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藉助夫人兒子保住太子之位,卻不料落個這般下場

明朝 明成祖 解縉 明仁宗 上馬擊狂胡 上馬擊狂胡 2017-10-14

他藉助夫人兒子保住太子之位,卻不料落個這般下場

明仁宗朱高熾像

明成祖朱棣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在南京稱帝,年號永樂。朱棣和徐皇后共生了三個兒子:長子高熾、次子高煦、三子高燧。高熾為人仁柔,喜愛讀書;高煦勇猛好鬥,武功高強;高燧則工於心計,會籠絡人心。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高熾被冊立為燕王世子,但野心勃勃的朱棣並不喜歡自己的這個長子。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起兵,命高熾留守北平。高煦隨軍征戰,每每衝鋒陷陣,戰功烜赫,在燕王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高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燕王時時誇他像自己,他也認為繼承人非自己莫屬。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登上皇位,沒有按照慣例立即封世子為皇太子。他一直猶豫不決,徵求朝臣們的意見。以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為首的武將都認為高煦功勞大,應立他為皇太子。而解縉、黃淮、金忠、尹昌隆等文臣則認為應該“立嫡立長”。朱棣考慮再三,終於在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立高熾為皇太子,封高煦為漢王、高燧為趙王。

高煦自然大失所望,怨氣沖天。他寫的詩中有“申生徒守死,王祥空受凍”的句子,對其父的怨恨之情溢於言表。同時,他沒有放棄謀奪太子位的企圖。他的封地在雲南,他堅決不去。改封山東青州,他還是不去,同時設計將解縉、皇淮處死。高煦又向成祖請得天策衛的部隊為自己的護衛。唐太宗李世民曾被封為天策上將,後殺掉太子李建成,逼高祖李淵禪位於己,終成一代英主。高煦於是以唐太宗自比,加緊收留亡命之徒,胡作非為,終於激怒成祖。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月,成祖命將高煦囚禁起來。次年三月,改封樂安州,命他即可啟程,不準逗留,並訓斥他說,之所以把他封在樂安州,就是因為樂安州距北京很近。倘若他有圖謀不軌,朝廷可迅速發兵撲滅。

他藉助夫人兒子保住太子之位,卻不料落個這般下場

明仁宗朱高熾像

按理說趙王高燧既無高熾的長子名分,又無高煦的戰功資本,應該沒什麼奢望。他與成祖寵信的宦官黃儼等打得火熱,也糾集了一股勢力。他們經常撲風捉影,在成祖面前誣告太子。成祖屢次想易儲,又以茲事體大,下不了決心。於是拿輔導太子的官員開刀,蹇義、黃淮、楊士奇等先後下獄,解縉等被殺。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五月,成祖病重,趙王護衛指揮孟賢、欽天監王射成、宦官楊慶養子等密謀毒死成祖,假託遺詔立趙王高燧為帝。因有人告發,成祖立即發兵,將有關人員逮捕處死,並懷疑高燧與謀。太子從旁竭力勸解方免,高燧從此以後才變得老實一些。

朱高熾之所以能保住太子之位,除了他自己小心謹慎,眾輔導官員竭力保護外,還有一層重要的原因,即他的太子妃和長子爭氣。太子妃張氏非常賢惠,善解人意,深得成祖和徐皇后喜愛。朱高熾身體肥胖,腳又有毛病,路也走不動,更談不上騎馬射箭。一生好武的成祖一看到他就生氣,甚至下令減少對太子的飯菜供應量,免得他吃多了。其厭惡之情昭然若揭。成祖多次欲下詔廢太子,但一看到太子妃又不忍心。一次,太祖與徐皇后用餐,張氏親自動手,燒出的菜餚精緻美觀,味道可口。張氏的一舉一動都優雅得體。成祖和徐皇后非常滿意,忍不住誇獎道:這個媳婦賢惠,今後我家的事就要多靠她了。言下之意已經把張氏當未來的皇后看待。

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更是生得相貌出眾,聰明異常,從小就深受成祖喜愛。當初成祖與解縉商量立儲之事,解縉先提出“立嫡立長”,成祖默然。解縉又說“好聖孫”,即指朱瞻基。永樂六年(公元1408)十一月,成祖命丘福、蹇義等兼任皇長孫的輔導官,對他們說:“朕長孫天章日表,玉質龍姿,孝友英明,寬仁大度。年未一紀,夙夜孜孜,日誦萬言,必領要義。朕嘗試之以事,輒能裁決。斯實宗社之靈,卿等悉心輔導。”永樂九年(公元1441年)十一月,正式立朱瞻基為皇太孫,確立了他的皇位繼承人地位。

他藉助夫人兒子保住太子之位,卻不料落個這般下場

文淵閣

一天,成祖命太子高熾、漢王高煦、趙王高燧以及皇太孫朱瞻基等一起拜謁太祖孝陵。太子走不動,兩個宦官扶著他還總要跌倒。高煦在後面幸災樂禍,話中有話地說:“前人跌倒,後人知警。”朱瞻基應聲說:“更有後人知警也。”高煦回頭一看,臉色大變。

君權專制時代是家天下,皇族的家事就是國家大事。有了太子妃和皇長孫朱瞻基這兩顆砝碼,成祖那顆搖擺易儲和不易儲之間的心終於向一頭傾斜。朱高熾一家子精誠團結,各施解數,終於把皇位繼承權保住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朱高煦與兒子朱瞻圻互相揭發罪狀,最後身敗名裂。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成祖死於北征返京途中,戰戰兢兢做了八年世子和十一年太子、時年四十七歲的朱高熾終於登上了皇位。他虛心聽取朝臣的意見,採取了一些與民休息的措施,很想有一番作為。但是,短短一年後,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個月皇帝的朱高熾病重,不久之後就去世了。終年47歲,廟號任宗,葬於十三陵獻陵。對朱高熾突然死亡的原因有種種猜測:雷擊、中毒,甚至過度縱慾。後一種猜測的根據可能是,在他死前幾天,嚴懲翰林李時勉,因為他上奏提出批評,其中一條是他在服朱棣之喪時與其妃子有不檢點的行為。但是一名大太監報告說他死於心臟病發作。考慮到皇帝的肥胖和足疾,這種說法更為可信。

朱瞻基繼位後,沿襲他父親的做法,對兩個叔叔給予優厚的待遇。但朱高煦並不以此為滿足,朱瞻基繼位的第二年,即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八月,朱高煦公開造反。他師法其父故伎,也以“清君側”為旗號,朱瞻基親征,不久高煦投降。

他藉助夫人兒子保住太子之位,卻不料落個這般下場

明獻陵

朱瞻基可能是明朝天資最高的皇帝之一,能文能武,敏捷而沉著,觀察和處理問題洞中要害,推行了不少輕徭薄賦、與民同樂的措施。他在位的宣德年間(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與他父親在位的洪熙年間(不足一年),合稱明代歷史上的“仁宣之治”。“仁宣之治”是與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清代的“康乾盛世”等並稱的太平歲月。宣宗死時英宗才九歲,有傳言將招皇太后的另一個兒子襄王朱瞻墡為帝。皇太后將大臣招到宮中,指著英宗說:“這就是新天子。”於是,一切浮議盡息。英宗正統初年(公元1436年),太皇太后委任楊榮、楊溥、楊士奇等四朝老臣,對英宗嚴加約束,朝政堪稱清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去世,如她與英宗同年生,則享年六十五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