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的傳奇人生

明朝 明成祖 朱元璋 建文帝 中國古代史 坐看東南了 2018-12-04
燕王朱棣的傳奇人生

明成祖朱棣


(用心寫明史。原創作者:夜燈唯許月華侵,請勿侵權)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出生於明朝建國前的8年,即1360年。朱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關於這樣的書籍多如牛毛,我只想通過7個事例來說說朱棣到底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有多能幹?來看看:

1.封藩北平。

朱元璋在建國後的第三年,即1370年,對諸位兒子進行分封,10歲的朱棣被封為燕王,封地北平。北平是什麼地方?現在的北京,元朝的京師大都,在明初是一個具有很大影響力和重要戰略的地位的地方,可以說,政治地位僅次於明朝首都南京,軍事地位超過南京。當時,退出北平的蒙古北元還保有比較強大的軍事力量,蒙古人夢寐以求地想著重新佔領北平,畢竟塞外的寒風太凌冽了。

北京的安危相當敏感,朱元璋將這樣重要的地方交給他鎮守,說明了什麼?俗話說,三歲看到老,說明10歲的朱棣在朱元璋心裡是非常優秀的,幹大事、守大城,必須得用能人,這是朱元璋的一貫做法。為此,朱元璋還將明朝開國第一名將、第一功臣徐達的女兒配給朱棣做王妃,可見一斑,當年,是徐達率軍佔領元朝大都(北平)的。


燕王朱棣的傳奇人生


2.沒有大錯。

朱元璋那麼多兒子中間,老二秦王、老三晉王、老五週王、老六楚王、老七齊王等年齡較大,這些人幾乎都被朱元璋處理過,甚至一度想廢掉秦王、晉王、周王,唯獨老四燕王沒有受到過朱元璋的嚴厲批評。作為無權無勢的老百姓,守法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作為位高權重、威震一方的藩王,能做到幾十年如一日沒有大錯誤,是相當不容易的。

從1380年就藩,到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棣在北平奉命多次率部打擊蒙古人,成績有目共睹,加之又沒有明顯的違法亂紀行為,實在難得。後來建文帝削藩,先削除了周、齊、代、湘、岷五王,沒有對燕王朱棣下手,有大臣勸說先處理燕王,建文帝說,燕王朱棣沒有什麼過錯,沒有留下什麼把柄,不能冒然下手。這也說明,燕王確實是一個十分小心謹慎的人。

3.被逼謀反。

很多人說朱棣一開始就精心準備謀反,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朱元璋去世時,建文帝按照朱元璋遺囑,通知各地藩王不能來南京奔喪,可以派兒子來。燕王很想來南京為父親朱元璋送一程,但是建文帝不允許,後來朱棣安排僅有的三個兒子赴南京奔喪,三個兒子全部去南京,這足以說明朱棣的誠意。若是打算在朱元璋去世後謀反,朱棣不可能安排三個兒子全部去南京,要是被建文帝扣下來了,朱棣就沒有兒子了,也生不出兒子了,因為朱棣早已經不能生育,具體原因不得而知,沒有現代醫學檢測。


燕王朱棣的傳奇人生


4.靖難成功。

當時,燕王朱棣的手上只有幾千護衛,而真正可以調動的只有800名親兵。這個情況朱棣不可能不知道。而建文帝呢?經過明太祖朱元璋30年的精心治理,此時朝廷糧食多的吃不完,能動用的軍隊有近百萬。建文帝的心腹大臣黃子澄告訴建文帝:請建文帝放心,當前朝廷實力相當強大,百萬大軍在手,糧草充足,完全可以搞定一切違法亂紀的藩王,建文帝覺得黃子澄說的的確道理。後來,朱棣為什麼造反?難道不知道造反要被殺頭、家破人亡?這些都知道。

那為什麼還要造反?我想,朱棣主要是出於維護宗室利益、個人前途和大明江山的綜合考量,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起兵造反。成功了就是皇帝,失敗了就死無葬身之地。最後,建文帝先動手,朱棣以800親兵起家,僅用了3年時間就推翻了擁有百萬大軍的建文帝。幹成這樣的大事,沒有非凡的才能,是做不到的,當然,朱棣的成功當然也具有偶然性。

