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明朝 崇禎 魏忠賢 洪承疇 李自成 坐看東南了 2018-12-01
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吊處


(原創文章,請不要轉載到其他媒體,侵權必究)


1644年(崇禎十七年),農曆三月十九日的北京,已經是萬物復甦,草木蔥蘢。煤山的歪脖子樹,已經長滿了嫩綠的樹葉,充滿著勃勃生機,與吊死在樹上的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檢形成強烈的反差。夕陽下,朱由檢的屍體投射出長長的身影,景象無比淒涼。

朱由檢已經斷氣很久了,這年他才33歲,陪他一起來上吊的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其他大小臣工,有的躲在家裡,有的可能殉節了,但更多的是迎接李自成去了,早報名、早轉型、早享福。大明江山亡了,大家找出路是早晚的事。

死前的朱由檢,生前當了17年的明朝皇帝,他一直埋怨自己生不逢時,在大廈將傾之時接任皇位。上吊前,匆匆忙忙,但他也做了一些思考,認為自己並非亡國之君,但大臣都是亡國之臣,是諸臣誤朕。


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到深夜了,朱由檢依然掛在歪脖子樹上,農民軍還沒有尋來,正為找不到朱由檢發愁。這時,一陣冷風襲來,吹醒了正在黃泉路上的朱由檢,使朱由檢冷靜了下來。17年來,朱由檢從未有過現在這樣冷靜。山下的紫禁城,李自成的人正在為佔領了北京舉行狂歡,煙花飛滿天。觸景生情,朱由檢再次陷入深深的沉思,大明為什麼會亡在自己手裡?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朱由檢嘆了一口氣,覺得自己一上臺過於鋒芒畢露,自信滿滿,對魏忠賢的處理太嚴重了。魏忠賢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好人能幹大事嗎?能幹成大事嗎?國家多事之秋,必須用非常之人,不然到處都是推諉扯皮,到處都是不負責任,到處都是口水戰,而實事辦不好一件。

魏忠賢不怕得罪人,執行力又很強,如果魏忠賢在,好多定下來的事情,不會出不了紫禁城,應該都會得到比較好的執行,起碼最後關頭遷都南京應該能實現。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臨走前,一再交代我說太監魏忠賢忠誠可靠,能辦大事,當初我為什麼就沒有聽進去呢?說到底還是自己年少不諳世事,說到底的還是自己看不起太監。哥哥雖然愛好做木匠,但是大事並不糊塗,比我清醒,這個必須要承認。


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天啟皇帝朱由校劇照


想到這裡,朱由檢後悔莫及,問掛在另外一棵樹上的王承恩,帶酒了嗎?王承恩說,出門的時候太匆忙,沒有帶,再說皇上平時不好酒啊。朱由檢說,那就算了,山下都是闖賊,若是讓你下去取,不安全。

朱由檢想起了袁崇煥。想想當初真是蠢,我為什麼要殺袁崇煥?他謀反?一個敢於困守寧遠孤城的剛烈戰將,一個曾經打退努爾哈赤的英雄,怎麼可能會背叛朝廷?袁崇煥這人雖然毛手毛腳,但是他的勇敢、他的擔當是很少有人能比的,他的軍事能力也是可圈可點的,他的人品也是很不錯的。現在想來,我對待手下的確就是缺乏必要的寬容,斤斤計較,過度注意細節,大方向關注的少。高皇帝朱元璋曾對徐達說過,將在外,情況複雜,不必事事請示,你自己處理好就好可以。

我為什麼沒有按照高皇帝對徐達的辦法對待袁崇煥呢?殺了袁崇煥,也就殺了武將們的銳氣,自毀長城,想想這真是一遭臭棋。當初,我應該盡力平息對袁崇煥的不利輿論,設法保護袁崇煥,留得大將在,不怕沒事做,風聲一過就可以讓他重新出來擔當大任。


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現在後悔有什麼用呢?朱由檢這下又想起了自己的內閣大學士,從頭數了數自己用過的內閣大學士,足足50人,17年50人。朱由檢在想,我心裡明白,這50人的確大多數都是酒囊飯袋,天資本身就不高,沒有人可以比得上張居正。但朱由檢又想,張居正雖然是人才,但是也得益於高祖父嘉靖、曾祖父隆慶、祖父萬曆等皇帝的大膽使用,其實自己的手下里面,並不乏人才,關鍵還是自己對手下操之過急。

