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滅亡後,為何太子一直被殺一直被抓,僅康熙一人就殺了十個?

崇禎煤山自縊後,整個大明土崩瓦解,南明小朝廷各自為政,各懷鬼胎。清軍在多爾袞指揮下,各個擊破,收復了兩京一十三省。但直到康熙年間,還多次有明朝太子出沒,不停被抓,然後不停被殺。清廷處置了十幾個“太子”,可還有太子不斷出現,大明哪來的那麼多太子,真正的太子又在哪裡呢?

談起大明太子層出不窮的現象,繞不開“反清復明”這個話題,“太子們”就是這個組織的傑作。名不正則言不順,既然是反清復明,那就要有一面大旗,“朱三太子”就應運而生了。楊起隆就是其中一位,他為人膽大心細,很有謀略。決定起事時,他就聲明自己就是“朱三太子”,起兵反清,光復大明,當然其中私心肯定是有的。

大明滅亡後,為何太子一直被殺一直被抓,僅康熙一人就殺了十個?

楊起隆組織的人並不多,大多是一些:明朝遺民、反清義士、清軍叛徒、流寇強盜。他們中有真心復興大明的;有反抗清廷的;也有渴望改變命運的投機分子。要想將他們團結在一起,並不容易,“朱三太子”就是最好的辦法。

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後,忠於大明的人滿意了;反抗清廷的人有了信心;連一些投機分子也看到了希望。因此在京師重地,楊起隆整整拉攏了上千人,組成起事組織。

但一次大意,毀掉了縝密的計劃。楊起隆召集陳益等人開會時,選錯了地址,家主偷偷向清軍告密了。密密麻麻的清軍和衙役,包圍了庭院,楊起隆見事情敗漏,被迫臨時組織反抗。能夠快速集中的只有幾百人,而且計劃完全被打亂,清軍有備而來,楊起隆失敗了。

楊起隆逃出了京師,數百名反清義軍盡數喪命,其他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牽連。直到七年後,親信告密,楊起隆在陝西被清軍捕獲,“朱三太子”落案了。有趣的是,清廷審訊時得到了兩種說法:楊起隆假冒的“朱三太子”,楊起隆就是“朱三太子”。最後出動了前朝老太監,才證實了楊起隆是假冒的“朱三太子”。

大明滅亡後,為何太子一直被殺一直被抓,僅康熙一人就殺了十個?

楊起隆死了,一個“朱三太子”倒下了,但反清復明的行動遠遠沒有平息。這些組織,人數普遍不多,而且大多是民間組織,先後被清廷覆滅。幾乎每個組織覆滅之際,就會冒出一個“朱三太子”,康熙一朝就斬殺了十幾個。甚至真正的“朱三太子”被處死後,反清復明的義軍還多次拿他當金字招牌。

那麼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又在哪裡呢?他叫做朱慈煥,其實是崇禎的第五個兒子,但有兩個皇子很早就夭折了,因此被稱為“朱三太子”。崇禎作為亡國之君中,最有氣節的一位,在自縊前讓妃嬪自盡,持劍刺傷公主,唯獨放過了三個皇子。

大明滅亡後,為何太子一直被殺一直被抓,僅康熙一人就殺了十個?

他們分別是:太子朱慈烺、朱慈炯和朱慈煥。李自成入京後,最初冊封太子朱慈烺為宋王,意圖拉攏明朝眾臣。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聯合清軍,大敗李自成後。他決定放棄燕京,選擇南逃,失去了價值的太子朱慈烺和年長的朱慈炯,“神祕失蹤”了。

只有崇禎的第五子朱慈煥得以倖存,李自成敗退燕京時,把他帶走了。原因有二:朱慈煥性格柔弱,易於掌控;那年他才十二歲,比起兩個哥哥,還沒什麼威脅。

可能是上天都憐憫崇禎的苦心,在南下的旅途中,李自成率十幾個親衛探路時為鄉勇所殺。之後大順發生了內亂,也有說法這是李自成金蟬脫殼之計。但不管什麼原因,朱慈煥趁亂逃跑成功就是大明最大的幸運。

善良的人往往有著獨特的幸運,年幼的朱慈煥就是如此。無依無靠的他只能沿途乞討,一個王姓的地主覺得,這個年幼的孩子有種說不出的獨特,就問他的出身來歷。王姓老人感念大明,冒著家破人亡的風險收留了他,還幫他改了名字。

大明滅亡後,為何太子一直被殺一直被抓,僅康熙一人就殺了十個?

等到老人病故後,朱慈煥已經長大了,他選擇去出家避世。朱慈煥沒有王子應有的權謀勇武,但他有著絕佳的氣質和高超的棋藝。

一次有個鄉紳在寺廟上香時,見到了氣質不俗、又滿腹經綸的朱慈煥。對他非常中意,朱慈煥還俗了,娶了鄉紳的女兒過上了平凡人的生活。朱慈煥娶妻後,以教書為生,有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生活談不上富足,但卻很美滿。

可數十年間,他從未安心過,清廷一直在通緝明朝皇室。風頭緊了,朱慈煥就拖家帶口,遠走他鄉。大江南北,這位大明皇子為了逃難,走遍了千山萬水。

原因無他,反清復明的人們,一直扯“朱三太子”的大旗,康熙對此恨得咬牙切齒。朱慈煥雖然沒有復國之舉,但所有反清組織都在以他的名義“做大事”。

大明滅亡後,為何太子一直被殺一直被抓,僅康熙一人就殺了十個?

直到朱慈煥滿頭華髮時,一次醉酒後,向朋友吐露了真實身份。在清廷高額的懸賞下,利益驅動他選擇了告密,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煥,遭到了清廷的圍捕,舉家無一倖免。

但事情並沒有結束,之後的反清組織還是有許多人自稱“朱三太子”,他們或忠於明朝、或不滿清廷統治、或野心勃勃。“朱三太子”漸漸成了反清的口號,貫穿到了清廷統治中期,直到嘉慶年間,反清組織依舊長盛不衰。殺不盡的“朱三太子”,成為了清朝多位皇帝最苦惱的事情。

參考資料:

《清史稿》、《朱三太子案》

本文系頭條號漢史鉤沉原創首發,歡迎關注,瞭解中國古代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