5.善待手下。

朱棣進入南京後,並沒有一開始就胡亂屠殺建文帝的舊臣,相反,只要建文帝的那些舊臣表個態、認個錯,就算了。但是,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削藩骨幹拒不認錯,甚至破口大罵朱棣是亂臣賊子。這幾個主謀慫恿建文帝削藩,害死了建文帝,自己當然沒有臉活著,後來被朱棣殺掉,並被誅九族。

成王敗寇,在封建時代,誰輸了誰就是反賊,但朱棣下手太重了,這個做過了。而朱棣對跟隨自己靖難造反的手下,相當好,特別有兩個:一個是朱能、一個是張玉,這兩家後來都封了公爵,位極人臣,後代世襲,延續至明末;朱棣對自己的其他部下也相當好,並沒有“狡兔死、走狗烹”,朱棣的功臣都得以保全。這一點,朱棣比他爹朱元璋好多了。


燕王朱棣的傳奇人生


6.遷都北京。

長期在北京生活、打戰的朱棣,早已認識到北京的重要性,北京經過遼、金、元數代的經營,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已經上升;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向漢人學習,組織能力越來越強,一不小心就能與漢人爭天下,北京已經成為漢人與少數民族爭奪的焦點,漢人得之,則國家統一;失之,則偏安南方或不保。朱棣遷把都城從秀美的南京遷到寒風凜冽的北京,現在想想,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是,你覺得比登天還難的事情,別人輕輕鬆鬆就解決了。朱棣是怎麼做到的呢?第一,一開始就旗幟鮮明,沒有討價還價的機會,從未發出錯誤信號,誰反對就處理誰。第二,在南京保留一套完整的中央機構,所以明朝有“兩京十二部”之說。願意跟去北京的,歡迎;實在不願意去北京的,那就留在南京。

朱棣通過一手硬一手軟,完成了遷都大計,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對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南侵取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為防止不肖子孫將都城遷回南京,朱棣當上皇帝后,就安排在北京郊區的昌平建造陵墓,死後也埋在那裡。祖墳在少數民族的眼皮底下,子孫要想遷都,就不得不顧及影響。後來證明,朱棣的長陵就是定海神針,明朝後來在北京遇到危機的時候,朱棣的子孫都不敢遷都回南京,因為不能讓少數民族拋了自家的祖墳。


燕王朱棣的傳奇人生

明清故宮


7.隱形削藩。

通過武力手段當上皇帝的朱棣,怕封在各地的弟弟們以後複製自己的靖難行為,上臺後的朱棣採取了隱形削藩措施。一方面先提高藩王的經濟待遇,比如,給周王加俸祿五千石,用糖衣炮彈麻痺腐蝕藩王;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削減藩王實力,朱元璋在位的時候,藩王都是兒子,朱元璋比較放心,經常派他們替朝廷領兵指揮大兵團作戰,朱棣當年就常幹這事,鍛鍊了本領。朱棣當皇帝后,再也沒有派過藩王替朝廷領兵打戰。

這還不夠,朱棣通過循序漸進的辦法,逐步逐步削減各地藩王的護衛,朱棣在位22年,先後收回了周王朱橚、遼王朱植、岷王朱楩等6位藩王的護衛,並且廢掉了罪大惡極的齊王朱榑和谷王朱橞。其他藩王的護衛人數也在慢慢變少,一開始從三個護衛大幾千上萬人,後來變為一個一個護衛兩三千人,再後來從兩三千人變為幾百人,藩王們一步一步喪失了對抗朝廷的本錢。朱棣經過22年的努力,基本解決了父親朱元璋當年安放的定時炸彈,明朝後來雖然有寧王朱宸濠和安化王朱寘鐇叛亂,但是規模都很小,還沒等到朝廷出兵來平叛,地方官就平定了叛亂。

平心而論,朱棣這幾件事都做的很漂亮。不是天縱英才,無法辦成這麼多大事。


燕王朱棣的傳奇人生

明長陵 朱棣陵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