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落後愚昧的,一直落後於西方文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明朝時期,有許多西方學者和傳教士都到訪過中國,並且記錄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或許能幫助今天的我們更好地瞭解明朝的面貌。

"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落後愚昧的,一直落後於西方文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明朝時期,有許多西方學者和傳教士都到訪過中國,並且記錄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或許能幫助今天的我們更好地瞭解明朝的面貌。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西方傳教士與明朝官員

農業水平

"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落後愚昧的,一直落後於西方文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明朝時期,有許多西方學者和傳教士都到訪過中國,並且記錄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或許能幫助今天的我們更好地瞭解明朝的面貌。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西方傳教士與明朝官員

農業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到訪明朝的西方人眼中,中國的農業生產,讓他們稱奇。最影響歐洲的就是傳教士利瑪竇的評語:“中國遠比歐洲富裕的多。”

為什麼比歐洲富裕?傳教士曾德昭讚揚中國農民身體好,對待生活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更加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歎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利用風力揚穀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因此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繁多。許多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竟引起瘋搶。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而利瑪竇則盛讚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便利。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但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描述道: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路邊常見到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令人震驚。

城市水平

"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落後愚昧的,一直落後於西方文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明朝時期,有許多西方學者和傳教士都到訪過中國,並且記錄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或許能幫助今天的我們更好地瞭解明朝的面貌。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西方傳教士與明朝官員

農業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到訪明朝的西方人眼中,中國的農業生產,讓他們稱奇。最影響歐洲的就是傳教士利瑪竇的評語:“中國遠比歐洲富裕的多。”

為什麼比歐洲富裕?傳教士曾德昭讚揚中國農民身體好,對待生活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更加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歎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利用風力揚穀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因此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繁多。許多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竟引起瘋搶。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而利瑪竇則盛讚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便利。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但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描述道: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路邊常見到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令人震驚。

城市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正如農村一樣,明朝的城市建設,也曾令那些造訪的歐洲人稱讚。同樣還是拉達的敘述,作為當時歐洲強國西班牙的來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邊,不但城牆堅固,而且街道路面鋪的極好,兩旁種有青翠的樹木,路面比歐洲城市要寬要直,居民的房屋很漂亮。

特別吸引拉達眼球的,還有大明朝的福利慈善機構:惠民藥局和養濟院。在拉達的記錄下,明朝城市有一個“非常好的,讓我們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歎的事”,那就是基本所有的城市都有醫院。

拉達去過的幾個中國城市,很少見到乞丐,明朝人告訴他,當地養濟院可以收容無力生活的殘疾人。而且“始終有充足的大米供應。”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鎮,食物價格也都很便宜,也常見各種各樣的娛樂和宴會,拉達評價道:“超過世界其他地方,因為他們(明朝人)是真正富有而無憂無慮的。

除此之外,明朝的城市,更有令歐洲人讚歎的環境衛生狀況。利瑪竇就曾對比過蘇州與威尼斯,同樣都是“水城”,但蘇州除了繁華富裕外,水質也保持的很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般又鹹又澀。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用自己的筆墨描繪了西湖風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簡直到了“湖底細沙纖毫悉睹”的地步。為何干淨到這地步?曾德昭解釋說,除了人民勤勞,更因明朝有成熟的衛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體制,就連“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幾百年後,當拜訪乾隆的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時,對於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團成員斯當東,只有這幾句評語:很少有公共遊玩娛樂地帶,公路既少而且窄。當然讓英國人更驚訝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口真的很多,定海這樣的小縣城,都是人頭攢動。而到了北京後,以巴羅的記錄,北京東郊街道上,全是攤位和人流,整個大路被擠成一條線。但這樣繁榮的城市,給英國人最難忘的,卻是貧富差距。同樣是斯當東的感嘆:經過的每個城市,見過的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屋子,只有極少數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貧窮人家要麼是富有人家,中產階層非常少。

世態萬象

"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落後愚昧的,一直落後於西方文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明朝時期,有許多西方學者和傳教士都到訪過中國,並且記錄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或許能幫助今天的我們更好地瞭解明朝的面貌。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西方傳教士與明朝官員