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盧象升等等,哪一個不是頂尖人才?當初只要我隨便用好其中一個,大膽使用,不怕不能重整朝綱,不怕不能收拾人心。可以學習祖父萬曆皇帝小時候,經常賞賜給內閣首輔酒啊、羊啊,香餅啊,對內閣首輔上報的文能同意的都同意,給他造勢,給他權威,讓他幫助凝聚人心,君臣擰成一股繩,上下齊心,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雖然,自己對楊嗣昌足夠信任,但是對他攘外先安內的策略理解的還是不夠透徹,執行的還是不夠堅決,功虧一簣。想到這裡,朱由檢又問掛在另一棵樹上的王承恩,帶香菸了嗎?王承恩說,皇上平時不是不抽菸嗎?幸好我帶了一條。


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朱由檢點燃了一支菸,猛吸了一口,並不急著吐出煙,並對王承恩說,還是你對我好,忠心耿耿,走哪跟哪。咳,當初,我要是按照楊嗣昌的思路執行下去,對只有十幾萬的東虜(女真人)再忍一忍,先將內地的農民起義徹底平息,安撫好流民,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恢復元氣後再回過頭來對付東虜,這不是很好嗎?

特別是1637年(崇禎十年)之後的一段時間,我沒有把握住機會。洪承疇和孫傳庭之前已經活捉了高迎祥,後來李自成也被打得只剩下18騎逃進大山,張獻忠在湖北也投降了,形勢本來一片大好。1638年(崇禎十一年),東虜入境搶掠,我不應該將洪承疇和孫傳庭的部隊全部調到北京防衛東虜,至少應該留下孫傳庭的秦軍在陝西將李自成掃蕩乾淨,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王承恩插話說,皇上所言極是。

後來,張獻忠在湖北復叛,我不應該派楊嗣昌去督師,楊嗣昌是謀臣,特長是謀劃規劃,而不是領兵打戰,結果,楊嗣昌在湖北打了敗仗,襄陽被張獻忠攻佔,叔祖襄王朱翊銘一家被殺,楊嗣昌自殺。這事責任不在楊嗣昌,責任主要在自己,沒有人盡其才,沒有將人才用在合適的位置。


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1640年(崇禎十三年),李自成和張獻忠復出後,又遇上中原饑荒,此時起義軍如魚得水,如牛得草,兵源充足,橫行陝西、中原、湖廣、四川等地,東北又有東虜,如何是好?1641年,我為什麼要安排洪承疇率13萬大軍去與東虜決戰?為什麼要孤注一擲?那麼多人告訴我,野戰打不過東虜,我們的優勢是據城而守,我為什麼要急切逼迫洪承疇和東虜打野戰?朝廷13萬大軍,一觸即潰,說明什麼?

說明朝廷軍隊戰鬥力真的不行了,一敗再敗給東虜,也說明東虜的野戰能力真的是強大。為什麼當初自己不承認這一點?如果將洪承疇的13萬大軍守在北京及其周邊,東虜對我們能有什麼辦法?螞蟻能偷點吃的,還真能吞下大象?朱由檢又深吸了一口煙,寒風陣陣襲來,不過不感覺冷,因為自己死了。人死了,可是心還沒死。洪承疇的失敗,不怪洪承疇,怪自己決策失誤。

洪承疇兵敗,朝廷只剩下在陝西的孫傳庭了,孫傳庭先前被自己無辜關進大牢3年,1642年將他釋放,安排他去陝西練兵,一年來又拉起數萬人的部隊,這是北方唯一可以動用的精兵了,我當初為什麼要強令他出潼關和李自成決戰呢?孫傳庭的幾萬人怎麼打得過李自成的數十萬人?


吊在北京煤山歪脖子樹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正確的做法是命令李自成帶領部隊來北京,護衛自己遷都南京,將火藥桶一樣的北京,留給李自成和東虜攪和。當初,自己一直擔心十二陵被毀,一直擔心揹負丟下百姓不管的罵名,不敢下決心遷都,結果,連自己一家人都小命不保。想到這裡,朱由檢越發覺得自己當初愚蠢。

朱由檢終於把自己這17年皇帝生涯的大事大致梳理一遍,原來不是“諸臣誤朕”,而是“朕誤諸臣”。自己是朝廷的班長、是主要領導,出了事,主要領導負主要責任,沒毛病。不能出了事先從手下身上找原因,要先剖析自己,再分析別人,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才是正確的為君之道。朱由檢突然覺得自己醒悟了,於是呼叫閻王:閻王,放我出去,我要去南京,重整山河。

閻王說:你還是託夢給你活著的堂兄弟們吧,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辦法替你重整山河?另外告訴你,你的三個兒子都落在李自成手裡了,去不了南京了。

朱由檢聽閻王這樣說,氣不打一處來:TMD,陰曹地府也這麼官僚。說著,朱由檢將嘴裡的菸頭狠狠地吐在地上,猛一伸右腳,想踩滅菸頭,結果一腳踩空,沒踩到地上,因為脖子還吊在樹上呢!(原創作者:朱穩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