張居正留下的大量書信,還記載了很多其他的軍務討論。比如,他關心邊防軍糧供應和徵集、運輸消耗,建議各部隊分區就近徵糧,減少損耗;他曾多次評價邊境將帥的才略,併為他們請功。也是在張居正的堅持下,於隆慶三年,舉行了由皇帝親自主持的“大閱”,大大振興了明朝軍威。

話說張居正(40)整頓國防鬥文官

總之,在隆慶前期,正是內閣中最年輕的張居正,不顧所謂的分內分外,挑起了支持邊防的重任。也正是在他的支持下,譚綸、戚繼光等名將,才能逐漸在北方邊境構築起阻攔入侵的鋼鐵防線,併為日後若干年的和平打下基礎。

話說張居正(39)九邊要地用良將

話說張居正(38)慘遭報復的遼王

話說張居正(37)熱臉貼了冷屁股

話說張居正(36)竟要隆慶學秦始皇

話說張居正(1-5)天才兒童生荊楚

話說張居正(6-10)乘風破浪科舉路

三國十大美女(9)徐氏:史實版的貂蟬

聊聊鎖麟囊(之六)待人接物的分寸

聊聊鎖麟囊(之五)勢利眼

話說張居正(40)整頓國防鬥文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