農業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到訪明朝的西方人眼中,中國的農業生產,讓他們稱奇。最影響歐洲的就是傳教士利瑪竇的評語:“中國遠比歐洲富裕的多。”

為什麼比歐洲富裕?傳教士曾德昭讚揚中國農民身體好,對待生活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更加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歎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利用風力揚穀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因此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繁多。許多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竟引起瘋搶。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而利瑪竇則盛讚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便利。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但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描述道: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路邊常見到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令人震驚。

城市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正如農村一樣,明朝的城市建設,也曾令那些造訪的歐洲人稱讚。同樣還是拉達的敘述,作為當時歐洲強國西班牙的來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邊,不但城牆堅固,而且街道路面鋪的極好,兩旁種有青翠的樹木,路面比歐洲城市要寬要直,居民的房屋很漂亮。

特別吸引拉達眼球的,還有大明朝的福利慈善機構:惠民藥局和養濟院。在拉達的記錄下,明朝城市有一個“非常好的,讓我們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歎的事”,那就是基本所有的城市都有醫院。

拉達去過的幾個中國城市,很少見到乞丐,明朝人告訴他,當地養濟院可以收容無力生活的殘疾人。而且“始終有充足的大米供應。”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鎮,食物價格也都很便宜,也常見各種各樣的娛樂和宴會,拉達評價道:“超過世界其他地方,因為他們(明朝人)是真正富有而無憂無慮的。

除此之外,明朝的城市,更有令歐洲人讚歎的環境衛生狀況。利瑪竇就曾對比過蘇州與威尼斯,同樣都是“水城”,但蘇州除了繁華富裕外,水質也保持的很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般又鹹又澀。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用自己的筆墨描繪了西湖風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簡直到了“湖底細沙纖毫悉睹”的地步。為何干淨到這地步?曾德昭解釋說,除了人民勤勞,更因明朝有成熟的衛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體制,就連“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幾百年後,當拜訪乾隆的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時,對於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團成員斯當東,只有這幾句評語:很少有公共遊玩娛樂地帶,公路既少而且窄。當然讓英國人更驚訝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口真的很多,定海這樣的小縣城,都是人頭攢動。而到了北京後,以巴羅的記錄,北京東郊街道上,全是攤位和人流,整個大路被擠成一條線。但這樣繁榮的城市,給英國人最難忘的,卻是貧富差距。同樣是斯當東的感嘆:經過的每個城市,見過的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屋子,只有極少數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貧窮人家要麼是富有人家,中產階層非常少。

世態萬象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造訪明朝的外國人筆下,也少不得對明朝人性格脾氣的描述。嘉靖年間曾客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茲,介紹給後人的,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廣州。逢年過節,都喜歡演奏音樂。而且毫不排外。他們這些葡萄牙人夜晚在河邊納涼,都常遇上乘坐小舟玩樂器的廣州青年,然後他們就會應邀上船,一起彈奏音樂,場面其樂融融。

而且和後人想象中,那些自傲是“上國”的明朝人不同,同樣在明朝生活多年的葡萄牙曾德昭,卻十分讚歎當時中國人的襟懷。說中國人非常謙虛,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發現比自己先進的地方,就能虛心學習。而且還很講誠信,尤其重視遵守時間與承諾。這真是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

利瑪竇在寫給西班牙稅務司長羅曼的書信裡,對中國人的素質,給了一個至高評價: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明朝的軍隊風貌,以拉達的說法,明朝軍隊之精銳,是可以橫掃四方的。戰船也堅固耐用,至於火炮,西班牙船長埃爾提阿達評價說:比歐洲火炮更精緻堅固!

