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後,此國一直打算為其復國,堅持一百多年後,徹底絕望了

1619年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對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大為下降,女真族的後金政權開始強大起來。1627年,後金君主皇太極遣兵入侵朝鮮,朝鮮被迫與後金議和,與後金結盟。但是,當時朝鮮由親明的西人派執掌政權,依然保持與明朝的關係,收留明朝戰敗逃至朝鮮的將領,對後金持敵對態度... ...

明朝滅亡後,此國一直打算為其復國,堅持一百多年後,徹底絕望了

1636年至1637年之間的“丙子虜亂”,皇太極部隊的鐵騎就再次到訪朝鮮,並虜獲了朝鮮的君主李湨和他的哥哥李溰,之後,這兩兄弟在京城做了很長時間的俘虜。此時,具有高度發達的儒家文明、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則成了大清朝的附屬國。朝鮮雖然屈服於清朝的統治,但是,朝鮮人對清朝非常反感,稱呼清朝為“胡虜”。

後來,這兩人被多爾袞召見,不久的1644年11月9日,這兩人被遣返回了朝鮮,清政府還很友好的減少了朝鮮每年需要進貢的貨物數量。第二年,在大清朝做了很久人質的的世子終於返回本土,跟隨世子回來的清朝使者要求朝鮮的李氏家族出城叩拜迎接,於是,有些忠於明朝的朝鮮臣子對清朝心懷怨恨,不知什麼緣故,之後,李湨在宮中被人毒害。

明朝滅亡後,此國一直打算為其復國,堅持一百多年後,徹底絕望了

李家人都諱莫如深,因怕被多爾袞降罪,都心照不宣的隻字不提,上奏給多爾袞只說是因病身亡。

李湨在清朝當了十年的人質,目睹了明朝滅亡和清朝興起的整段歷史,瞭解朝鮮同清朝的政治格局。李湨去世的事,多爾袞難以置信,但是,朝鮮那邊一口咬定是因病暴斃身亡,他也沒有辦法。為表紀念,多爾袞追封李湨為朝鮮世子。

為了緩和兩國關係,清朝釋放了人質,減少了每年的歲貢。之後爆發的兩場戰爭,使得這些政策並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朝鮮因此對清朝深惡痛絕,民族仇恨的種子也被深深的埋下了。本來對於朝鮮來說,明朝滅亡清政府上位,是一個很好的改善對外政策的契機,但是,有一些反清分子利用朝鮮民族的仇滿心理從中挑撥,成了兩國關係緩和的毒瘤。

明朝滅亡後,此國一直打算為其復國,堅持一百多年後,徹底絕望了

並且,朝鮮視清朝為“犬羊之國”,把清政府比喻成不法的入侵分子,蔑視清朝皇帝,甚至,他們的內部公文都使用的是崇禎年號。在清末,朝鮮依舊有少數人在使用崇禎年號,不難看出朝鮮民族的內心對於清朝是很抗拒的。朝鮮的大臣們認為:“朝鮮族幾百年來,為大明朝效力兢兢業業,明神宗對朝鮮人民有再造之恩,有情有義,如再生父母。”

甚至,李朝孝宗一直把復興明朝當做自己的任務,並提出要北伐,他對群臣說:“這是最好的報答明朝的機會。”李朝孝宗首先進行了北伐前的準備工作,擴充軍隊準備作戰。每個軍隊都增添了很多人,都城御軍增加後有兩萬多人,禁軍也有一千多名,統一改為騎兵,並增加了大炮攻堅部隊。還計劃增加一萬名都監軍,兩萬名御軍,但是由於財政緊張這些計劃未能實行。

明朝滅亡後,此國一直打算為其復國,堅持一百多年後,徹底絕望了

李朝君臣確信“胡人無百年之運”的儒家格言,李氏群臣認為地震、彗星等都預示著清朝滅亡,並對所有反清勢力抱以重望,暗中準備聯合這些人一起討伐清政府。臺灣的鄭成功向日本表達自己想要與其合作伐清復明的意圖,朝鮮自然很看好日本和鄭成功的合作,甚至,想要派兵前往支援。

但是,朝鮮對於清政府來說,只不過是彈丸之地,朝鮮財政支撐不足,軍事力量薄弱,北伐之路坎坷,實施起來難度很大。再說,清朝剛剛崛起,順治和康熙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全國上下一片和睦景象,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一片大好趨勢,朝鮮族所期盼的清政府覆滅的願望也一直沒有實現。

明朝滅亡後,此國一直打算為其復國,堅持一百多年後,徹底絕望了

再後來,臺灣地區也被清政府統一,明朝最後的殘存勢力也消失不見了,從而,影響中原、朝鮮、日本三國的一切不確定因素也全都消失,自此,朝鮮的北伐計劃也落下了帷幕。可以說,朝鮮沒有實際的參加過中國的內部戰爭,也沒有成功的和日本合作侵入中國領土,冒犯正處於繁盛時期的清政府強權勢力。

從另一方面想,雖然,朝鮮的反清復明的計劃沒有成功,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引火上身”。北伐雖然沒有順利進行,但是,使得原本經濟羸弱的朝鮮更加脆弱,清朝與朝鮮關係也進展緩慢,朝鮮的反清分子不想肯定在清朝統治下的中國是大有作為的,甚至,全面拒絕了外來的中國文化。

明朝滅亡後,此國一直打算為其復國,堅持一百多年後,徹底絕望了

在明朝滅亡後,朝鮮王室還一直在舉行各種追思明朝的活動,不忘焚香望闕之禮。在明朝滅亡六十週年的時候,肅宗甚至以太牢祭祀崇禎皇帝,又設立“大報壇”祭祀神宗皇帝。可以說,這種祭祀明朝皇帝的活動每年都會舉辦,一直到朝鮮李氏王朝的結束。朝鮮雖然痛恨鄙視清朝政府,但是,每年要進貢的物品並不會少。

朝鮮的反清復明的計劃也都是在暗地裡策劃,就連北伐都沒有見光就被扼殺在搖籃裡了,清政府更是絲毫沒有察覺這些異樣。但是,兩國之間的交往一切都是以利益為大,加之,清政府一直在為兩國友好努力,做了種種措施,臺灣被清政府收復後,中國與朝鮮的關係自此進入穩定時期。這裡,我們反觀朝鮮與清政府的政治問題,依舊可以給我們今天的外國邦交帶來啟示。

參考資料:

『《朝鮮王朝實錄》、《宮中殘酷史:花兒的戰爭》、《丙子虜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