而同樣是到了清朝,英國使團眼中的中國人,形象卻天翻地覆。以巴羅的嘲笑說,清朝的中國老百姓,真的很怕官,平時不管多麼放鬆,官員面前,立刻變得戰戰兢兢。至於清朝的官?以斯當東描述:清朝的窮人沒什麼申訴的機會,做官就是中國人唯一的宗教信仰。

形象影響

"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落後愚昧的,一直落後於西方文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明朝時期,有許多西方學者和傳教士都到訪過中國,並且記錄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或許能幫助今天的我們更好地瞭解明朝的面貌。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西方傳教士與明朝官員

農業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到訪明朝的西方人眼中,中國的農業生產,讓他們稱奇。最影響歐洲的就是傳教士利瑪竇的評語:“中國遠比歐洲富裕的多。”

為什麼比歐洲富裕?傳教士曾德昭讚揚中國農民身體好,對待生活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更加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歎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利用風力揚穀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因此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繁多。許多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竟引起瘋搶。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而利瑪竇則盛讚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便利。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但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描述道: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路邊常見到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令人震驚。

城市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正如農村一樣,明朝的城市建設,也曾令那些造訪的歐洲人稱讚。同樣還是拉達的敘述,作為當時歐洲強國西班牙的來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邊,不但城牆堅固,而且街道路面鋪的極好,兩旁種有青翠的樹木,路面比歐洲城市要寬要直,居民的房屋很漂亮。

特別吸引拉達眼球的,還有大明朝的福利慈善機構:惠民藥局和養濟院。在拉達的記錄下,明朝城市有一個“非常好的,讓我們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歎的事”,那就是基本所有的城市都有醫院。

拉達去過的幾個中國城市,很少見到乞丐,明朝人告訴他,當地養濟院可以收容無力生活的殘疾人。而且“始終有充足的大米供應。”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鎮,食物價格也都很便宜,也常見各種各樣的娛樂和宴會,拉達評價道:“超過世界其他地方,因為他們(明朝人)是真正富有而無憂無慮的。

除此之外,明朝的城市,更有令歐洲人讚歎的環境衛生狀況。利瑪竇就曾對比過蘇州與威尼斯,同樣都是“水城”,但蘇州除了繁華富裕外,水質也保持的很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般又鹹又澀。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用自己的筆墨描繪了西湖風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簡直到了“湖底細沙纖毫悉睹”的地步。為何干淨到這地步?曾德昭解釋說,除了人民勤勞,更因明朝有成熟的衛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體制,就連“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幾百年後,當拜訪乾隆的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時,對於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團成員斯當東,只有這幾句評語:很少有公共遊玩娛樂地帶,公路既少而且窄。當然讓英國人更驚訝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口真的很多,定海這樣的小縣城,都是人頭攢動。而到了北京後,以巴羅的記錄,北京東郊街道上,全是攤位和人流,整個大路被擠成一條線。但這樣繁榮的城市,給英國人最難忘的,卻是貧富差距。同樣是斯當東的感嘆:經過的每個城市,見過的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屋子,只有極少數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貧窮人家要麼是富有人家,中產階層非常少。

世態萬象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造訪明朝的外國人筆下,也少不得對明朝人性格脾氣的描述。嘉靖年間曾客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茲,介紹給後人的,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廣州。逢年過節,都喜歡演奏音樂。而且毫不排外。他們這些葡萄牙人夜晚在河邊納涼,都常遇上乘坐小舟玩樂器的廣州青年,然後他們就會應邀上船,一起彈奏音樂,場面其樂融融。

而且和後人想象中,那些自傲是“上國”的明朝人不同,同樣在明朝生活多年的葡萄牙曾德昭,卻十分讚歎當時中國人的襟懷。說中國人非常謙虛,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發現比自己先進的地方,就能虛心學習。而且還很講誠信,尤其重視遵守時間與承諾。這真是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

利瑪竇在寫給西班牙稅務司長羅曼的書信裡,對中國人的素質,給了一個至高評價: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明朝的軍隊風貌,以拉達的說法,明朝軍隊之精銳,是可以橫掃四方的。戰船也堅固耐用,至於火炮,西班牙船長埃爾提阿達評價說:比歐洲火炮更精緻堅固!

而同樣是到了清朝,英國使團眼中的中國人,形象卻天翻地覆。以巴羅的嘲笑說,清朝的中國老百姓,真的很怕官,平時不管多麼放鬆,官員面前,立刻變得戰戰兢兢。至於清朝的官?以斯當東描述:清朝的窮人沒什麼申訴的機會,做官就是中國人唯一的宗教信仰。

形象影響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明末一系列介紹中國的圖書,很快在同時期的西方流行起來,甚至引發一個上百年的熱潮:中國熱。在這場中國熱裡,穿中國絲綢,搖中國紙扇,收藏中國瓷器,看中國皮影,養中國金魚,都是常見的流行時尚。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裡特意建造了“中國宮”。英國女王更是個中國迷,寫魯濱遜的那位作家笛福如此形容:女王房屋的圖案傢俱,都要用中國造,且最愛中國的漢服。

"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都是落後愚昧的,一直落後於西方文明,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明朝時期,有許多西方學者和傳教士都到訪過中國,並且記錄下了他們的所見所聞,這或許能幫助今天的我們更好地瞭解明朝的面貌。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西方傳教士與明朝官員

農業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十六至十七世紀,到訪明朝的西方人眼中,中國的農業生產,讓他們稱奇。最影響歐洲的就是傳教士利瑪竇的評語:“中國遠比歐洲富裕的多。”

為什麼比歐洲富裕?傳教士曾德昭讚揚中國農民身體好,對待生活開朗熱情,有比歐洲農民更加先進的農具。西班牙人拉達驚歎於中國農村琳琅滿目的農具,比如利用風力揚穀的扇車,能在山頂灌溉的超級大水車。水稻甚至能一年三熟,因此產量相當高,另外其他農作物的種植,種類繁多。許多在中國司空見慣的農具,當時倒賣到歐洲,竟引起瘋搶。拉達還曾這樣評價明朝農民生活:人們食品豐富,講究穿著,家裡陳設華麗。

而利瑪竇則盛讚了廣東省,說廣東就是放大版的威尼斯,美麗富饒、交通便利。至於大明朝?“他(明朝)整個看起來就是個大花園,並有無可形容的寧靜與安詳”。但這個“大花園”到了清代,又變成什麼模樣呢?曾出使中國的英國使團成員巴羅描述道:康乾盛世時代的中國農村,簡直是“極端的貧窮,無助的困苦”。尤其讓他印象深刻的是,路邊常見到遺棄的死嬰,北京城周圍每年就有九千多棄嬰,場面令人震驚。

城市水平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正如農村一樣,明朝的城市建設,也曾令那些造訪的歐洲人稱讚。同樣還是拉達的敘述,作為當時歐洲強國西班牙的來客,他眼中的明朝城市,大多建在河邊,不但城牆堅固,而且街道路面鋪的極好,兩旁種有青翠的樹木,路面比歐洲城市要寬要直,居民的房屋很漂亮。

特別吸引拉達眼球的,還有大明朝的福利慈善機構:惠民藥局和養濟院。在拉達的記錄下,明朝城市有一個“非常好的,讓我們對他們這些異教徒驚歎的事”,那就是基本所有的城市都有醫院。

拉達去過的幾個中國城市,很少見到乞丐,明朝人告訴他,當地養濟院可以收容無力生活的殘疾人。而且“始終有充足的大米供應。”而且哪怕是很小的城鎮,食物價格也都很便宜,也常見各種各樣的娛樂和宴會,拉達評價道:“超過世界其他地方,因為他們(明朝人)是真正富有而無憂無慮的。

除此之外,明朝的城市,更有令歐洲人讚歎的環境衛生狀況。利瑪竇就曾對比過蘇州與威尼斯,同樣都是“水城”,但蘇州除了繁華富裕外,水質也保持的很清澈,不像威尼斯的水那般又鹹又澀。在杭州居住了十年的葡萄牙人曾德昭,用自己的筆墨描繪了西湖風情:西湖水的清澈程度,簡直到了“湖底細沙纖毫悉睹”的地步。為何干淨到這地步?曾德昭解釋說,除了人民勤勞,更因明朝有成熟的衛生管理甚至垃圾回收體制,就連“扔到街上的破布”都可以回收。

而幾百年後,當拜訪乾隆的英國使團來到中國時,對於清王朝的城市水平,使團成員斯當東,只有這幾句評語:很少有公共遊玩娛樂地帶,公路既少而且窄。當然讓英國人更驚訝的,就是清朝的城市,人口真的很多,定海這樣的小縣城,都是人頭攢動。而到了北京後,以巴羅的記錄,北京東郊街道上,全是攤位和人流,整個大路被擠成一條線。但這樣繁榮的城市,給英國人最難忘的,卻是貧富差距。同樣是斯當東的感嘆:經過的每個城市,見過的大多數房子,都是土牆草頂的草屋子,只有極少數是高大漂亮的房子。要麼是貧窮人家要麼是富有人家,中產階層非常少。

世態萬象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在造訪明朝的外國人筆下,也少不得對明朝人性格脾氣的描述。嘉靖年間曾客居廣州的葡萄牙人克魯茲,介紹給後人的,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廣州。逢年過節,都喜歡演奏音樂。而且毫不排外。他們這些葡萄牙人夜晚在河邊納涼,都常遇上乘坐小舟玩樂器的廣州青年,然後他們就會應邀上船,一起彈奏音樂,場面其樂融融。

而且和後人想象中,那些自傲是“上國”的明朝人不同,同樣在明朝生活多年的葡萄牙曾德昭,卻十分讚歎當時中國人的襟懷。說中國人非常謙虛,能夠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發現比自己先進的地方,就能虛心學習。而且還很講誠信,尤其重視遵守時間與承諾。這真是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

利瑪竇在寫給西班牙稅務司長羅曼的書信裡,對中國人的素質,給了一個至高評價:中國人的智識與能力,真是卓越非常,太高太大了。如果詳細寫出,那就需要幾大冊。明朝的軍隊風貌,以拉達的說法,明朝軍隊之精銳,是可以橫掃四方的。戰船也堅固耐用,至於火炮,西班牙船長埃爾提阿達評價說:比歐洲火炮更精緻堅固!

而同樣是到了清朝,英國使團眼中的中國人,形象卻天翻地覆。以巴羅的嘲笑說,清朝的中國老百姓,真的很怕官,平時不管多麼放鬆,官員面前,立刻變得戰戰兢兢。至於清朝的官?以斯當東描述:清朝的窮人沒什麼申訴的機會,做官就是中國人唯一的宗教信仰。

形象影響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明末一系列介紹中國的圖書,很快在同時期的西方流行起來,甚至引發一個上百年的熱潮:中國熱。在這場中國熱裡,穿中國絲綢,搖中國紙扇,收藏中國瓷器,看中國皮影,養中國金魚,都是常見的流行時尚。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裡特意建造了“中國宮”。英國女王更是個中國迷,寫魯濱遜的那位作家笛福如此形容:女王房屋的圖案傢俱,都要用中國造,且最愛中國的漢服。

古代歐洲人眼中的中國明朝:遠超出你我想象

當然思想文化上的影響,更是持續不斷:早在明朝天啟年間,拉丁文版的中國《四書五經》,就在歐洲出現,並且引發歐洲貴族名流的震動。之後的一百多年裡,歐洲人一直不遺餘力,推崇中國的思想文化。期間對歐洲文化運動影響之深,正如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形容:“現在因為東方的中國,竟使我們覺醒了”。

乾隆年間英國使團團長馬戛爾尼,就是在歐洲的“中國熱”時代長大,拜訪乾隆之前,也是個不折不扣的中國迷,其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正如他自己的詩裡所描述:彷彿我遊覽中國幸福的海濱,攀登他無比自豪的傑作萬里長城。但等真正踏上中國土地,見識了清王朝的百態風貌後,曾經的中國迷馬戛爾尼,留下了一句截然相反的評語: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與科學領域前進時,中國人正在退化成半野蠻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